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安晶
今年恐將陷入經濟萎縮的歐盟最大經濟體德國準備修改《國籍法》,放松外國人入籍要求并承認雙重國籍,以吸引更多技術人才前往德國。
德國政府內閣8月底通過了《國籍法》修訂案,接下來修訂案還需經過聯邦議院(下議院)投票。由于執政聯盟三黨在聯邦議院占多數席位,修訂案通過沒有懸念,預計新《國籍法》將于今年底到明年初落地。
德國對入籍有著嚴格規定。目前除歐盟、瑞士公民以及阿富汗、摩洛哥等不允許放棄國籍國家的公民外,德國不承認其他國家公民的雙重國籍。
德國聯邦內政部數據顯示,在8440萬人口中有約14%沒有德國護照,其中500萬人在德國生活了至少10年。德國的總體歸化率低于歐盟平均水平。
內政部長費瑟(Nancy Faeser)表示,目前全球正在爭奪人才,只有讓各國人才看到他們未來能夠完全融入德國社會,才能吸引最好的技術人才進入德國。

德國現行《國籍法》第10節規定,外國人要想入籍德國必須在德國合法居留滿八年,申請入籍時持有永久居留權或法律規定的其他居留許可。
申請人必須遵守德國的自由民主憲法系統、能自食其力并保障受扶養者的生活、放棄或者丟失了原國籍、沒有犯罪記錄、能充分掌握德語、了解德國的法律系統和社會生活情況。申請人還需參加入籍考試并通過B1水平的德語測試。
在修訂案中,外國人申請入籍前合法居留德國的時間要求從八年下調為五年,有特殊貢獻、“為融入德國生活做出特別努力”的申請人還能進一步減至三年。要想時間要求減至三年,申請人需要證明有優秀的學術或職業表現,或者在兌現公民承諾上表現突出,申請人的德語也需要達到C1水平。
德國內政部長費瑟舉例稱,能幫助德國實現科技進步的AI領域教授、在國際紅十字會工作或者加入志愿消防隊的申請者都有可能被視為“為融入德國生活做出特別努力”人群。
修改案還規定,德國將承認多重國籍;出生在德國且父母中至少有一人在德國合法生活五年的兒童將自動獲得德國公民身份;年齡在67歲以上的申請人在參加德語測試時可用口語測試取代筆試。
與此同時,申請人需要證明其能在不接受國家社會福利保障的情況下自給自足;反猶太主義者、種族歧視、反對性別平等、同時有多名配偶或者存在其他不人道行為的申請人沒有入籍資格。
和其他歐盟國家類似,德國也面臨死亡人數高于出生人數的問題。去年,德國死亡人數高于出生人數約32.7萬人,但由于烏克蘭移民涌入,德國總人口還上漲了112萬。
德國勞動力市場和職業研究所今年5月發布的報告預測,考慮到人口變化、出生率等因素,到2060年德國潛在勞動力可能會從4570萬下降至4040萬。2060年,德國人口將降至7260萬,低于目前的8440萬。
在人口尚未大幅下降之前,德國已經出現勞動力短缺問題。聯邦勞工局6月的報告顯示,去年德國1200種職業中有200種都出現勞動力短缺,高于上一年的148種。
公交車司機、卡車司機、酒店餐館服務、金屬制品行業都出現勞動力短缺,其他存在勞動力短缺的還有護理、兒童看護、建筑行業、自動化技術、設計師、藥劑師、信息技術專家。
除已經出現勞動力短缺的200種職業外,還有157種職業有可能在近兩年出現勞動力短缺。報告指出,行業對勞動力的需求和求職者需求之間還存在不匹配問題,去年在失業后找工作的熟練勞動者中只有26%應聘的工作為勞動力短缺工種。
早在2021年,聯邦就業局就警告德國每年需要40萬新增勞動者來填補勞動力短缺,接納更多技術移民是填補40萬缺口的最好方法。研究人員擔憂隨著二戰后生育高峰期出生的德國人大面積退休,今后勞動力短缺問題還將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