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胡楠楠
編輯|米娜
老國貨品牌“蜂花”,又撿了一波流量。
9月12日,“蜂花商戰、蜂花撿箱子、蜂花回應撿箱子發貨”等話題接連上了熱搜。起因是,在9月11日“李佳琦直播花西子79元眉筆貴”事件輿論發酵后,聞訊趕來的蜂花,立刻在李佳琦相關視頻下弱弱的問,可以撿粉絲么?隨后,蜂花抖音官方直播間連夜上了79元洗護套餐,其官方抖音號還發了一條視頻稱,“79能在花花這里買到多少”。
網友們開始在評論區調侃,“原來這就是真實的啊”“花花,你怎么什么都蹭啊”,但同時也有不少網友支持蜂花稱,“花花,這潑天的富貴你可要接住了”。
“商戰”的效果也顯而易見。9月12日,蜂花抖音直播間涌入了上萬人,最高時同時有2萬人在線。而據蜂花評論區網友稱,蜂花平時直播間在線人數也就幾十個人、幾百人。《中國企業家》注意到,9月12日11:56,蜂花官方抖音粉絲為257.4萬人,而截至9月13日早上10:00,蜂花官方抖音粉絲為310.1萬人。
也就是說,蜂花這一次“樸實的商戰”,就直接為其帶來了超50萬粉絲。而截至9月13日13時,李佳琦微博粉絲從3043.5萬降至2911.5萬,累計流失粉絲數達132萬。
作為一家創立38年的老國貨品牌,蜂花一直遵循著物美價廉的定價邏輯。同時由于很少投廣告和找代言,蜂花在品牌上錯失了很多流量和關注。不過自2021年蜂花因“被傳倒閉”上熱搜火了之后,蜂花開始屢次出圈。
2021年,蜂花“被傳倒閉”上了熱搜,由此迎來了一波野性消費。蜂花董事長顧錦文在2022年接受采訪時稱,2021年11月火了之后,蜂花抖音銷售額達到1500萬元,比前一個月翻了7倍。當年,蜂花銷售額突破了10億元。2022年,蜂花又因“董事長直播哭”話題再次出圈。
雖然外界對此依然有很多質疑——哭窮、賣慘、立人設、蹭流量……這些是蜂花的營銷套路,但這一次,蜂花顯然再次接住了流量。
與此同時,蜂花這次出圈,也帶動了一眾老國貨品牌進入消費者視野,如白玉、蓮花、精心、白象等。他們多是低調存活了幾十年、價格上物美價廉的老國貨。有的品牌甚至在自己的評論區自嘲,“創立40年,歸來仍是新品牌。”
也許,蜂花“蹭”流量出圈事件更大的啟示是:為老國貨品牌重回大眾視野指了一條路。
流量全靠“蹭”
在互聯網上,蜂花活成了“街溜子”。
9月11日,在李佳琦掉粉的視頻評論區,蜂花官方抖音號就開始不停出現,到處撿粉絲,“對不起,弱弱的問一下可以撿粉絲嗎?”而在上架79元洗護套餐后,蜂花“樸實的商戰”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也有網友質疑,這次蜂花蹭同行熱點是不是不太好。不過,據蜂花評論區的多位網友稱,蜂花79元套餐是直播時被網友要求改價的,原本是75元。對此,蜂花方面也回應稱,79元套餐是一直都存在的。《中國企業家》就此事聯系蜂花,截至發稿暫未獲得回復。
這波操作直接將蜂花送上了熱搜。9月12日,“蜂花商戰”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截至9月13日7:00,話題累計閱讀量達2億。
“蜂花商戰”話題上熱搜后,網友不止涌入了蜂花的抖音。在蜂花天貓旗艦店的直播間評論區,也出現很多看到熱搜而來的網友,“79元套餐是哪個”“沒有79我不買”……
流量之外,最直接的效果則是銷量。從蜂花抖音官方旗艦店的銷量可以粗略估算,9月13日上午9點,蜂花抖音官方旗艦店總銷量421.4萬。到了11點,銷量為423.1萬。銷量兩小時增長1.7萬。如果按店鋪產品均價30元一單計算,兩個小時銷售額就達到51萬。
來源:直播截圖
每次蜂花上熱搜之后,都會帶動蜂花產品的銷量大增。2021年因“被傳倒閉”出圈之后,網友們為了支持蜂花,不讓他倒閉,都涌入蜂花的直播間野性消費了一波。當時蜂花的主播發視頻稱,蜂花一天之內賣了兩萬單,是平時一個月的量。2021年,蜂花實現銷售額達10億元。
隨后,2022年,蜂花又迎來一次出圈。2022年5月17日,網傳蜂花董事長親自直播,并含淚表示蜂花不是雜牌,一直受外資企業打壓,37年無違規,10年來僅僅漲價2元錢,蜂花再次上了熱搜。這次熱搜同樣帶來了流量,5月18日當晚,蜂花直播間人數暴漲幾十倍,超16萬人。隨后,蜂花官方辟謠稱,老板最近在忙,暫時沒時間直播。
外界質疑,哭窮、賣慘已經成為蜂花營銷的一種方式。確實,蜂花靠著此前的兩次出圈,似乎抓住了流量密碼,坐收流量和銷量。比如這次出圈之后,“蜂花撿箱子發貨”這件事也登上熱搜。對此,蜂花在官方微博回應稱,蜂花一直都有自己的箱子,但由于訂單量過大,倉庫發貨紙箱不足,物流倉庫可能借用了其他箱子發貨。
9月13日,就撿箱子發貨一事,蜂花客服回應:我們沒那么慘。同時還否認了商戰意圖,稱自家老板的初衷是薄利多銷。該回應很快沖上微博熱搜榜,很多網友們紛紛表示:“有一種慘,是別人覺得你慘”“撿箱子很環保啊”。
蜂花董事長顧錦文在2022年也曾回應,蜂花從來沒有刻意炒作上熱搜,“而且兩次上熱搜之后,我們都是在當天第一時間對虛假事件作了澄清。”
對于蜂花的蹭熱點營銷問題,亞洲天然護膚品研究中心配方開發部部長孫言告訴《中國企業家》,雖然近幾年蜂花營銷層出不窮,套路滿滿,但每次都拿捏得恰到好處,不會讓人反感,這點值得許多企業學習。同時她表示,其實各家的營銷,套路都不少。但最后能不能成功引起消費者注意,促成最后交易,拼的還是品牌力和產品體驗。
蹭流量背后,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蜂花都游離在主流消費品牌之外。
老國貨的出圈之路
蜂花也曾輝煌過。
1985年,只有中專學歷的顧錦文帶著幾十個工人創建了蜂花。企查查顯示,目前蜂花品牌所屬公司為上海蜂花日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于一體的洗護發專業企業,主要生產和銷售“蜂花”牌洗、護發系列產品。
在當時化妝品匱乏的年代,蜂花首次提出了“護發素”這個概念。創立之初,蜂花一直堅持平價策略,最初的蜂花護發素定價僅為3元一瓶。即便到現在,蜂花護發素450ml的售價也僅10.9元。
上世紀90年代初,蜂花銷售額就達到了5億元。不過隨著外資日化巨頭寶潔、聯合利華進入中國,憑借多樣化的品牌和產品線,以及高昂的營銷投入,在中國洗護市場幾乎做到了壟斷。再加上國產洗護品牌在營銷上的持續投入,蜂花腹背受敵,一度陷入虧損的境地。1998年、1999年,蜂花連續兩年嚴重虧損。
虧損背后,也和顧錦文的經營理念有關。定位于大眾消費,在品牌上不怎么投廣告,節省下廣告和營銷費用,讓利給消費者。顧錦文曾表示,蜂花的產品平均毛利率為15%,而洋品牌的毛利率普遍在40%左右。但是在國外和國內品牌都重金吸引消費者注意力時,蜂花就錯失了流量紅利。
直到2021年8月,蜂花入駐抖音之后,開啟了老品牌回歸之路。據顧錦文透露,蜂花的直播都是由合作的代運營公司負責的,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認識蜂花,使用蜂花產品。之后的屢次熱搜和破圈,更像是要把過去因為低調而失去的流量奪回來。
不過回歸之初,很多消費者都不看好。蜂花也因為包裝土氣、設計過時等被消費者吐槽。2021年,蜂花在直播中上新品時被吐槽包裝太土,網友建議其換個設計時,蜂花官方抖音號在評論區回復,“這個要花錢吧”“我們本來就很廉價”,導致網友以為蜂花要倒閉了。蜂花也因禍得福,被網友推上了熱搜。
蜂花也漸漸出圈,被網友貼上了“國貨之光”“窮且好笑”等標簽。還有一點被外界廣為稱道的是,這家已成立38年的老企業,尚無一條行政處罰信息。
2021年,蜂花銷售額成功突破了10億元。蜂花董事長2022年時表示,30多年來蜂花雖然沒有飛躍式的發展,但是一直在健康成長,穩步發展。在市場份額上,蜂花在國貨領域也是佼佼者。據上游新聞報道,在中國市場護發素TOP10中,蜂花僅次于資生堂和潘婷。
這兩年,蜂花也在創新產品研發,為滿足用戶更多元的需求,推出高端產品線蜂花九樽系列。2022年顧錦文也表示,上市初期,蜂花九樽在抖音平臺上5天銷量超25000瓶。
同時蜂花在線上的市場份額也在逐步增長。顧錦文曾在接受新華財經采訪時表示,2020年蜂花的線上線下銷售比例為26:74,2022年一季度線上線下銷售比例已達38:62。未來,蜂花還將不斷提升線上收入的占比,積極適應年輕一代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提供質優價廉、包裝審美在線的產品。
在線下,蜂花在全國各地有300多家一級經銷商,覆蓋了1600多個大中小城市,實體終端目前進入了630多家大賣場。《中國企業家》注意到,七鮮超市、京喜便利店等都有蜂花護發素等產品。
2019年,蜂花投資4億元新建的智能工廠開業。截至目前,蜂花共有兩個生產基地,12條生產流水線,其中7條為全自動生產流水線,年產能可達10萬多噸。
不過對蜂花來說,品牌層面的破圈只是第一步。顧錦文在去年稱,巨大的流量只是助推器,擁抱變化,找到差異化競爭的突破口,是老品牌延伸生命力的必要條件。
參考資料:
《專訪|蜂花董事長揭秘產品定價策略,欲做私域推進粉絲運營》,新京報
《36歲的蜂花火上熱搜,會成為下一個鴻星爾克嗎?》,中國財富網
《對話蜂花董事長顧錦文:蹭流量現象屢禁不止,產能已恢復八成》,南都灣財社
《“網紅”如何長紅——蜂花董事長顧錦文談國貨“老字號”抗疫復產》,新華財經
值班編輯:王怡潔 審校:董斌 制作:李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