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玉
中國人民銀行周一發布數據顯示,8月,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1.36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868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1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6316億元。
分析師表示,貸款走勢與經濟基本面高度相關,8月以來在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支持下,實體經濟有所好轉,融資需求也因此回升。
信貸、社融均好于預期。數據發布前,界面新聞采集的7家機構預測中值顯示,8月,人民幣貸款新增1.2萬億元,社融新增2.68萬億元。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界面新聞表示,8月新增信貸和社融超季節性反彈,反映國內寬信用政策效果逐步顯現,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回暖,內需修復動能呈現轉強跡象,有望擺脫前幾個月趨弱表現。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也表示,新增信貸、社融大幅反彈,且都同比多增,顯示當前寬信用進程再度提速,這將為接下來經濟復蘇動能轉強積蓄力量。
分析師指出,新增貸款同比多增,主要貢獻來自居民短期消費貸款和企業票據融資。
央行數據顯示,8月,居民部門貸款增加3922億元,同比少增658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320億元,同比多增398億元;以房貸為主的中長期貸款增加1602億元,同比少增1056億元。企業貸款增加9488億元,同比多增738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增加6444億元,同比少增909億元,短期貸款減少401億元,同比多減280億元,票據融資增加3472億元,同比多增1881億元。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表示,短期貸款同比多增說明居民消費有所回暖,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意味著居民購房需求仍然疲弱。企業端存在的“以票充貸”現象以及中長期信貸繼續少增,意味著企業對未來經濟預期處于持續修復階段。
周茂華指出,企業貸款需求偏弱可能和上半年企業提前透支貸款需求有關。另外,票據融資偏強也說明目前企業生產擴張意愿仍不夠強。
王青表示,整體上看,8月信貸數據繼續呈現“企業強、居民弱”的特征,這意味著后期提振經濟復蘇動能將重點向促消費及引導房地產行業盡快實現“軟著陸”方向發力。
社融大幅多增主要是受債券融資拉動。王青指出,8月,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發行顯著放量,帶動政府債券融資大幅多增;此外,央行降息帶動債券發行利率下行,也對企業債券融資需求起到一定提振作用。
數據顯示,8月,企業債券凈融資2698億元,同比多1186億元;政府債券凈融資1.18萬億元,同比多8714億元。
截至8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86.93萬億元,同比增長10.6%,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個和1.6個百分點。
梁斯表示,M2增速延續穩步下降態勢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受稅期影響,居民和企業存款減少,財政存款降幅收窄。二是,8月仍是暑期旅游高峰,居民外出旅游消費需求明顯增加,不少旅游勝地游客接待量出現大幅增長。
王青表示,在寬信用政策支持下,9月新增信貸、社融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為此,接下來央行可能會繼續加量續作中期借貸便利(MLF),9月還有可能實施年內第二次全面降準,預計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幅度為0.2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流動性超過5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