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倩楠
界面新聞編輯 | 翟瑞民
2023年9月18日,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政策法規和科技裝備司司長薛劍光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現在全國建有煤礦智能化工作面共1400個,有智能化工作面的煤礦達到730處,產能占比達到59.5%。但是,我國礦山智能化建設總體水平還不夠高,還存在部分地區和部分企業認識不夠到位、建設進展不夠平衡、相關標準規范不夠健全、部分技術裝備適應性還不夠強等問題。
薛劍光介紹,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將研究出臺《加快推進礦山數字化智能化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積極引導災害嚴重和高海拔等地區加快礦山智能化建設,推動災害嚴重礦井無害化、少害化開采,高海拔礦區遠程化低海拔作業。
此外,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將加大政策扶持,在產能核增、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定、安全生產費用使用等方面予以精準支持,重點推動智能化高標準建設、常態化運行,不斷提高智能化建設的安全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薛劍光稱,我國將全面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現行的礦山安全法是1993年開始施行的,是我國第一部安全生產的專門法,對我國安全生產法治建設意義重大。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也暴露出一些突出問題,目前我們已正式啟動了礦山安全法的全面修訂工作,正在結合工作實際開展研究論證和起草工作。
此外,煤礦是安全生產重中之重,當前我國煤礦安全生產形勢總體上是平穩的,但是隨著開采強度、開采深度的增加,特別是各類災害耦合疊加,煤礦安全生產面臨的風險和壓力越來越大?!拔覀兒喜⑿抻喸瓉淼摹睹旱V安全監察條例》,出臺新的《煤礦安全生產條例》十分必要?!?/span>薛劍光介紹,目前,煤礦安全生產條例已經列入國務院2023年度立法工作計劃,我們正在加快立法進度,將在司法部和應急管理部的指導下,全力做好條例制定出臺落實工作。
此前,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礦山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并于9月6日向社會公布。該文件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出,涉礦中央企業總部和涉礦大中型企業應當配備安全總監。
對此,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非煤礦山安全監察司司長李峰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眾所周知,抓好礦山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就抓住了安全生產的“牛鼻子”,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抓住礦山企業主要負責人等“關鍵少數”。從實踐來看,涉礦中央企業總部和涉礦大中型企業各個方面的管理任務都非常繁重,企業主要負責人精力有限,但是企業又要面臨各種各樣的安全生產問題。因此,從客觀上需要一個既懂專業又有一定決策權的人來專門負責安全生產工作。
李峰介紹,2015年、2021年江蘇省和山東省先后以省政府辦公廳的名義出臺文件,在礦山等重點行業領域推行安全總監制度。今年8月22日,山東省結合試行情況對制度進行了修訂完善,進一步推動落實。兩省推行的安全總監制度,在督促企業主體責任落實、消除重大事故隱患、有效防范生產安全事故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我們在充分調研和總結提煉的基礎上,將這方面有益做法向全國推廣?!?/p>
2020年機構改革后,應急管理部的非煤礦山安全監督管理職責劃入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在《非煤礦山安全監管監察信息化總體發展規劃(2022-2024年)》中表示,當前,我國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2021年以來,相繼發生山東省棲霞市山東五彩龍投資有限公司笏山金礦“1?10”爆炸、山西省忻州市代縣大紅才礦業有限公司“6?10”透水、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太平寨鎮桃樹峪鐵礦“9?2”透水等重大事故,非煤礦山重大事故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安全基礎司司長孫慶國介紹,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2021年印發了《關于加強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外包工程安全管理的若干規定》,規范承包單位個數,明確發包單位、承包單位安全生產責任,組織開展礦山外包工程和資源整合煤礦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全國共組織1360個檢查組,派出了6800余人,歷時7個月,檢查外包工程礦山、資源整合煤礦和托管煤礦3895座,發現重大隱患134條,期間清退、轉隸外包隊伍461個。
“今年上半年,(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部署開展的礦山安全生產綜合整治,又把外包工程安全管理單獨作為一個專項,組織開展全面排查。” 孫慶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