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港交所9月17日披露,來自遼寧沈陽的十月稻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十月稻田”)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將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十月稻田于今年3月31日遞表沖刺港股IPO,同年4月7日在證監會備案獲受理,并于5月30日獲備案通知書。
資料顯示,十月稻田創始人王兵和妻子趙文君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從事稻米、雜糧加工生意,此后進入廚房主食食品行業,從事原糧貿易生意。十月稻田品牌成立于2011年,旗下品牌包括十月稻田、柴火大院和福享人家。其主營業務為提供預包裝優質大米、雜糧、豆類及干貨產品。
2020年至2022年,十月稻田實現收入分別為23.27億元、35.98億元、45.3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39.6%。報告期內,十月稻田的經調整凈利潤分別為2.21億元、2.59億元和3.64億元。2023年第一季度,十月稻田的營收從2022年同期的9.10億元增加18.8%至10.81億元;經調整凈利潤則從2022年同期的0.63億元增至0.78億元,較2022年同期增長23.8%。
招股書提到,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十月稻田是2022年中國預包裝優質大米市場以及預包裝雜糧、豆類及籽類市場收入最高的公司。2022年公司在該市場的市場份額為14.2%,是行業第二名市場份額的2.7倍。
招股書資料顯示,2020年至2022年,十月稻田的收入由23.27億元增長至45.33億元,其中,線上渠道營收占比超過七成。
此前三年,線上渠道是十月稻田的業務重點。在營收貢獻方面,線上渠道營收分別為2020年的18.50億元,2021年的27.17億元,以及2022年的31.44億元,分別占總收入的79.5%、75.5%及69.4%。

過去10年,十月稻田陸續與天貓、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展開合作,然而對線上渠道的依賴,也給公司帶來了高昂的營銷費用支出。2020年至2022年,公司銷售及營銷費用分別為1.26億元、2.23億元、3.15億元,分別占同期總營收的5.4%、6.2%和7%。可以看出,從投入到占比,銷售及營銷費使公司不斷承壓。
2020年,十月稻田完成啟承資本獨家投資的3億元A輪融資。這是十月稻田成立九年來第一次引入機構資本。此后,十月稻田陸續完成多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云鋒基金、紅杉中國、CMC資本等。IPO之前,啟承資本持有12.49%的股份,為最大機構投資方。
值得注意的是,十月稻田顯示出明顯的家族企業特質。招股書顯示,王兵夫妻分別擔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和執行董事、副總經理兼首席營銷官,二人持股占比約32%。王兵的外甥舒明賀擔任執行董事兼沈陽信昌總經理,間接持股16.62%。
此次上市,十月稻田在招股書中表示,募資將重點用于增強與供應商的合作,加強采購能力;擴建產能,升級現有產線;加深渠道覆蓋并構建全渠道的銷售生態體系;以及建設數字化中臺體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