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眼
近日,青眼從證監會官網獲悉,宜春大海龜生命科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宜春大海龜”)已與華泰聯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華泰聯合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正式開啟了上市之旅。
據了解,宜春大海龜專注于高端化妝品、生物醫藥等各類原料的生產研發,其中非橄欖植物角鯊烯為其推出的特色原料。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宜春大海龜的角鯊烯產量約占全球產量的三分之一,并擁有夏皇后和膚悅繆斯等護膚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若最終完成上市闖關之路,宜春大海龜有望成為“角鯊烯原料第一股”!
完成多輪融資,創新植提技術
近日,證監會官網發布《關于宜春大海龜生命科學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輔導備案報告》(下稱:《報告》)。
▍截自中國證監會官網
《報告》顯示,華泰聯合證券和宜春大海龜已于今年8月簽署了上市輔導協議,及擬定了輔導的初步工作計劃。同時,華泰聯合證券還就此事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江西監管局提交了備案申請。據悉,宜春大海龜此次上市輔導工作分為三個階段,預計時長為8個月,將于明年3月完成。
據企業官網顯示,宜春大海龜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生物醫藥原料、功能性食品配料、飼料添加劑原料、生物柴油及高端化妝品原料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核心產品包括植物角鯊烯/烷、精制天然維生素E、植物甾醇、脂肪酸甲酯等。
青眼了解到,目前角鯊烯的提取方式主要包括動物提取、植物提取、化學合成等,其中動物提取、植物提取的成本較高。因此,出于對生態環境與成本的考慮,不少化妝品企業會選擇人工合成的角鯊烯。
對此,宜春大海龜憑借著在植物提取領域的多年技術積累,開發出從非橄欖植物油精煉副產物中提取高純度植物角鯊烯的獨家技術,與傳統植物提取相比,該技術所使用的原料更加廣泛,生產成本也更低。
憑借上述技術,2018年,宜春大海龜建成角鯊烯生產線,實現角鯊烯及角鯊烷產品量產,并銷往日本、歐洲等地區。據悉,宜春大海龜在角鯊烯產能方面位居全球前列。
宜春大海龜董事長孫海輝曾在去年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全球角鯊烯產量在4000噸左右,宜春大海龜目前的產量為1500噸,大概占到三分之一。”
企業官網還顯示,宜春大海龜曾牽頭制定了《植物角鯊烯》團體標準,且正在主導制定《植物角鯊烷》行業標準。同時,宜春大海龜還擁有完善的植物角鯊烯的提取及應用研究體系,并取得國內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國際發明專利2項。
此外,自2020年至今,宜春大海龜已先后完成多輪融資。去年12月,宜春大海龜完成B輪融資,投資方包括清控科創、融和資本、極星資本、七晟資本等。
國內原料企業“齊攻”角鯊烯
公開資料顯示,角鯊烯不僅是一款保濕成分,還具有抗氧化的功效,這也使其具有易被氧化的特點。而作為角鯊烯氫化后的產物,角鯊烷結構更加穩定、親膚性較好,因此也被更廣泛地應用于化妝品中。
據化妝品監管APP顯示,目前名稱帶有“角鯊烯”的化妝品不到百件,而命名包含“角鯊烷”的化妝品則多達2700余件,其中包括植物醫生、左顏右色等知名品牌。此外,日本護膚品牌HABA、法國蘭蔻、美國伊麗莎白雅頓等中高端國際品牌,也都將角鯊烯或角鯊烷作為產品的重要保濕成分。
青眼注意到,此次沖刺上市的宜春大海龜在C端市場也有所布局,目前已推出夏皇后、膚悅繆斯等多個護膚品牌。對此,宜昌大海龜在官方公眾號中表示,“公司正在積極布局護膚品賽道,將建設完全自主的護膚品生產線。”
▍圖源自大海龜生物科學微信公眾號
據悉,夏皇后以植物角鯊烷為核心成分,并以打造“國產角鯊烷第一品牌”為目標。膚悅繆斯則側重于抗衰功效,已推出包括貴婦膠原凍干精華、煙酰胺精華身體乳、乳木果奢養護手霜等多款產品。
銷售渠道方面,目前夏皇后在淘寶已開設企業店鋪,但僅有一款“角鯊烷修護蠶絲面膜”在售,價格為299元,且只售出一單。
青眼還發現,除了在品牌端,隨著合成生物技術的發展,如今多家國內原料企業開始嘗試采用合成生物的方式生產角鯊烯,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量。
事實上,最早嘗試用合成生物方式生產角鯊烯的是合成生物產業化鼻祖Amyris。據了解,Amyris以蔗糖為原料制作角鯊烯,極大避免了工藝對生態資源的依賴,目前市場占有率較高。
近年來,國內方面也涌現出不少后起之秀。例如,百開盛(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在近期推出“全球首款生物全合成角鯊烯”,產品含量≥98%,在行業處于領先地位。
態創生物創始人兼CEO張志乾此前也對青眼表示,“通過合成生物學,一方面可以完美復刻角鯊烯的整體結構與成分,另一方面可將純度提升至98%,甚至99%以上。”據了解,態創生物通過合成生物技術推出“純凈”角鯊烯,做到高純度與高功效。
另外,國內原料廠商維琪則將角鯊烷與中國元素結合推出山茶角鯊烷。據悉,該款原料采用中國特有的山茶油,并利用綠色工藝將其加工成100%山茶籽來源的角鯊烷,相較其它植物來源的同類產品,在膚感上更為清爽、細膩。
在國內原料企業紛紛押注角鯊烯的背景下 ,一位從業多年的原料代理商對青眼直言,“目前國內企業使用的角鯊烯主要還是以進口為主”。
但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國內原料企業在角鯊烯上的不斷發力,且逐漸在價格與品質占據優勢,未來角鯊烯市場將有望出現“國產替代潮”。
或掀起“國產原料替代潮”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相較往年,今年化妝品原料市場可謂熱鬧非凡。這當中,有多家原料企業高調釋出規模化量產動作,還有數家原料企業密集沖刺上市,以圖在資本市場找到新的發展機遇。
例如,就在上月,深耕甘草領域多年的泛植制藥舉辦全球最大光甘草定生產線的投產儀式。據悉,該生產線的光甘草定年產量將能夠滿足全球市場三分之二的需求,并且在產品質量方面做到與國外廠商并駕齊驅,引得多家頭部美妝品牌主動合作。
近日,合成生物企業僅三生物也高調宣布實現麥角硫因的工程化量產,其產品純度達99%以上,在業內位居前列。
對此,青眼在走訪多家原料企業的過程中了解到,國產原料企業的產能爆發是綜合因素促成的,其中多家企業此前已具備規模化量產的能力,但受制于此前疫情與當時市場需求的影響,并未真正大規模投入量產。隨著今年疫情的放開、相關市場的成熟,以及國內品牌需求的水漲船高,促使其在今年投入大規模量產。
從資本市場來看,除了宜春大海龜開啟上市之路,還有多家化妝品原料企業在今年開啟上市之路或已成功上市。
例如,錦波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前不久完成上市,成為“北交所重組膠原蛋白第一股”。作為歐萊雅、漢高等美妝巨頭的原料供應商,“染發劑原料第一股”鼎龍科技也于近期成功過會。
此外,還有多家原料企業在今年向上市發起沖擊。如今年6月,浙江湃肽生物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提交招股書,向“A股美容肽第一股”發起了沖刺,其合作客戶包括珀萊雅、華熙生物、丸美等知名化妝品企業。而寶潔、奇華頓的香料供應商格林生物也在今年二闖創業板,錨定上市目標。
事實上,原料市場的活躍,一方面反映出整體的美妝市場,特別是頭部美妝企業對于研發的重視,這也倒逼原料端推陳出新,以滿足國貨美妝走向高端,提升產品力的需求。
另一方面,在功效護膚的大背景下,合成生物的技術革新也給國內原料企業帶來了彎道超車的機會,使得不少曾經的“天價原料”價格出現明顯的下滑,由此推動了原料市場的進一步繁榮。
不過,總體來看,在國內原料企業動作頻頻的背后,仍有不少化妝品原料仍處于“卡脖子”階段,這無疑需要國產原料企業在研發上進一步發力。而今年以來,宜春大海龜等原料企業沖擊資本市場,無疑體現了國產原料企業在達到一定市場規模后,通過進入資本市場尋求更大發展的企圖,“國產原料替代潮”或已并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