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達財經 李亦輝
編輯|深海
近幾日,李佳琦“懟”消費者事件過后,眾多國貨品牌參與商戰的詞條頻頻登上熱搜。名為商戰,實則樸實無華。蜂花、蓮花、鴻星爾克等品牌紛紛推出79元的產品套組,郁美凈連夜在抖音注冊并發布短視頻,追逐這“潑天的富貴”。
商戰還在持續,這些不花大價錢請代言人、打廣告的老牌國貨,常年維持著相對穩定的低價,讓心存“漲價焦慮”的消費者直呼良心,部分品牌賣到斷貨。不過,像蜂花“79元買到5斤半”的極致性價比,輿論上卻有不同的聲音,認為國貨不能成為廉價的代名詞。
還有人擔心流量狂歡過后,這些不常在互聯網一線的品牌,“富貴”又難以為繼,銷量重回沉寂。
對此,有市場人士認為,國貨品牌應在品質、營銷、售價等多維度進行平衡與科學規劃,避免依賴偶發事件出圈、且在熱度過后“曇花一現”,從而實現品牌的長久發展。
直播間里的“潑天富貴”
李佳琦直播“翻車”之后,花西子因79元的高價眉筆被質疑,隨即一波流量降臨至美妝之外的直播間里。蜂花、郁美凈、活力等國貨品牌或主動或被動的“整活”,承接了這波天降流量。
第三方平臺數據顯示,9月11日之后,蜂花近95小時超長直播,新增粉絲276萬,單場直播銷售額超2500萬元。9月13日,郁美凈連夜在社交平臺注冊賬號,3天吸引超122萬粉絲關注,直播銷量超10萬單。同日,靠三位大叔主播圈粉無數的日化品牌活力28也備受關注,4天12場帶貨直播,銷售總額超1400萬元。
國貨大賣,被網友調侃為收獲“潑天的富貴”。最先抓住機會的是蜂花,在9月11日晚間李佳琦直播間含淚致歉后,蜂花直播間連夜上架了3款79元洗護套裝,并有主播聲稱“79元在這里可以買5斤半”。
隨后上萬人涌進蜂花直播間,“樸實無華的商戰”就此開打。9月13日,蜂花官方宣布由于產能跟不上目前已沒貨,希望大家關注更多的國貨品牌。
官網顯示,上海蜂花日用品有限公司創建于1985年,注冊資金3280萬元,是一家集設計、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洗護發專業企業,主要生產“蜂花”牌洗發水、護發素,以及護膚、清潔系列用品。
賣斷貨的蜂花,其實是個“蹭熱點”的高手。據貝殼財經統計,自2021年11月16日到2023年9月15日,蜂花共斬獲了135個熱搜(包括微博熱搜榜、抖音熱搜榜、頭條熱搜榜)。
比如2022年5月17日,“蜂花董事長含淚直播”的話題沖上熱搜。網傳蜂花董事長在直播間含淚表示,蜂花不是雜牌,長期受到外資企業打壓,10年來僅漲價2元。
最近一次蜂花出圈,是有網友發帖稱,蜂花的快遞箱都用的別家商品牌子,包括其他牌子的牙膏盒、上海硫磺皂的箱子,以及七度空間衛生巾的箱子。隨后該品牌于9月12日發微博專門回應,稱“花花有自己的箱子,真的沒有撿箱子!”
無論如何,蜂花已吃飽這波流量紅利。9月16日,蜂花官方賬號發布視頻稱:“已經賣斷貨,還有哪家國貨沒蹭上商戰,花花幫忙宣傳。”這一舉動讓其再次登上熱搜。
與此同時,其他國貨品牌也沒閑著,除了上架79元的套餐,甚至連麥“炒CP”。比如9月13日晚間,鴻星爾克上線多款標價降至79元的鞋子,直播中還有鴻星爾克主播用蜂花直播洗頭。據飛瓜數據顯示,13日晚鴻星爾克抖音直播間銷售額環比增長15至20倍。
就連44歲的國貨兒童霜品牌郁美凈,也怒刷了一波存在感。9月14日,郁美凈官宣全面入駐抖音和小紅書,在“終于通網”的自嘲氛圍下,董事長史濱現身首次直播。據蟬媽媽數據顯示,直播10小時后,郁美凈銷售額為100萬至250萬。
留下流量并不容易
國貨們“蹭熱點”賣爆,讓人感慨老國貨們又“支棱起來了”。但問題也隨之而來,這樣的風光能持續多久?
回過頭來看,早在2021年7月23日,鴻星爾克因捐款5000萬元物資支援河南,因低調捐款被網友“心疼”,網友們開始紛紛喊話要野性消費。當時,其銷售業績一度猛翻52倍,多款產品脫銷。
然而,時隔100天后,有媒體探訪多家鴻星爾克門店發現,當初蜂擁的“野性消費者”已漸漸離場,門店人流量大幅減少;近一個月來,其抖音粉絲量也直線下降,平均每天幾乎掉近一萬粉。
在注意力稀缺的時代,互聯網的記憶是短暫的。鴻星爾克是前車之鑒,老國貨們應該思考如何在熱度散去后依然保持銷量的問題。
蜂花創始人顧錦文曾坦言,情懷不能當飯吃,熱度流量也不可長久。但事實是,蜂花每次都是靠“蹭”流量獲得關注;且每次蜂花上熱搜之后,都會帶動其產品的銷量大增。
據《中國企業家》報道,2021年因“被傳倒閉”出圈之時,蜂花主播發視頻稱,蜂花一天之內賣了兩萬單,是平時一個月的量。2021年,蜂花實現銷售額達10億元。
事實上,不同于一些新晉國貨品牌沒有歷史包袱,從一開始便通過“高舉高打”的營銷方式占據消費者的心智,類似蜂花這樣的老國貨由于很少投廣告和找代言,在這個以話題、流量為王的網絡時代里,錯失了很多的關注。
自身沒有熱度,流量只能靠“蹭”、靠撿漏。這也造成一個困境,老牌國貨每次重回大眾視野,靠的不是產品品質,而是不可控的偶發事件。
因此,如何真正把握流量而不是“蹭流量”,讓自己的品牌與互聯網深度融合,找到適合自身的生存之道,值得老牌國貨們反思。
此外,性價比固然是吸引消費者的關鍵,但主動放棄更大的溢價空間,也并非商業上的明智之舉。尤其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一定的溢價水平可以支撐企業品牌更好的發展。
想要長紅還得靠品質
昔日的老牌國貨憑借熱點營銷翻紅,讓人感到欣喜。只是,每一波流量帶來的銷售沖擊波之后,這些沒有持續性投入的品牌,隨著熱點轉移往往又淹沒到了互聯網的大潮中,從聲量到銷量又歸于平靜。
如何讓品牌從翻紅走向長紅,以穩定的發展策略留住用戶,是每一個品牌需要思考并回答的問題。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最關鍵的發展企業的長期價值,因為營銷中的偶然事件對于國貨有流量加持和推動的作用,但這種作用是短暫的,國貨真正崛起,還需品牌自身跟隨消費趨勢的同時,在產品品質、設計、理念及品牌文化這些基本功上多花心思。
郁美凈董事長、總經理史濱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注意力經濟時代,營銷對品牌發展固然非常重要,但企業和品牌的根基還得是產品自身,國貨品牌要不斷提升產品品質,以安全、質量和真正的用戶口碑為基礎,講好中國品牌新故事,這才能持續鍛造企業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就拿這次扎堆“79元套餐”的營銷大戰而言,各個品牌無非是希望通過事件營銷方式,獲得更多的免費流量和傳播。但是,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指出,如果品牌自身的產品和服務不過硬,網絡熱點反而會反噬品牌,從而帶來公關危機甚至是生存危機。
不過,強調品質并不是意味著營銷不重要。蜂花們再次走紅,恰恰說明即便“好酒也怕巷子深”,老國貨的營銷宣傳也得跟上。
不少歷史悠久的老國貨物美價廉,甚至已走出國門成為搶手貨,但在國內仍有部分年輕消費者不知道存在這樣的“國貨之光”。這表明,企業還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迎合用戶習慣的變化,學會用互聯網語言將品牌價值講述給下一代消費者。
總之,巨大的流量助推器面前,品牌更需要耐心打磨好產品,讓消費者感受到更好的品質,隨之而來的品牌升級和提升溢價才更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