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華西證券
華西證券研報指出,手機市場疲軟的環境之下,華為推出Mate60系列手機終端給手機產業鏈帶來新的亮點,其大眾市場應用有望初步得以培育。
手機衛星通信產業生態走向成熟:手機廠商、運營商、軟硬件應用生態、政策等多方的協同,真正釋放手機衛星通信功能的價值。受益于國產星座建設快速推進,衛星整機及相關載荷產業鏈有望率先爆發,重點關注低成本、高可靠相關技術方案推進進展。
產業鏈變化:
1)增加衛星天線數量提升增益:使用可折疊巨型相控陣天線,使得衛星發 射信號具有很高的指向性和增益能力,實現手機與衛星的直連。
2)新增地面接收設備:基于衛星的通訊協議信號被地面接收設備,通過無線路由器轉換成 Wi-Fi 信號,手機接入Wi-Fi上網。
3)終端側增加相關衛星通信芯片:在手機中單獨增加相應的衛星通信芯片,通過特定衛星頻段實現短信甚至語音、數據通信功能。
相關產業鏈受益標的:
衛星通信手機芯片:華力創通、海格通信等;
地面相控陣接收天線:鋮昌科技(t/r芯片)、亞光科技(微波器件)等;
衛星通信載荷:信科移動、創意信息(創智聯恒)、上海瀚訊等;
星間互聯:氦星光聯等;
相控陣天線:天銳星通(非上市)、恪賽科技(非上市)等;
地面核心網:華為(非上市)、震有科技、普天科技等;
地面站:海格通信等;
衛星應用:盛洋科技等。
通信板塊觀點
結合業績確定性及估值兩方面因素考慮,我們建議關注包括電信運營商、軍工通信、面板以及低估的算力基礎設施及工業互聯網個股:
1)電信運營商估值提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
2)持續推薦算力&通信基礎設施:
無線通信&服務器等設備商:中興通訊、紫光股份(華西通信&計算機聯合覆蓋)等;
算力中心:光環新網;
算力硬科技產業鏈:新雷能(服務器電源);
3)軍工通信:烽火電子(華西通信&軍工聯合覆蓋)、海格通信(華西通信&軍工聯合覆蓋)、七一二等;
3)工業互聯:金卡智能(華西通信&機械聯合覆蓋)等;
4)液晶面板拐點:TCL科技(華西通信&電子聯合覆蓋)等。
風險提示
底層相關技術發展緩慢,衛星應用發展不及預期。
以下為研報全文:
1、華為聯手“天通”最新手機終端支持衛星通信功能
2023年,8月29日華為商城發布 “HUAWEI Mate 60 Pro先鋒計劃”,華為 Mate 60 Pro成為全球首款,支持衛星通話的大眾智能手機,在沒有地面網絡信號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天通衛星”直接撥打、接聽衛星電話。
天通衛星是由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負責研制的我國首顆移動通信衛星,天通衛星目前在軌3顆衛星,天通01星2016年8月6日發射、天通02星2020年11月12日發射,天通03星2021年1月20日發射,覆蓋區域主要為中國及周邊、中東、非洲等相關地區,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大部分海域。
2、低軌衛星星座建設提速,衛星通信應用逐漸普及、成本降低
2.1、中國低軌衛星星座加速推進建設,衛星基礎設施有望最先受益
星網先導星發射成功,中國低軌衛星星座進入加速建設期:2023年7月9日,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稱“星網公司”)一顆原型衛星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根據之前提交給國際電信聯盟的文件,中國打算建立兩個衛星群(GW-A59和GW-2)。這一計劃由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牽頭實施,從ITU相關網站看,GW星座總衛星總數量多達12992顆。本次星網公司先導星的發展意味著,國內衛星互聯網建設開始提速。
“G60”星座實驗衛星發射成功并成功組網:2021年11月, “G60星鏈”產業基地啟航儀式在上海松江舉行。該項目由松江區、聯和投資、臨港集團三方共同打造,將建設長三角首個衛星制造的“燈塔工廠”。
“G60星鏈”產業基地一期項目占地面積120畝,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將建設數字化衛星制造工廠、衛星在軌測運控中心、衛星互聯網運營中心。其中,衛星工廠的設計產能將達到300顆/年,單星成本將下降35%。
根據2023年7月25日消息,上海市松江區委書記程向民表示,上海加快開辟新領域新賽道,打造低軌寬頻多媒體衛星“G60 星鏈”,實驗衛星完成發射并成功組網,一期將實施 1296 顆,未來將實現一萬兩千多顆衛星的組網。
2.2、手機衛星通信“中國標準”陸續推出,手機衛星通信產業應用不斷滲透
衛星通信和蜂窩移動通信相融合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3GPP在5G(NR)新標準中提出將空間通信網絡(NTN non-terrestrial networks)集成到全球標準化無線體系中。手機的技術和通信體制,在從2G到3G,再到4G和今天的5G的過程中,逐步地標準化,標準化有利于打破壁壘,促進互聯互通并擴大市場體量。
為進一步加強衛星互聯網技術和標準研究,提升產品研發和驗證水平,推進衛星互聯網產業發展,IMT-2020(5G)推進組于 2023 年 4 月正式成立 NTN 工作組。2023 年 5 月 12 日,NTN 工作組第一次會議在上海召開,國內 29 家單位將聯合推動制定手機衛星通信的“中國標準”。
MWC 2023展會上,手機衛星通信技術被越來越多的提上日程:高通正與榮耀、Motorola、Nothing、OPPO、vivo和小米合作,其推出的驍龍8 Gen 2移動平臺將集成Iridium提供的Snapdragon Satellite(主要為智能手機提供雙向消息通信,支持雙向應急消息通信、SMS短信和其他消息應用)衛星通信解決方案,支持手機廠商通過Snapdragon Satellite開發具備衛星通信功能的智能手機,預計2023年下半年就可以發布。(資料來源:愛集網)
聯發科與Rohde & Schwarz合作完成了全球首次5G NTN衛星手機實驗室連線測試, MWC 2023上,聯發科展示出3GPP 5G非地面網絡(NTN)技術以及基于該標準的芯片組。基于3GPP NTN標準的獨立芯片組MT6825,可集成到旗艦智能手機中,其與Bullitt合作推出采用該技術的商用智能手機摩托羅拉defy 2和CAT S75,均運用了MT6825 3GPP NTN芯片組,可為全球用戶提供雙向衛星通信信息傳輸、位置共享和緊急SOS功能。
從技術上看,高通、聯發科和蘋果采用的都是低軌衛星解決方案,高通使用的是銥星衛星,聯發科采用的是Bullitt衛星通信服務,蘋果選擇與衛星通信公司Globalstar合作。
2.3、資費平民化趨勢,大眾市場接受程度提升
過去衛星通信的硬傷非常明顯,如發射價格昂貴,傳輸速率慢,套餐價格昂貴。
雖然衛星通信由于其高昂成本及資費其普及程度不高,但衛星互聯網的市場機會其實一直存在,包括戶外、救災、航海、軍事等場景,都已經證實了衛星通信的可靠性。
本次華為與中國電信合作,天通衛星通信資費適應大眾市場:中國電信9月8日正式發布了“手機直連衛星業務”,可適配華為Mate 60 Pro/Pro+兩款新機。用戶擁有具備天通衛星通話功能的手機,并開通手機直連衛星功能即可使用。
套餐資費方面,中國電信提供10元/月的基礎功能包,通話主被叫每月2分鐘;此外還提供200元、300元、500元語音包,每月有著更多的通話分鐘數。
套餐外資費方面,國內及港澳臺語音主被叫均為9元/分鐘,撥打國際長途20元/分鐘,撥打國際衛星電話50元/分鐘;此外,國內衛星短信5元/條。
2.4、衛星產業鏈變化
手機市場疲軟的環境之下,華為推出Mate60系列手機終端給手機產業鏈帶來新的亮點,其大眾市場應用有望初步得以培育。
手機衛星通信產業生態走向成熟:手機廠商、運營商、軟硬件應用生態、政策等多方的協同,真正釋放手機衛星通信功能的價值。受益于國產星座建設快速推進,衛星整機及相關載荷產業鏈有望率先爆發,重點關注低成本、高可靠相關技術方案推進進展。
產業鏈變化:
1)增加衛星天線數量提升增益:使用可折疊巨型相控陣天線,使得衛星發 射信號具有很高的指向性和增益能力,實現手機與衛星的直連。
2)新增地面接收設備:基于衛星的通訊協議信號被地面接收設備,通過無線路由器轉換成 Wi-Fi 信號,手機接入Wi-Fi上網。
3)終端側增加相關衛星通信芯片、天線等零部件:在手機中單獨增加相應的衛星通信芯片及天線等,通過特定衛星頻段實現短信甚至語音、數據通信功能。
3、投資機會
相關產業鏈受益標的:
衛星通信手機芯片:華力創通、海格通信等;
地面相控陣接收天線:鋮昌科技(t/r 芯片)、亞光科技(微波器件)等;
衛星通信載荷:信科移動、創意信息(創智聯恒)、上海瀚訊等;
星間互聯:氦星光聯等;
相控陣天線:天銳星通(非上市)、恪賽科技(非上市)等;
地面核心網:華為(非上市)、震有科技、普天科技等;
地面站:海格通信等;
衛星應用:盛洋科技等。
4、近期通信板塊觀點及推薦邏輯
4.1、本周持續推薦:
結合業績確定性及估值兩方面因素考慮,我們建議關注包括電信運營商、軍工通信、面板以及低估的算力基礎設施及工業互聯網個股:
1)電信運營商估值提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
2)持續推薦算力&通信基礎設施
無線通信&服務器等設備商:中興通訊、紫光股份(華西通信&計算機聯合覆蓋)等;
算力中心:光環新網;
算力硬科技產業鏈:新雷能(服務器電源);
3)軍工通信:烽火電子(華西通信&軍工聯合覆蓋)、海格通信(華西通信&軍工聯合覆蓋)、七一二等;
3)工業互聯:金卡智能(華西通信&機械聯合覆蓋)等;
4)液晶面板拐點:TCL科技(華西通信&電子聯合覆蓋)等。
4.2、中長期產業相關受益公司
1)設備商:中興通訊、烽火通信、海能達、紫光股份、星網銳捷等;
2)軍工通信:新雷能、七一二、上海瀚迅、海格通信等;
3)光通信:中天科技、亨通光電、中際旭創、天孚通信、新易盛、光迅科技等;
4)衛星互聯網:雷科防務、震有科技、康拓紅外等;
5)5G應用層面:高鴻股份、光環新網、億聯網絡、會暢通訊、東方國信、天源迪科等;
6)其他低估值標的:平治信息、航天信息等。
5、風險提示
底層相關技術發展緩慢,衛星應用發展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