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旭
界面新聞編輯 | 翟瑞民
自2023年9月4日以來,受臺風“海葵”及其殘余渦旋影響,臺灣、福建、珠三角等地區先后出現極端強降雨,導致我國南方多地城鄉內澇嚴重。目前,“海葵”的殘余環流仍未結束,廣西東南部和沿海地區雨勢依然猛烈。
據央視新聞9月10日報道,臺風“海葵”的殘余渦旋中心已進入廣西并繼續緩慢西移,預計10日晚到11日桂東南和沿海將有大雨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到特大暴雨。9月12日大暴雨范圍將進一步縮減,不過桂南一帶還將出現大雨局地大暴雨。
中央氣象臺9月11日10時繼續發布暴雨黃色預警稱,預計9月11日14時至12日14時,廣西南部、廣東西南部、海南島北部沿海地區等地部分地區有大暴雨(100~180毫米)。上述部分地區伴有短時強降水(最大小時降雨量30~60毫米,局地可超過8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據廣西氣象臺預報,9月11日—9月12日,廣西強降雨持續“控場”,局地仍可能有大暴雨現身。具體來看,9月11日,玉林、北海、欽州、防城港等市和南寧、崇左兩市南部有大雨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其它地區小到中雨、局地大雨到暴雨。
本次“海葵”登陸行進過程中,“列車效應”被多次提及。“列車效應”是指有多個對流云團依次經過某地時,其所產生的降水量累積起來,就會導致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就像人站在一節節經過的列車面前一般,接連不斷地感受到一節節車廂經過時帶來的巨大聲音和沖力,影響效果不斷疊加,導致災害加劇。
玉林市氣象臺9月11日5時43分仍在繼續發布暴雨紅色預警信號。央視新聞客戶端報道,記者從廣西玉林市氣象局了解到,9月9日8時至11日10時,玉林市大部地區出現持續強降雨天氣、多站突破歷史極值,超過250.0毫米降雨落區主要出現在博白縣大部、福綿區南部和西部、北流市南部和陸川縣中部的局部地區。據全市257個自動氣象站監測統計,累計降雨量超過400毫米的有11個測站,超過250.0毫米的有55個測站,最大降雨為博白縣水鳴新和511.2毫米,最大小時雨強出現在博白縣雙鳳大田65.7毫米(10日23時-24時)。
強降水導致陸川縣、博白縣出現內澇、塌方,造成道路受阻,有群眾被困。接警后,玉林消防已連夜冒雨救援。央視新聞報道稱,9月11日早上6時30分,降雨稍停,目前博白縣城管、環衛部門正在開展清淤清理工作,洪澇逐步退去。
廣西、廣東等多地已提前升級暴雨防御,提升應急響應。“玉林市應急管理”發布消息稱,玉林市氣象局于9月11日8時將重大氣象災害(暴雨)二級應急響應提升為重大氣象災害(暴雨)一級應急響應。經市防汛抗旱指揮部領導同意,榆林市決定于9月11日9時00分起將防汛二級應急響應提升為一級應急響應。
另據廣西北海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消息,9月12日0時至6時,南流江洪峰將達17米至17.5米,超警1至1.5米,沿江常樂鎮、石康鎮、石灣鎮可能會受影響,白沙河今天(11日)9時至12時最高水位將達9米,超警1米,目前在山口鎮水東浪村已出現漫堤,水未進村。北海市決定從9月11日9時起,將防汛三級應急響應提升為二級應急響應。
9月11日上午,廣西自治區水文中心升級發布洪水橙色預警稱,9月11日5時,南流江干支流、北流河上游及支流六麻河和白沙江等11條河流14個站超警0.02-2.38米。預計:未來4-10小時,南流江福綿區樟木鎮河段(警戒水位62.7米)將出現超警2米左右的洪水;博白縣城河段(警戒水位50.2米)將出現超警4米左右的洪水;博白縣合江、亞山江將出現超警2米左右的洪水,博白縣江寧河等將出現超警1米左右的洪水。未來24小時,南流江合浦縣常樂鎮河段(警戒水位16.0米)將出現超警1米左右的洪水。
為何臺風殘余環流仍能帶來如此大的強降水影響?據中國氣象局微信公眾號消息,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濤表示,這不能全歸結為“海葵”的作用,主要原因還是其背后有源源不斷的南海季風助力。“海葵”殘留系統主要起到匯聚水汽的作用,它把充沛的南海季風水汽聚集到了自己的途經區域,再加上它“步子慢”、滯留時間長,造成所經之處連續幾日出現強降水,累計雨量大。
張濤表示,“小臺風”帶來大影響的例子比較常見。比起經典的“強臺風”所具備的兩個要素,即充沛的水汽條件和足夠的動力條件(即強勁的旋轉大風),像“海葵”這樣登陸后殘留系統和初期強度不強就登陸的臺風,或者尚未長成就“夭折”的臺風(熱帶低壓),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風小且動力條件不足,但由于具備較強匯聚水汽的能力,當通過釋放對流能量的方式來補足動力條件時,就會帶來比較強的降水。
氣象部門預測,臺風“海葵”殘余環流影響將于9月12日結束,未來幾天,受冷空氣南下及南海季風北上的共同影響,江南、華南地區還將出現降水,需注意防范疊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