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代周報 馬歡
編輯|梁勵
作為歐洲經濟的老大,德國房地產市場正陷入持久性的危機之中。
據《金融時報》、彭博社、路透社等多家媒體報道,德國的房地產行業(yè)正面臨一系列問題:融資難、利率上升、建筑材料漲價、人手嚴重短缺…….如若不解決一系列流動性問題,德國將會有大量房地產開發(fā)商暴雷。
從數據來看,市場的不確定性也不小。
德國伊弗經濟研究所9月12日發(fā)布的一項調查顯示,8月,德國20.7%的受訪企業(yè)取消了住房建設的訂單,而上個月這一比例為18.9%。44.2%的受訪企業(yè)表示其缺乏住宅項目訂單,比7月上升了3.9個百分點,去年同期這一份額僅為13.8%。
“我們的房地產業(yè)興盛了10-15年,但如今已處于繁榮的尾聲,”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莫里茨·舒拉里克還透露,現在的德國,幾乎每天都有一家房地產開發(fā)商破產,因為舊的融資模式已無法持續(xù)。
破產危機
總部位于波鴻的沃諾維亞(Vonovia)是德國最大的房地產集團。8月,該集團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的財報,虧損達到了2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57億元)。
法蘭克福是歐洲最重要的金融城市,但今年,其房地產投資市場幾乎陷入停滯。世邦魏理仕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法蘭克福的地產交易額僅為2.01億歐元,比上年同期減少92%。
沃諾維亞的虧損和法蘭克福的停滯,是整個德國房地產業(yè)低迷的縮影,還有更多的德國開發(fā)商正在申請破產。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最近申請破產的企業(yè),包括位于德國西部城市杜塞爾多夫Gerch、Centrum Group和Development Partner;還有慕尼黑的Euroboden和紐倫堡的Project Immobilien Gruppe。
不僅如此,德國知名房地產公司如Vonovia和Aroundtown,也宣布對其房地產投資組合大幅減記。
根據德國聯(lián)邦統(tǒng)計局8月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德國的新建筑數量大幅下降,與過去兩年的平均水平相比下降了47%。其中,德國上半年批準了135200套公寓建設,比2022年上半年減少27.2%。
今年一季度德國房價也達到了聯(lián)邦統(tǒng)計局自保存數據以來的最大跌幅,同比下降6.8%。
房地產是德國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占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2%,且與德國的就業(yè)數據業(yè)息息相關。因此,房地產行業(yè)陷入衰退,德國經濟數據也不會好看。
8月25日,德國聯(lián)邦統(tǒng)計局發(fā)布數據顯示,經價格、季節(jié)和工作日調整后,德國今年二季度GDP與一季度持平,同比下滑0.2%。
德國建筑業(yè)聯(lián)合會主席穆勒指出,今年上半年的資產負債表顯示,德國住宅建筑業(yè)前景極其黯淡,而且還看不到改善跡象。
歐盟委員會在9月11日發(fā)布的夏季經濟預測報告中也認為,2023年德國經濟將同比萎縮0.4%,是歐盟各主要經濟體中唯一經濟同比下降的國家,預計今年歐元區(qū)經濟將受到德國經濟萎縮的拖累。
低迷背后的原因
多種因素造成了德國房地產業(yè)的低迷。
聯(lián)邦統(tǒng)計局表示,這些因素包括利率上升、建筑成本上升、融資條件日益惡化、政策不確定性等。
而銀行按揭貸款利率的上升,帶來了一串連鎖反應,其中之一就如路透社報道的:使民眾買房的還款壓力增加,購房意愿降低。
從德國主要銀行房貸業(yè)務表現,可以看出當下房地產行業(yè)的不景氣:德國央行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德國銀行房貸量一直在下降,光是4月的下降幅度就高達一半左右。
同時,新冠疫情后,通脹在歐洲盛行,這直接導致建筑成本飆升,民眾生活成本也大幅度上升。
根據行業(yè)機構的統(tǒng)計和計算,以2023年5月為例,德國傳統(tǒng)新建住宅的建筑成本比2020年初高出36%,很多住宅開發(fā)項目因為資金不足,被無限期擱置。
俄烏沖突的僵持,則讓外國投資者對投資德國更加謹慎。
“如果你是來自中東的土豪,其實投資德國和投資烏克蘭一樣,都會讓你感到不確定,”房地產業(yè)顧問Florian Schwalm表示,“因為這兩個地方離得太近了。”
慕尼黑IFO經濟研究所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已經有40.3%的德國房地產商稱銷售量下滑,有18.9%說建筑備案被取消,還有10.5%透露遇到財務困難。
德國房地產和住宅協(xié)會(BFW)的負責人薩勒維斯基表示,未來市場上破產的房企數量將會增加,那些債臺高筑的房企最危險。
建不了40萬套房
一方面,德國房地產市場陷入了成本上升、利率上升、通貨膨脹和投資停滯的泥沼。另一方面,德國對于住房的需求,其實一直是在增加的。
根據經合組織(OECD)的報告,德國一直是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移民國家。2022年,俄烏沖突后,還有超過100萬烏克蘭人抵達德國。2022年底,德國人口創(chuàng)紀錄的達到8430萬。
為了解決大量移民涌入帶來的住房需求,德國政府官方設定目標——每年新建40萬套公寓。
現實卻是,沒錢沒人建房子,德國離既定目標,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根據德國宏觀經濟與商業(yè)周期研究所的測算,今年德國僅能完成40萬套目標的一半多一點,到了2024年,這個目標將更難以實現。
新建房屋持續(xù)減少的惡果是,房價可能沒漲,但租金卻在持續(xù)上漲。
今年上半年,德國8個主要城市的租金標價平均上漲了6.7%,去年同期的租金漲幅為3.7%。其中,萊比錫的增長率達到11.1%,柏林更是達到16.7%。
德國租戶協(xié)會警告稱,德國住房市場的情況正變得“越來越戲劇化”,住房短缺處于30年來的最高水平。
“這加劇了社會和財富不平等。”歐盟官員警告。
隨著越來越多的房地產開發(fā)商宣布破產,德國不少官員和機構都在呼吁政府進行干預,幫助受危機沖擊的房地產業(yè)。
德國建筑和住房部部長克拉拉·蓋維茨呼吁,政府實行額外的稅收減免,以償還新的住宅建筑的建設成本。
除了督促稅收減免,德國房地產聯(lián)合會主席安德烈亞斯·馬特納還要求政府推出一項低息利率的信用計劃,以支持新的住宅建筑。
另一家房地產協(xié)會主席(GdW)主席阿里克斯則希望,政府為公司提供“更多的規(guī)劃保障”,并推出充足的補貼制度和原材料供應,以確保項目可以順利開工。
但目前看來,情況短期內沒有任何改善,德國政府也未采取實質性的措施。
德國是一個“租房國家”,在柏林,86%的人都是租房的。這些唯愛租房的城市居民們會發(fā)現,以后想要租一套滿意的房子,只會越來越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