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三天,威馬汽車“賣身案”再次迎來新的進展。
9月11日晚間,開心汽車控股發布公告稱,已與威馬汽車(WM)簽署了一份不具約束力的收購條款清單,計劃發行一定數量的新股,以收購其現有股東持有的威馬汽車100%的股權。
開心汽車未透露收購威馬的具體金額。據財聯社9月12日援引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并購尚處于審計階段,但美股的流程比較簡單,很快將有進一步消息。“雙方權益在SPA(股權并購協議)中具體約定。”
此前9月8日,威馬汽車的另一收購方Apollo出行發布公告稱,相關各方已同意終止收購威馬汽車,公告提及終止收購的原因包括全球市場動蕩及地緣政治沖突、金融市場氛圍持續不確定以及疫情后短期經濟復蘇等商業因素。
威馬汽車也隨后在社交媒體發文稱:“經過深思熟慮,威馬汽車自愿終止與Apollo出行在港交所的RTO進程。”
Apollo出行宣布放棄收購威馬時,外界普遍認為,威馬汽車的自救行動以失敗告終,考慮到威馬汽車當前的經營狀況,其上市之路或已基本宣告結束。不過令外界沒想到的是,短短三天,威馬汽車又迎來新的收購方。
開心汽車是二手車和進口新車零售平臺,2017年進入二手車零售業務,2020年收購平行進口車電商平臺“海淘車”。開心汽車于2019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財報數據顯示,自2019年以來,開心汽車一直沒有實現盈利,截至去年底,累計虧損2.8億美元。
今年8月底,開心汽車宣布并購茂林斯達交割完畢,茂林斯達正式成為開心汽車全資控股子公司,這意味著開心汽車正式進軍新能源汽車制造領域。
現階段開心汽車將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定位集中在微型純電動車,主要面向出口市場,價格定位在10萬元以內,瞄準3到6線城市。
收購威馬汽車,或將能幫助開心汽車加快向新能源汽車制造領域轉型。威馬汽車不僅手握兩張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而且還在溫州和黃岡建有兩座整車生產基地。
不過,成立于2015年,曾是造車新勢力頭部成員的威馬汽車早已告別了光輝時刻。2017年威馬汽車生產出首款量產車型EX5,并于次年實現量產交付。2019年威馬汽車的交付量位居造車新勢力第二位,僅次于蔚來汽車。
與已經成功通過IPO“上岸”的蔚來、小鵬、理想和零跑等造車新勢力相比,威馬汽車則是三次沖擊IPO未果,自身企業發展也陷入了困境。
威馬汽車此前遞交的港股招股書顯示,2019至2021年,威馬汽車在營收增長的同時,業務虧損也在逐年加大,三年累計實現經調整凈虧損約136億元。截至2022年3月31日,威馬汽車賬面剩余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36.78億元。
去年11月,一封威馬汽車的內部信揭露了威馬汽車面臨的資金困局。內部信中稱,公司管理層帶頭主動降薪一半,同時對公司整體運營費用進行精簡,將通過一系列財務措施降低運營成本。隨后關于威馬汽車關店、停產、員工留職停薪、拖欠工資等負面消息不斷。
與此同時,威馬汽車的銷量也大幅下滑。2021年,威馬汽車年銷量為4.4萬輛,但到了2022年,威馬銷量逆勢下跌為2.9萬輛,同期的哪吒、理想、蔚來等均已超過10萬輛。進入2023年銷量進一步減少,今年1月,威馬汽車被爆銷量僅為179輛。
威馬汽車原本有望借助Apollo出行的收購實現“借殼”上市,緩解當下遇到的困境,但一紙公告讓愿望落空。
與此同時,據財聯社報道,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已經不在國內。隨后沈暉在社交媒體隔空回應道,“這周出差去了慕尼黑,然后紐約。好事多磨,靜待花開。”
雖然威馬汽車短時間內又找到了新的合作方,與開心汽車簽署了非約束性并購意向書,但距離真正的落地還有一定的距離,威馬汽車的前景仍然充滿著巨大的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