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按克算堪比金價,“平替”反超海外大牌:是國貨彩妝飄了,還是我不配?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按克算堪比金價,“平替”反超海外大牌:是國貨彩妝飄了,還是我不配?

事到如今,國貨彩妝的初心還在嗎?

文|快刀財經 朱末

真正的大瓜從來沒有預告,想必這些天,大家都被李佳琦的魔幻發言雷到了。

風波的起因來自李佳琦帶貨的花西子首烏眉筆,因為價格問題,李佳琦在直播間怒懟網友“有的時候找找自己的原因,這么多年了工資漲沒漲,有沒有認真工作?”隨后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一天內微博創下13個熱搜詞條,掉粉超100萬人。

平心而論,花西子貴不貴?買一支還送兩個替換芯,看起來挺劃算,但問題在于,一只眉筆只有0.08g,平均每克價格達到987.5元,就算加上送的替換芯,一克的售價也達到了329元。

除了引起爭議的這款眉筆,花西子還有69元僅0.07g的眉筆,平均每克價格為985.71元,而國際品牌植村秀的經典砍刀眉筆,3.4g的價格為200元,平均每克價格僅有58.82元。

更扎心的是,目前金價大約為460元/克,也就是說,花西子比黃金還貴兩倍不止。不滿情緒發酵后,扎心的打工人紛紛自嘲一天能掙幾個花西子。

雖然李佳琦流淚道歉,但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消費者并不買張。那么,到底是李佳琦飄了,賺夠不想裝了,還是大家消費降級不配了?

一個肉眼可見的事實是,國貨彩妝的價格越來越貴了。端倪早在兩年前就開始了,當時社交平臺上流傳著“國貨真的比大牌便宜嗎?”的質疑,依據正是每一克均價的對比;到去年上半年,“國貨彩妝價格反超國際大牌”的聲討愈演愈烈,國貨美妝的“障眼法”被揭了個底。

據《DT商業觀察》的統計,完美日記芭蕾小細跟口紅的單克價要136.3元,阿瑪尼紅管唇釉的單克價只要53.8元;UNNY眼線膠筆的單克價是MAC的兩倍多,爾木葡三色遮瑕的單客價則比歌劇魅影貴。

即便拋開單克價不談,這背后還暗藏著一個“潛規則”——國貨彩妝產品正越做越小。明面上保持住了百元以內的價格優勢,實際上卻是“曲線漲價”。

以前提到國貨彩妝,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便宜又大碗”。但現在,這樣親民的形象正在逐步破滅。

當刻意掩蓋的問題擺到明面上,“國貨刺客”之聲不絕于耳。事到如今,國貨彩妝的初心還在嗎?

01 靠“平價”走紅,國貨美妝上位史

縱觀這些年數得上名字的國貨彩妝品牌,得以崛起的重要原因,一定離不開“性價比”三個字。

消費者最初被吸引,正是因為國貨彩妝既適合國人膚質,價格又相對低廉,試錯成本低,還能夠作為“大牌平替”。換句話說,價格一直都是關注焦點,也是國貨彩妝品牌最具競爭力的一大優勢。

以完美日記為例。2018年,完美日記橫空出世,以“幾十塊就能擁有大牌平替”的口號,成為美妝行業現象級的存在。完美日記的突破口在于找到了全國頂級彩妝OEM合作,如雅詩蘭黛合作方意大利的瑩特麗,還有韓國的科絲美詩、蔻絲恩等。

在“大牌同廠”供應鏈優勢的加持下,試問哪個女孩能拒絕“用不到100元的價格,享受與迪奧999同樣品質”的誘惑,于是,完美日記順利擁有了一大批忠實粉絲,品牌聲量增長了14366%。

2019年雙十一,李佳琦在與馬云賣口紅的比賽中完勝,拉開了直播帶貨新時代的序幕。就在各路主播以驚人的賣貨能力席卷全網時,小紅書、抖音等平臺也在同步釋放種草能力,有了天時地利,美妝行業也順勢走向屬于自己的“國潮元年”。

隨之而來的是國貨彩妝的全盛時期,花知曉、橘朵、珂拉琪、花西子……各種品牌各種產品相繼面市,玩到飛起的IP跨界聯名,眼花繚亂的推新速度,讓人應接不暇。

這一時期的國貨彩妝,有著極為“親民”的底色,橘朵以平價單色眼影出圈;INTO YOU也是主打一個平易近人,如果遇到促銷情況下,只要花9.9元就能拿下一支。

既好看,又實惠,試錯成本還低,女孩子們既不用省吃儉用買幾大百幾千的歐美彩妝,也不用為代購渠道買到的真假韓妝頭疼,國貨彩妝精準填補了消費者的“痛點”。

2020年,新國貨迎來美妝大年。作為首個國貨彩妝品牌,完美日記登上天貓超級品牌日,絲絨唇釉一天賣出了80多萬支,刷新了行業記錄。母公司逸仙電商也順利在美國紐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國內首個美股上市的美妝集團。

故事還在繼續。據天貓數據顯示,2020年里有3000個美妝商家開啟天貓店,其中有2000多家是國貨新品牌,占比近8成。

憑借對中國市場的靈敏嗅覺,國妝品牌們還在內容營銷上持續發力。借助綜藝IP綁定、明星及KOL口碑輸出,實現爆發式增長,市場局面也由海外品牌占據主導,到國貨美妝彎道超車,與之平分秋色。

對于消費者來說,那是最好的時代。如果沒有漲價,或許這種快樂會延續下去,但現實總是會給人當頭一棒。

02 曲線漲價惹眾怒,國貨成價格刺客

2021年,當完美日記的廣告掛滿商場,海報上印著周迅的畫像時,消費者品出了一絲異樣:“完美日記居然請得動周公子?”

猜測很快得到了印證。將口紅變成芭蕾小細跟口紅后,完美日記更新升級為perfect diary,一根賣到了100多塊——比阿瑪尼還要貴。

漲價潮一旦拉開,便肉眼可見的收不住了。大概是吃準了消費者對彩妝沒有批量使用的需求,在凈含量上做減法,在單價上做加法,成了國貨彩妝們心照不宣的“商業密碼”。

在小紅書上搜索“國貨、克重”,會看到不少消費者的吐槽,并列舉那些“看似平價,實則玩的是數字游戲”的國貨,避免后來人踩坑。

圖/小紅書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以散粉為例,完美日記的珍珠鎖妝散粉,售價159元,實際凈含量只有7g,折合下來每克22.71元,而香奈兒30g的售價是590元,每克價格為19.66元、

風很大的Dewy Lab淂意從絨散粉,價格更是“重量級”,7g賣到199元,折合28.42元每克,裝滿30g就要852元,等于買完一盒香奈兒還能用剩下的260多塊去買一支口紅。

口紅就更夸張了,即便是國貨平價好物的代表珂拉琪(Colorkey)唇釉,容量也只有1.7ml。具體是什么概念呢?可以對比下左邊1.7ml的正裝和右邊dior 2ml的小樣。

而這支正裝容量還沒人家小樣多的唇釉售價79元,也就是46.47元/ml,要是裝滿8毫升就要371元,價格直逼大牌。

再看最近引發爭議的國貨彩妝品牌詩佩妮推出的眼線膠筆,上新價19.9元,正式售價29元。雖然售價看著低,但已經被背刺過太多回的消費者,瞬間就看透了表象下的本質——因為容量太少,只有0.05g。

如果按目前正式售價計算一下單克價,相當于這款眼線膠筆每克要580元。作為參照,國際大牌MAC的眼線膠筆官方售價雖然在180元,但足足有0.7g,容量是詩佩妮的14倍,算下來單克價是257元,只有詩佩妮的一半不到。

無獨有偶,今年5月初,某新銳國貨美妝品牌的眼影被某博主質疑“克數造假”“短斤缺兩”,雖然該品牌拍攝了涉事產品的凈含量抽檢視頻自證,卻因稱重操作不規范,相關細節缺失等問題,再次引發輿論海嘯;緊接著,另一個國貨品牌的遮瑕也被質疑克重不足,該品牌客服回應“蒸發所致”,蒼白的解釋并不能讓消費者信服。

圖/小紅書

“以前國貨是平替,現在得買洋貨當平替”“上車門檻低,加上快速空瓶,無形中提高復購率”“又當又立,縮水糊弄消費者,吃相太過難看”。消費者的不滿情緒,在這次李佳琦事件中,徹底爆發了。

當然,單純以克重來衡量價值的做法難免有失偏頗。國貨彩妝當然可以貴,不論是品牌方追求更高利潤、更好發展,還是占領更大的市場、發展高端國貨都無可厚非,但貴要有貴的道理,“德要配位”。

價格提高了,產品有更好用嗎?消費者心里,自有一桿秤。

03 重營銷而輕研發,國貨美妝該醒了

當情懷漸漸褪去,國貨彩妝的感情牌也就到了失效之時。

在過去幾年的紅火中,可以發現國貨彩妝大多采取了一種“短平快”的打法:難以計數的聯名、花里胡哨的包裝、快速增長的SKU、與知名主播的深度綁定,以及大量的KOL投放營銷。

消費者固然可以為精美的包裝與概念付費,但這顯然不可持續。萬丈高樓平地起,產品的使用價值才是品牌的“底座”。

但事實是,相比于國際彩妝大牌通常在3%甚至更高的研發投入占比,國貨品牌普遍在1%左右打轉,更多是將精力投入渠道和營銷。

完美日記的財報顯示,2022年全年的銷售和營銷費用占比達到了驚人的65.8%;毛戈平在2022年的營銷費用率達46.74%,奉行的一直是高舉高打的推廣策略。

這就造成彩妝品牌企業往往更多強調自身調性、外觀和品類屬性,在本該“拼內功”的產品力上卻十分薄弱,大部分品牌都是“追流量”的邏輯,甚至還存在抄襲現象。

博主硬廣、軟廣、布景植入、評論區互動……社交媒體上,但凡用戶目光所及之地,均是各大品牌鋪天蓋地的廣告。卷到最后又引發了更深的惡性循環,國產彩妝直播傭金節節上漲,平均在50%左右,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還是消費者當了“冤大頭”。

久而久之,既然找網紅,寫故事、做投放就能玩得轉賽道,誰又會悶頭做研發。所以,不少新銳彩妝品牌采用的模式是,先根據自己對市場的判斷提出研發概念、包裝風格,再委托代工廠加工落地,這些品牌根本沒有備案能力,也沒有自己的工廠,更沒有核心技術,但卻有自己的產品和品牌。

偷懶做不成長久生意,消費者也不是可以任意糊弄的“提線木偶”,反噬來得很快。2022年,國貨彩妝遭遇滑鐵盧,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化妝品類零售總額為3936億元,同比下降4.5%,這是2017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另據美妝時尚消費品產業服務平臺儀美尚不完全統計,2021年至今,宣布倒閉/清倉/停產的新銳彩妝品牌約有14個。

雖然2023年上半年美妝市場規模同比有所增長,但增幅僅為3.5%,也未能拯救在過去一年中掙扎的新興企業。僅僅最近一段時間,就有卡樂說、浮氣兩家國產彩妝品牌宣布倒閉。

圖/浮樂官方旗艦店

再看今年天貓“618”彩妝TOP 20顯示,僅剩下花西子、毛戈平、珂拉琪、INTO YOU、橘朵這6個國貨品牌,往日盛況不再,倒也印證了李佳琦說的那句“國貨很難的”。

只是,國貨彩妝們是不是也該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這么多年了,有沒有好好做研發,有沒有真正拿得出手的拳頭產品,有沒有始終如一的堅持與情懷?

中國人不騙中國人,中國人不割中國人的“韭菜”。

參考資料:

1.新周刊《李佳琦流淚道歉,也幫不了新國貨》

2.言安堂《79一只的眉筆,為什么不能嫌貴?》

3.DT商業觀察《單克價比黃金還貴,國貨是被慣壞了嗎?背后暗藏一個趨勢》

4.鳳凰WEEKLY《李佳琦的“脫口而出”,撕下了國貨美妝的遮羞布》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按克算堪比金價,“平替”反超海外大牌:是國貨彩妝飄了,還是我不配?

事到如今,國貨彩妝的初心還在嗎?

文|快刀財經 朱末

真正的大瓜從來沒有預告,想必這些天,大家都被李佳琦的魔幻發言雷到了。

風波的起因來自李佳琦帶貨的花西子首烏眉筆,因為價格問題,李佳琦在直播間怒懟網友“有的時候找找自己的原因,這么多年了工資漲沒漲,有沒有認真工作?”隨后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一天內微博創下13個熱搜詞條,掉粉超100萬人。

平心而論,花西子貴不貴?買一支還送兩個替換芯,看起來挺劃算,但問題在于,一只眉筆只有0.08g,平均每克價格達到987.5元,就算加上送的替換芯,一克的售價也達到了329元。

除了引起爭議的這款眉筆,花西子還有69元僅0.07g的眉筆,平均每克價格為985.71元,而國際品牌植村秀的經典砍刀眉筆,3.4g的價格為200元,平均每克價格僅有58.82元。

更扎心的是,目前金價大約為460元/克,也就是說,花西子比黃金還貴兩倍不止。不滿情緒發酵后,扎心的打工人紛紛自嘲一天能掙幾個花西子。

雖然李佳琦流淚道歉,但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消費者并不買張。那么,到底是李佳琦飄了,賺夠不想裝了,還是大家消費降級不配了?

一個肉眼可見的事實是,國貨彩妝的價格越來越貴了。端倪早在兩年前就開始了,當時社交平臺上流傳著“國貨真的比大牌便宜嗎?”的質疑,依據正是每一克均價的對比;到去年上半年,“國貨彩妝價格反超國際大牌”的聲討愈演愈烈,國貨美妝的“障眼法”被揭了個底。

據《DT商業觀察》的統計,完美日記芭蕾小細跟口紅的單克價要136.3元,阿瑪尼紅管唇釉的單克價只要53.8元;UNNY眼線膠筆的單克價是MAC的兩倍多,爾木葡三色遮瑕的單客價則比歌劇魅影貴。

即便拋開單克價不談,這背后還暗藏著一個“潛規則”——國貨彩妝產品正越做越小。明面上保持住了百元以內的價格優勢,實際上卻是“曲線漲價”。

以前提到國貨彩妝,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便宜又大碗”。但現在,這樣親民的形象正在逐步破滅。

當刻意掩蓋的問題擺到明面上,“國貨刺客”之聲不絕于耳。事到如今,國貨彩妝的初心還在嗎?

01 靠“平價”走紅,國貨美妝上位史

縱觀這些年數得上名字的國貨彩妝品牌,得以崛起的重要原因,一定離不開“性價比”三個字。

消費者最初被吸引,正是因為國貨彩妝既適合國人膚質,價格又相對低廉,試錯成本低,還能夠作為“大牌平替”。換句話說,價格一直都是關注焦點,也是國貨彩妝品牌最具競爭力的一大優勢。

以完美日記為例。2018年,完美日記橫空出世,以“幾十塊就能擁有大牌平替”的口號,成為美妝行業現象級的存在。完美日記的突破口在于找到了全國頂級彩妝OEM合作,如雅詩蘭黛合作方意大利的瑩特麗,還有韓國的科絲美詩、蔻絲恩等。

在“大牌同廠”供應鏈優勢的加持下,試問哪個女孩能拒絕“用不到100元的價格,享受與迪奧999同樣品質”的誘惑,于是,完美日記順利擁有了一大批忠實粉絲,品牌聲量增長了14366%。

2019年雙十一,李佳琦在與馬云賣口紅的比賽中完勝,拉開了直播帶貨新時代的序幕。就在各路主播以驚人的賣貨能力席卷全網時,小紅書、抖音等平臺也在同步釋放種草能力,有了天時地利,美妝行業也順勢走向屬于自己的“國潮元年”。

隨之而來的是國貨彩妝的全盛時期,花知曉、橘朵、珂拉琪、花西子……各種品牌各種產品相繼面市,玩到飛起的IP跨界聯名,眼花繚亂的推新速度,讓人應接不暇。

這一時期的國貨彩妝,有著極為“親民”的底色,橘朵以平價單色眼影出圈;INTO YOU也是主打一個平易近人,如果遇到促銷情況下,只要花9.9元就能拿下一支。

既好看,又實惠,試錯成本還低,女孩子們既不用省吃儉用買幾大百幾千的歐美彩妝,也不用為代購渠道買到的真假韓妝頭疼,國貨彩妝精準填補了消費者的“痛點”。

2020年,新國貨迎來美妝大年。作為首個國貨彩妝品牌,完美日記登上天貓超級品牌日,絲絨唇釉一天賣出了80多萬支,刷新了行業記錄。母公司逸仙電商也順利在美國紐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國內首個美股上市的美妝集團。

故事還在繼續。據天貓數據顯示,2020年里有3000個美妝商家開啟天貓店,其中有2000多家是國貨新品牌,占比近8成。

憑借對中國市場的靈敏嗅覺,國妝品牌們還在內容營銷上持續發力。借助綜藝IP綁定、明星及KOL口碑輸出,實現爆發式增長,市場局面也由海外品牌占據主導,到國貨美妝彎道超車,與之平分秋色。

對于消費者來說,那是最好的時代。如果沒有漲價,或許這種快樂會延續下去,但現實總是會給人當頭一棒。

02 曲線漲價惹眾怒,國貨成價格刺客

2021年,當完美日記的廣告掛滿商場,海報上印著周迅的畫像時,消費者品出了一絲異樣:“完美日記居然請得動周公子?”

猜測很快得到了印證。將口紅變成芭蕾小細跟口紅后,完美日記更新升級為perfect diary,一根賣到了100多塊——比阿瑪尼還要貴。

漲價潮一旦拉開,便肉眼可見的收不住了。大概是吃準了消費者對彩妝沒有批量使用的需求,在凈含量上做減法,在單價上做加法,成了國貨彩妝們心照不宣的“商業密碼”。

在小紅書上搜索“國貨、克重”,會看到不少消費者的吐槽,并列舉那些“看似平價,實則玩的是數字游戲”的國貨,避免后來人踩坑。

圖/小紅書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以散粉為例,完美日記的珍珠鎖妝散粉,售價159元,實際凈含量只有7g,折合下來每克22.71元,而香奈兒30g的售價是590元,每克價格為19.66元、

風很大的Dewy Lab淂意從絨散粉,價格更是“重量級”,7g賣到199元,折合28.42元每克,裝滿30g就要852元,等于買完一盒香奈兒還能用剩下的260多塊去買一支口紅。

口紅就更夸張了,即便是國貨平價好物的代表珂拉琪(Colorkey)唇釉,容量也只有1.7ml。具體是什么概念呢?可以對比下左邊1.7ml的正裝和右邊dior 2ml的小樣。

而這支正裝容量還沒人家小樣多的唇釉售價79元,也就是46.47元/ml,要是裝滿8毫升就要371元,價格直逼大牌。

再看最近引發爭議的國貨彩妝品牌詩佩妮推出的眼線膠筆,上新價19.9元,正式售價29元。雖然售價看著低,但已經被背刺過太多回的消費者,瞬間就看透了表象下的本質——因為容量太少,只有0.05g。

如果按目前正式售價計算一下單克價,相當于這款眼線膠筆每克要580元。作為參照,國際大牌MAC的眼線膠筆官方售價雖然在180元,但足足有0.7g,容量是詩佩妮的14倍,算下來單克價是257元,只有詩佩妮的一半不到。

無獨有偶,今年5月初,某新銳國貨美妝品牌的眼影被某博主質疑“克數造假”“短斤缺兩”,雖然該品牌拍攝了涉事產品的凈含量抽檢視頻自證,卻因稱重操作不規范,相關細節缺失等問題,再次引發輿論海嘯;緊接著,另一個國貨品牌的遮瑕也被質疑克重不足,該品牌客服回應“蒸發所致”,蒼白的解釋并不能讓消費者信服。

圖/小紅書

“以前國貨是平替,現在得買洋貨當平替”“上車門檻低,加上快速空瓶,無形中提高復購率”“又當又立,縮水糊弄消費者,吃相太過難看”。消費者的不滿情緒,在這次李佳琦事件中,徹底爆發了。

當然,單純以克重來衡量價值的做法難免有失偏頗。國貨彩妝當然可以貴,不論是品牌方追求更高利潤、更好發展,還是占領更大的市場、發展高端國貨都無可厚非,但貴要有貴的道理,“德要配位”。

價格提高了,產品有更好用嗎?消費者心里,自有一桿秤。

03 重營銷而輕研發,國貨美妝該醒了

當情懷漸漸褪去,國貨彩妝的感情牌也就到了失效之時。

在過去幾年的紅火中,可以發現國貨彩妝大多采取了一種“短平快”的打法:難以計數的聯名、花里胡哨的包裝、快速增長的SKU、與知名主播的深度綁定,以及大量的KOL投放營銷。

消費者固然可以為精美的包裝與概念付費,但這顯然不可持續。萬丈高樓平地起,產品的使用價值才是品牌的“底座”。

但事實是,相比于國際彩妝大牌通常在3%甚至更高的研發投入占比,國貨品牌普遍在1%左右打轉,更多是將精力投入渠道和營銷。

完美日記的財報顯示,2022年全年的銷售和營銷費用占比達到了驚人的65.8%;毛戈平在2022年的營銷費用率達46.74%,奉行的一直是高舉高打的推廣策略。

這就造成彩妝品牌企業往往更多強調自身調性、外觀和品類屬性,在本該“拼內功”的產品力上卻十分薄弱,大部分品牌都是“追流量”的邏輯,甚至還存在抄襲現象。

博主硬廣、軟廣、布景植入、評論區互動……社交媒體上,但凡用戶目光所及之地,均是各大品牌鋪天蓋地的廣告。卷到最后又引發了更深的惡性循環,國產彩妝直播傭金節節上漲,平均在50%左右,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還是消費者當了“冤大頭”。

久而久之,既然找網紅,寫故事、做投放就能玩得轉賽道,誰又會悶頭做研發。所以,不少新銳彩妝品牌采用的模式是,先根據自己對市場的判斷提出研發概念、包裝風格,再委托代工廠加工落地,這些品牌根本沒有備案能力,也沒有自己的工廠,更沒有核心技術,但卻有自己的產品和品牌。

偷懶做不成長久生意,消費者也不是可以任意糊弄的“提線木偶”,反噬來得很快。2022年,國貨彩妝遭遇滑鐵盧,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化妝品類零售總額為3936億元,同比下降4.5%,這是2017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另據美妝時尚消費品產業服務平臺儀美尚不完全統計,2021年至今,宣布倒閉/清倉/停產的新銳彩妝品牌約有14個。

雖然2023年上半年美妝市場規模同比有所增長,但增幅僅為3.5%,也未能拯救在過去一年中掙扎的新興企業。僅僅最近一段時間,就有卡樂說、浮氣兩家國產彩妝品牌宣布倒閉。

圖/浮樂官方旗艦店

再看今年天貓“618”彩妝TOP 20顯示,僅剩下花西子、毛戈平、珂拉琪、INTO YOU、橘朵這6個國貨品牌,往日盛況不再,倒也印證了李佳琦說的那句“國貨很難的”。

只是,國貨彩妝們是不是也該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這么多年了,有沒有好好做研發,有沒有真正拿得出手的拳頭產品,有沒有始終如一的堅持與情懷?

中國人不騙中國人,中國人不割中國人的“韭菜”。

參考資料:

1.新周刊《李佳琦流淚道歉,也幫不了新國貨》

2.言安堂《79一只的眉筆,為什么不能嫌貴?》

3.DT商業觀察《單克價比黃金還貴,國貨是被慣壞了嗎?背后暗藏一個趨勢》

4.鳳凰WEEKLY《李佳琦的“脫口而出”,撕下了國貨美妝的遮羞布》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信宜市| 呼图壁县| 墨竹工卡县| 乌拉特后旗| 沛县| 民勤县| 香格里拉县| 黄石市| 绵竹市| 宜州市| 河南省| 禄丰县| 根河市| 田林县| 双流县| 商洛市| 仲巴县| 泰和县| 灌阳县| 乐都县| 彭水| 潞西市| 武邑县| 宁海县| 广丰县| 滨州市| 温州市| 保康县| 偃师市| 溆浦县| 通州市| 石景山区| 平罗县| 德化县| 嘉峪关市| 虞城县| 蛟河市| 区。| 淮安市| 巨鹿县| 广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