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9月19日報道稱,比亞迪近期在東南亞市場表現強勁,擊敗特斯拉等競爭對手占據該地區超過四分之一的電動汽車銷售份額。
三家比亞迪合作商負責人以及分析師表示,除了價格優勢,比亞迪早期的成功建立在與當地大型企業集團的合作分銷模式上。通過該模式,比亞迪得以感知當地消費者偏好、適應本土法規政策,進而擴大業務版圖。
這種合作模式與早期日本汽車品牌在一些東南亞國家推行的舉措類似。日產汽車早在1962年就與泰國暹羅汽車展開合作,憑借日產的獨家代理授權和技術支持,暹羅汽車完成由經銷商到泰國汽車先驅的蛻變,日產也因本土公司的助力打開東盟第二大汽車市場。
合作分銷的好處在于,汽車品牌可以借助伙伴公司在本土搭建的成熟分銷渠道,以更加經濟快速的方式觸達消費者。另一重優勢在于消解用戶顧慮,汽車銷售咨詢公司優賽思(Urban Science)中國區董事總經理林志強認為,與當地老牌企業合作讓顧客感覺售后更有保障。
在貿易開展易受約束的國度,合作分銷的靈活性得以進一步顯現。印尼巴克里兄弟集團旗下VKTR公司的首席戰略官亞歷克斯·金(Alex Kim)認為,“在印尼獨自做生意并非易事。”由于合作伙伴VKTR的加成,比亞迪進一步獲得為雅加達生產52輛電動巴士的政府合同。
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電動汽車銷量占東南亞電動汽車市場近75%的份額。二季度泰國電動汽車銷量占比亞迪海外銷量的24%,比亞迪ATTO 3(元 PLUS)成為該地區最暢銷的電動汽車。
相較特斯拉的獨立分銷模式,合作分銷的不足之處在于有限的利潤率。不過,復制特斯拉的全球獨立銷售模式并非易事,路透社認為,很少有汽車品牌能夠像特斯拉一樣引起轟動,如同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一般在媒體上具備強大影響力的汽車高管更是鳳毛麟角。從這一角度看,合作分銷或是更普適的做法。
而在Counterpoint Research高級分析師蘇門·曼達爾(Soumen Mandal)看來,暫時犧牲利潤率并不一定是壞事。眼下比亞迪的重點仍在建立品牌形象、獲得用戶信任,為當地經銷商提供更豐厚的利潤有利于為后續擴張鋪平道路。
比亞迪目前在東南亞地區的合作伙伴包括來自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的跨國集團。菲律賓阿亞拉公司(Ayala Corp)旗下的AC Motors汽車業務負責人稱,該公司計劃未來12個月內在菲律賓開設十幾家比亞迪經銷店。
此前比亞迪宣布將在泰國建設工廠,預計2024年開始運營,計劃年產能約15萬輛。比亞迪加碼東南亞市場,與當地電動汽車具有較大的市場潛力有關。今年二季度電動汽車占東南亞所有乘用車銷量的6.4%,高于第一季度的3.8%,具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事實上,東南亞并非比亞迪唯一采用合作分銷策略的海外市場。更早時候,比亞迪宣布與歐洲當地最大的經銷商集團之一Hedin Mobility合作,以進入德國和瑞典。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比亞迪ATTO 3已經成為瑞典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