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ICphoto)
在國企、央企加速回歸主業,對非主營、且不具有競爭優勢的業務進行清理的潮流中,以背靠多家“電力系”股東為優勢的永誠財險,卻面臨一場中小股東擬接連出走的“暗涌”。
中小國資股東“出走潮”,多筆股權出讓無下文
成立于2004年9月的永誠財險,總部位于上海,目前注冊資本21.78億元,共13家股東,華能資本服務有限公司(下稱“華能資本”)為控股股東,中國華能集團為實際控制人,屬國有控股企業,主營財產損失保險、責任保險、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短期健康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等。
從永誠保險目前的股權結構來看,第一大股東為華能資本,持股20%,楓信金融控股責任有限公司持股14.95%,深圳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方聯合電力有限責任公司分別持股7.98%、7.91%,中國大唐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中國華電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分別持股7.6%、7.6%。國家能源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和國家電投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各自持股6.57%,瑞士再保險持股5%,其余股東持股比例則均不足5%。
最初,永誠財險由國內實力雄厚的大型電力企業集團和產業投資集團共同發起組建,最后又引入全球性金融保險集團加拿大楓信金融控股責任有限公司、國際性再保險公司瑞士再保險進行股權合作,引入戰略投資者,豐富股權結構。
據官網信息,永誠財險已擁有34家省級分公司、270余家中心支公司及營銷服務部,是國內首家登陸“新三板”的保險公司;已形成由永誠財險、永鑫保險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永誠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組成的綜合性金融平臺。
發展成熟,且背靠“電力系”股東,又有全球金融機構支持的永誠財險,在競爭激烈的財險賽道中獨具優勢,但在近年來,永誠財險卻遇到多家電力股東意欲出走的境況。
2021年9月,大唐資本委托關聯方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將所持永誠財險16552.8萬股股權,占總股本7.6%進行掛牌出讓。當時,項目交易的相關負責人曾對藍鯨財經表示,是為了配合國資委相關政策,做大做強主業,進一步推動國有資本的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
時隔一年后,2022年12月,永誠財險股東華電資本掛牌出讓所持7.6%股權,轉讓底價25600萬元,信息披露日期從2022年12月22日至2023年9月22日,截至目前,點擊量1439次。
距今不久前,永誠財險另一股東南方電網在廣東聯合產權交易中心掛牌轉讓所持永誠財險3.28%股權,轉讓底價10217.46萬元,掛牌起止日期從2023年7月3日至9月22日。
最新時間,9月18日,國家電投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電投資本控股”)所持永誠財險14300萬股股份于北京產權交易所正式掛牌轉讓,信息披露日期截至10月19日,該筆股權占永誠財險總股本的6.57%,轉讓底價21882.03萬元。
對此,永誠財險回應藍鯨財經表示,“國家電投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此舉,是響應央企‘回歸主業’,對自身資本布局進行調整。”
“近幾年國資委強調國企、央企對非主營、且不具有競爭優勢的業務進行清理,保險公司與電力公司并無直接相關性,因此,會出現持股比例相對較小的股東接連進行股權資產出讓的現象”,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向藍鯨財經分析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永誠財險上述幾筆股權掛牌轉讓,均未有落地下文。
對于股權轉讓推進緩慢,黃大智分析指出,“其一是保險公司作為金融機構,對于股東的資質要求較高,尤其是持股比例5%以上的股東,對規模、凈利潤,以及行業參股控股情況等均有明確要求,以致符合要求的受讓方相對較少;其二,近年來保險股權存在價值波動的情況,吸引力有限。對于接手的新股東而言,以戰略投資角度來看,小比例股權無法形成戰略協同,而在財務投資角度,則需要考慮長期的投資收益。”
“出走”股東關聯業務占比較小,業內:仍需鞏固優勢、拓展市場
對于股東出走,永誠財險向藍鯨財經表示,“此舉不影響永誠保險的正常經營和既定戰略。”那么是否如此?
據悉,提出堅守“成為電力能源領域風險管理領先者”定位的永誠財險,近年來在電力領域發電側保險市場著力布局。據公開信息,永誠財險為超過6000家發電企業提供風險管理服務,覆蓋燃煤發電、燃機發電、水電、風電、太陽能、核電等多有發電類型。同時,對石油、煤炭、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企業提供風險解決方案。
在業務構成之中,永誠財險與關聯方的業務占比相對穩定,數據顯示,2022年,永誠財險與關聯方的保費收入18.83億元,占總保費收入25.96%,與上年25.47%基本持平。
其中與第一大股東華能集團及其下屬公司的關聯保費占總保費比18.5%,占比較高。與國家能源投資集團保費占比2.74%,與大唐集團、深圳能源及下屬公司關聯保險業務占比分別為1.78%、1.32%,與華電集團、國家電力投資集團等保險業務占比均不足1%。
“從前述幾筆股權交易來看,涉及股權占比并不高。業務角度,除第一大股東華能集團外,其他股東與永誠財險關聯業務規模占比也不高,因此逐一來看對永誠財險業績、經營不會產生較大影響“,一位金融業內人士對藍鯨財經分析指出,“對于電力公司股東而言,持股永誠財險確實更便于關聯業務推進,但基于此前的業務合作慣性,以及永誠財險多年在電力行業的經驗積累,股權轉讓不一定意味著雙方業務層面合作的暫停。”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永誠財險目前的業績表現并不穩定。從近年數據來看,2019年至2021年永誠財險保險業務收入穩步提升,分別實現65.78億元、73.78億元和76.66億元,但此后表現則略顯波動,在2022年出現5.4%的下滑。凈利潤方面,永誠財險2021年、2022年連續下滑,分別實現凈利潤1.1億元、0.93億元。
2023年上半年,永誠財險業績有所回暖,保費收入43.85億元,同比增長15.3%,凈利潤0.4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6個百分點。
但綜合成本率方面近年來卻有所增高,從2022年第二季度末的96.28%增至目前的98.91%。
風險綜合評級方面,2023年第一季度永誠財險被評為BB類,該評級結果與上一次評級相比降低。對此,永誠財險表示下調是因第一季度償付能力充足率大幅下降,公司將通過調整業務結構、發行資本補充債等措施,提升償付能力充足率,進而提升風險綜合評級。
“股東支持對于財險公司是利好,但也易導致業務依賴”,前述業內人士也同時提出建議,“對于永誠財險而言,一方面要繼續鞏固電力業務優勢,積極拓展業務資源,提高業務規模的同時壓降成本率,另一方面可以在企財險、責任險等領域著手加大布局,形成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