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紀瑤
9月8日,證監會對恒越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變更持股5%以上的股東申請給出反饋意見,并對其此前申請材料中有關擬轉讓股權交易路徑、價款支付方式存在多處不一致等內容提出核實要求。
具體來看,證監會需要核實內容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對股權轉讓價款的支付方式進行核實,并對股權受讓人支付價款與員工持股平臺減少份額存在差額的原因以及差額處理方式進行說明。第二,對上海恒專合伙份額減少700萬元的原因進行說明;第三,補充提交兩家員工持股平臺上海恒專與上海恒求在此次變更前后的合伙協議等內容。

目前,股權結構方面,李曙軍持股65%,為第一股東,江蘇今創投資經營有限公司持股15%。其余上海恒問、上海恒專、上海恒辯、上海恒見、上海恒求分別持股4%。

截至目前,恒越基金管理規模67.82億元,旗下共有15只基金。混合型基金規模55.69億元,占比82.11%。

整體來看,恒越基金近幾年規模呈“縮水”狀態。在2021年三季度末達到高點149.75億元后,公司管理規模開始向下走,截至目前不及巔峰時期的一半。
除恒越基金外,9月4日,證監會核準了中庚基金變更持股5%以上股東的批復,核準丘棟榮成為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對公司注冊資本由20,000萬元變更為21,050萬元,并由丘棟榮依法認購新增1,050萬元出資無異議。
中庚基金工商變更登記尚未完成,變更前丘棟榮以998萬元,持股4.99%。具體股權結構如圖:

年內,基金公司股權出現密集變更。
根據界面記者統計,年內已有包括中歐基金、民生加銀基金、中庚基金、上投摩根基金(現為摩根基金)、新華基金、萬家基金、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現為摩根士丹利基金)、中融基金等在內的多家基金公司的股權變更或者實際控制人變更獲得批復。
其中,上投摩根基金和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均被核準成為外商獨資控股基金公司。與此同時,今年7月,山西信托擬轉讓其持有的匯豐晉信基金31%股權。
業內人士表示,個人系公募基金股權變更,可能是與股權激勵有關,促進基金公司核心人才團隊的穩定,形成股東、核心員工、投資者長期利益一致的機制,也與股東成員變化有關系。外資系公募股權變更,旨在謀求外資獨資牌照,以更加深入地進入中國市場。
在年內股權“變更潮”中,有多家中小型基金公司。比如,近期,嘉合基金的第一大股東,中航信托擬以1.68億元的價格轉讓所持有的嘉合基金27.27%股權。此外,還有上銀基金、紅塔紅土基金、安信基金等股權也被掛牌轉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