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夏能源網
被家電巨頭美的控股三個月后,科陸電子(SZ:002121)首次作為美的能源落地儲能業務的有力“抓手”正式公開亮相。
近日,在科陸電子旗下的海豐儲能電站調研時,美的儲能業務負責人告訴華夏能源網,其投資科陸電子的邏輯是,“科陸電子契合美的戰略布局方向,美的看好科陸電子及所處行業的發展前景,希望通過科陸電子加快在美的能源產業的布局,助力第二引擎。”
海豐儲能電站,掀開了美的儲能布局的冰山一角。業界也十分關注,美的將在下一盤什么樣的儲能大棋?儲能業務未來發展側重點在什么方向?
“儲能+火電”儲能站,已實現良好收益
位于深圳市深汕合作區海豐縣小漠鎮大澳村西側,南瀕南海紅海灣的地方坐落著一座小漠電廠。科陸電子儲能電站及“輔助調頻”項目,就部署在該電廠中。
據科陸電子海豐項目負責人張明星介紹,海豐項目總投資額8000余萬元,由科陸電子全資子公司深圳市陸潤能源負責投資建設,2018年8月實現開工建設,并于2019年8月份并網運行。
該儲能項目,是基于磷酸鐵鋰電池技術而建設的電網級儲能系統,聯合小漠電廠火電機組,聯合開展電網AGC調頻業務,也即“儲能+火電”模式。
科陸電子首席戰略專家郭鴻介紹稱,該項目投資額約1億元;目前,這一儲能電站已完成長達四年的全生命周期運行,截至2023年8月,海豐站全站等效循環次數9000余次,全站充電電量為近140GWh,全站放電電量近120GWh,累計完成總里程超千萬MW。
關于業界關注的收益問題,海豐儲能電站在運行第二年就產生了收益。郭鴻稱,“目前合計營收了2個多億,收益情況一直名列南網前列。2020年、2021年及總收益均位于南網首位。”
科陸電子首席戰略專家郭鴻解釋道,一般儲能的收益大概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調節性能一定要好,分的收益就會多;二是政策要好,政策好之后撥給你的錢就多(按照政策明確的比例,就能實現收益多)。其中,海豐項目則是靠自身盈利實現運營。
目前,除了海豐項目,科陸電子還有山西同達電廠儲能AGC項目、內蒙古上都電廠儲能AGC輔助調頻項目等多個項目。
美的儲能野心:手握兩家儲能上市公司
美的在儲能布局上,目前已經實現了左手科陸電子、右手合康新能(SZ:300048)。
美的相關人士在接受華夏能源網采訪時表示,兩家企業的業務高度契合美的集團戰略布局方向。美的拿投資換時間,快速切入了儲能這個高景氣賽道。
兩筆投資的共同上,都是美的通過砸錢來收購股權,逐漸實現對兩家儲能上市公司的控股。
其中,科陸電子成立于1996年;2007年成功A股上市;2022年美的集團戰略入股科陸電子,2023年6月,美的集團正式實控科陸電子,何享健成為實際控制人,伏擁軍為董事長。
合康新能則成立于2003年,2010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掛牌上市。到2020年4月,美的成為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從區別上來看,科陸電子主要注重的是大儲業務,合康新能則更側重戶儲業務。
從業務上來看,科陸電子早在2009年開始戰略布局儲能產業;2018年科陸儲能產品首次走出國門銷售海外;2020年自營海豐儲能AGC調頻電站入選國家能源局八大示范項目;2022年,儲能基地5Gwh投產,儲能業務實現全球化覆蓋。
2023年上半年,科陸電子儲能業務累計發貨接近800MWh,其中完成了南美洲地區規模最大的新能源發電側光儲項目(485MWh)的發貨。
合康新能,則側重戶用儲能業務經營模式。其戶用儲能產品,主要銷往海外市場,下游客戶主要包括安裝商、分銷商、品牌商等渠道商。合康新能與澳洲、德國、英國、奧地利、土耳其、西班牙等海外主要市場客戶建立了聯系與合作,客戶類型包括安裝商、分銷商、品牌商等,構建本地化服務體系,有效觸達海外不同區域市場。合康新能的海外布局,實際上與家電巨頭的海外銷售業態是相匹配。
美的方面表示,入主兩家公司后,美的將不僅僅在資金、人才方面進行投入,“還會在燈塔工廠的精益生產、數字化以及整個科技創新的體系上進行整合和協同。”
在技術融合方面,美的成立了先進儲能技術研究所和綠色能源研究所,均可以為科陸電子提供重大研發支持。同時,更好促進美的各主體間的技術共享,比如美的樓宇科技的熱管理系統將助力科陸儲能系統,使儲能電池艙能量密度更高、更安全,構建產品及技術的核心競爭力。
儲能業務能否轉化實際業績?
美的在尋找第二增長曲線上布局很早,不遺余力。
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此前透露,“2023年,美的將在穩固家電核心業務的同時,啟動第二引擎,發力機器人與自動化、樓宇科技、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先進儲能等廣東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第二曲線驅動增長。”拿下儲能業務,是今年美的在戰略新興產業布局上的一大實質性進展。
但目前來看,樓宇科技及自動化業務等戰略新興板塊,在營收上對美的第二曲線的貢獻還不明顯。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美的實現營業總收入1978億元,同比增長7.69%,實現歸母凈利潤超182億元,同比增長13.98%。其中,美的工業技術報告期收入為136億元;樓宇科技報告期收入為148億元。
工業及樓宇科技兩大板塊在整體營收的占比分別為6.8%和7.5%,占比仍然較低。其器人與自動化業務,報告期內收入為152億元,占比7.7%。
那么,全新的收購標的合康新能與科陸電子,自身的營收能力如何呢?
財報數據來看,合康新能儲能業務收入在今年上半年同比有所提升。合康新能上半年財報顯示,儲能業務收入同比翻了3倍多。2022年,上半年營業收入6.2億,高端制造收入4.5億,占比72.77%,新能源(包含儲能業務)收入5884萬,占比9.51%;到2023年上半年的收入結構中,高端制造收入3.6億,占比50.21%;新能源收入2.6億,占比36.40%。
而科陸電子的儲能業務收入是下降的。
科陸電子上半年財報顯示,儲能業務收入同比下降18.20%。2022年上半年,營業收入13.9億,智能電網10.51億,占比75.61%,儲能業務收入1.66億,占比11.96%。到2023年上半年,營業收入15.6億,其中,智能電網13.3億,占比85.49%,儲能業務收入1.36億,占比8.71%。
以前述華夏能源網調研的海豐項目為例,該電站在2021年的收益比2020年少了將近一半。原因主要首先是火電機組本身也具有調頻功能,而且火儲聯調項目在廣東已經有將近30個,市場漸趨飽和。另一個原因是,2021年度,廣東等地對調頻政策進行調整,參與AGC調頻輔助服務的新型儲能電站獲得收益也在下滑。
基于目前經營數據,兩家承載了儲能轉型“厚望”的企業, 未來或許能在營收上為美的帶來實質性的提升。
大環境來看,儲能市場非常火熱,資本紛紛涌入,但競爭也也十分激烈,逼近紅海。2023年上半年以來,儲能產業延續高速增長的態勢。根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今年1-6月,我國新投運新型儲能裝機暴漲,實現了863萬千瓦/1772萬千瓦時,相當于此前歷年累計裝機規模總和。
對美的來說,要想從中分一杯羹,也并非易事。對于美的儲能業務未來如何發展,郭鴻表示,“國家要在2025年要建立統一電力市場,在2030年統一電力市場要基本建成,這是一個儲能盈利模式十分的清晰時間段。在這個時間段里,科陸電子在儲能上要做的工作就是使儲能系統集成能力進一步的提高,解決安全問題,解決儲能底層的技術問題,最終使它能夠參與現貨交易或輔助服務,能夠賺更多的錢,這就是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