界面新聞記者 | 鄒文榕
人保資產又有基金經理離任了。不到半年,公司離任的基金經理已有3位。
9月16日,人保貨幣市場基金發布公告,張宇因個人原因離任基金經理,離任時間為2023年9月15日,張宇已按規定在中國基金業協會辦理注銷手續,離任日期為中基協注銷批復日期。
基金中報顯示,張宇于2017年9月加入人保資產公募事業部,歷任交易員、固定收益基金經理助理,于2021年3月5日起任人保貨幣基金經理,此后與其共管該只基金的基金經理由田陽換做了程同朦。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成立以來,人保貨幣已送走四任基金經理,產品業績排名卻未見精進,基金規模也一落千丈。
Wind披露,此次離任的張宇在人保貨幣A(004903.OF)任職年化回報1.79%,同類排名567/683。

截至2023年6月末,人保貨幣基金規模僅剩12.92億元,較高峰期的364.82億元縮水超過9成。

人保貨幣當下的局面頗像人保資產公募事業部的縮影。
公開資料顯示,人保資產于2017年1月獲批公募管理人資格,也是繼泰康資產后第二家擁有公募牌照的保險資管公司。
拿下公募牌照后,人保資產發行的首支公募基金產品即為人保貨幣。人保貨幣于2017年8月正式成立,募集期內凈認購金額47.99億元,但一年以后,人保貨幣的基金規模就做到了364.82億元的歷史最高值。

但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公募管理規模已收縮近8成至僅剩81.09億元,行業排名134/197。其中,權益類資產凈值(股票+混合)較一季度末下降7.7%;貨幣型資產凈值環比縮水29.78%。
據界面新聞此前報道,2019年方正債“爆雷”時,人保資產旗下有8只公募基金產品中招,合計債權規模超9000萬。債基踩雷之際,人保資產此后又遭遇新基募集失敗、老基清盤等問題,公募管理規模也由此受到影響。
與此同時,公司人才流失問題也較為嚴峻。僅今年以來,人保資產已有3位基金經理離任。
除張宇外,今年4月份,張麗華離任了人保轉型混合(005953)基金經理;8月份,王洪艷也因“個人原因”離任了人保鑫利債券(006114)、人保鑫裕增強債券(006459)和人保民富債券(018322)三只基金。
據Wind統計,人保資產基金經理目前存續13名,較泰康基金(泰康資產公募管理子公司)少10人;2017年9月以來,人保資產離任基金經理數16位,新聘基金經理28位,基金經理平均年限3.45年,基金經理變動率2800%,變動率遠高于泰康基金。

有業內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透露,從基金經理自身看,基金經理變動頻繁既有自身業績不好的原因,也可能是由于業績太過拔尖,公司無法給其提供更好的職業發展待遇,基金經理只能尋求更好的成長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兩家拿到公募牌照的保險資管公司最初均以成立公募事業部的形式進軍公募基金領域,隨后在2020年,人保資產和泰康資產相繼于10月和12月向證監會遞交了設立獨立的基金管理子公司的申請材料,并很快均收到了一次書面反饋意見。
泰康資產很快于2021年9月份獲批成立了泰康基金,人保資產審批進度則停滯在了2021年3月份的一次書面反饋階段。
人保資產相關人士此前曾對外回應稱,設立獨立公募基金公司,有助于不斷完善公司經營模式以及公司制度、風險控制建設,增強核心競爭力,推動業務長期可持續發展。此外,人才建設是公募基金的核心,獨立的公募基金公司利于建立人才引進和激勵機制,打造穩定的人才梯隊。
業內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分析,從大資管行業的發展進程看,設立獨立的公募基金子公司為大勢所趨,特別是在“一參一控一牌”公募管理新規落地之后。雖然公募事業部的形式能共享集團各類資源,為部門的起步階段帶來更多便利,但也容易在管理機制等問題上受集團掣肘,影響投資業績和管理效率。
2018年資管新規之后,各類資管機構都開始向凈值化轉型,雖然銀行理財、保險資管、券商資管等也很努力,但公募基金經過一二十年的發展,已經脫穎而出。就管理體制而言,獨立的公募基金子公司在管理運作上也相對更為有效,對投資者而言,也會覺得獨立子公司在投資管理能力上更為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