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24潮
過去激蕩二十年間,鋰礦江湖刀光劍影,有中國 “鋰礦雙雄” 之稱的天齊鋰業與贛鋒鋰業彼此上演了多輪 “超越之戰”。
目前贛鋒鋰業與天齊鋰業約分別掌控著上游鋰資源3072萬噸和1614萬噸權益儲量,前者掌握的鋰礦資源儲量世界第一,而后者則擁有著世界上最大、品質最好的鋰礦資源。
如今中國鋰礦雙雄之間的商業 “戰爭” 似乎有了新的結論。
根據天齊鋰業與贛鋒鋰業披露的最新財報(2023年半年報),天齊鋰業無論是整體營收與凈利潤規模,還是核心鋰產品收入與盈利能力,以及成長速度等方面均已全面超越贛鋒鋰業。比如2023年上半年天齊鋰業鋰產品收入為248.23億元,是贛鋒鋰業的1.81倍;天齊鋰業凈利潤為164.89億元,是贛鋒鋰業的2.82倍;天齊鋰業鋰產品毛利率為87.12%,較贛鋒鋰業高出63個百分點。
為了方便讀者朋友能更為客觀、全面的了解鋰礦雙雄的真正實力與競爭力,24潮團隊統計對比了天齊鋰業與贛鋒鋰業2023年上半年營業收入與歸母凈利潤、投資布局與收益、造血力與資本實力、國際化與市值變化等多個核心指標,供讀者朋友參考。
比如,我們發現,天齊鋰業除了上述優勢外,其在造血(經營現金流凈額)、資本實力(短期資金凈值)、財務穩健性(資產負債率)等方面也占據明顯優勢;而贛鋒鋰業則在國際化布局(海外收入與增速)、對外投資(投資深度與規模)、投資收益、總資產及成長等方面強于天齊鋰業,詳見下表:
事實上,進入2023年,全球鋰礦江湖正在發生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產業明顯已進入新一輪的博弈與洗牌周期。
Wind數據顯示,9月12日國內碳酸鋰現貨價格已降至19.1萬元/噸,較2022年末爆降了62.7%。
據韓國研究機構SNE Research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由于鋰礦端供給增量,市場供需發生變化,預計碳酸鋰價格將持續下跌,2028年碳酸鋰價格將跌至13萬元/噸的底部區間,隨后將再次上漲。
回溯過去十年鋰價的演進歷程,我們會發現期間已經走出了兩輪過山車行情,究其原因主要是供需關系的劇烈變化。
筆者分析認為,本輪鋰價的超預期下跌仍主要是由于供需變化導致,實際上,早在4個多月前,24潮就發文分析認為,(碳酸鋰)真正價格的反轉依然要看供應端的削減程度以及需求的實際恢復情況。“若考慮產業鏈各環節的留存利潤,中信測算碳酸鋰現貨價格在12-15萬元/噸區間具備階段性的成本支撐。即若價格跌破這一區間,則部分高成本的鋰輝石和云母提鋰產能將面臨永久性退出,行業實現有效出清,從而反過來促使鋰價階段性企穩。”(詳見 “鋰價趨勢預測:跌破15萬元成本線,才可能迎來新一輪上漲牛市”)
在新一輪產業周期中,巨頭的選擇和走向往往備受關注,畢竟他們每一次重大戰略的調整都可能對未來產業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24潮團隊分析發現,鋰礦雙雄的擴張戰略早在數年前就已發生重大調整,其中天齊鋰業一直圍繞上游鋰資源構建一體化戰略布局,目前業務已涵蓋鋰產業鏈的關鍵階段,包括硬巖型鋰礦資源的開發、鋰精礦加工銷售以及鋰化工產品的生產銷售;而贛鋒鋰業一體化布局則傾向于向產業鏈中游延伸,目前已基本實現 “資源、冶煉、電池” 鋰產業鏈一體化布局。
尤其是2022年以來,鋰礦雙雄在投資策略上的分化已是極為明顯。據24潮統計,2022年以來,贛鋒鋰業加速構建一體化版圖,2022年至今贛鋒鋰業對外至少公布了20個投資計劃,涵蓋鋰礦采選、鋰鹽、鋰電材料、鋰電池制造等多個領域,總投資規模超600億元,攻勢非常兇猛。
而天齊鋰業2022至今僅對外發布3個投資公告,分別為 “建設年產3萬噸電池級單水氫氧化鋰項目” 、“自有資金參與SM(smart Mobility Pte. Ltd.)的A輪股權融資”,以及 “作為基石投資者參與中創新航的首次公開發行”,三個項目總投資規模不超過14億元。
如上表所示,上半年贛鋒鋰業對外投資(現金流)規模達72.39億元,是天齊鋰業的4.24倍。24潮團隊發現,截至6月末贛鋒鋰業有8個項目進入執行階段(在建工程),總投資預算達379.21億元,同期天齊鋰業只有5個重大在建工程,總投資預算僅為82.39億元。
如今鋰礦雙雄一個向左,一個向右,讀者朋友認為未來誰更有想象空間?
當然商業層面的競爭幾乎沒有止境,縱觀近代商業發展史,企業一時的風光或衰落都不足以論成敗。或許,當我們以更長的周期、更多的維度來觀察一家企業,或許會看到不同的景象及答案。未來,我們也將持續跟蹤龍頭企業核心經營策略與關鍵數據變化,也歡迎讀者朋友交流,甚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