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零售商業財經 正敏
編輯|鶴翔
前有瑞幸咖啡(以下簡稱“瑞幸”)聯名茅臺,憑借“中國人的第一杯醬香拿鐵”火爆出圈;后有庫迪咖啡(以下簡稱“庫迪”)借勢打出“養生牌”,為新品“米咖”積攢聲量。
昨晚(9月7日),一幅庫迪咖啡新品海報在網絡熱傳。
相關資訊顯示,庫迪咖啡將推出米乳拿鐵系列產品。用五常大米搭配金獎咖啡做成的米乳拿鐵,有原味米乳拿鐵、小柑橘米乳拿鐵、生椰米乳拿鐵三款產品。除此之外,桂花酒釀系列也即將上市,包括桂花酒釀米乳拿鐵和桂花酒釀厚乳拿鐵。
咖啡市場的競爭愈演愈烈,庫迪推新之舉被網友解讀為“打響了與瑞幸的商戰”,而這對老冤家間的“愛恨情仇”也再次進入大眾視野,成為茶余飯后的談資。
現在的庫迪試圖憑借各種“商戰”與瑞幸平起平坐,但這波價格戰與營銷戰,庫迪有幾成勝算?低價讓利結束后,它能被消費者記住的又有多少呢?
比附頭部品牌的效果或許立竿見影,但最終只會讓庫迪迷失自我。如果真的想做好咖啡,陸正耀就不應該一味地追趕瑞幸,而是應該在品牌獨特性、原創能力方面下功夫,讓庫迪成為自己,而非再造瑞幸。
01、米咖VS醬香拿鐵,庫迪借勢打出“養生牌”
9月7日晚,一則#庫迪咖啡 五常大米#話題登榜微博熱搜第5。截至8日晚19:30,該話題閱讀量達921.9萬,藍鯨財經、頭條新聞、西安網、西安廣播電視臺等主體參與了相關討論,總體討論量超1000條。
圖源:微博
筆者以#庫迪咖啡米咖#、#庫迪咖啡 五常大米#為關鍵詞在小紅書上搜索發現,一位名為@劉奶奶不愛喝牛奶的用戶于7日中午11時發布了庫迪新品米咖的相關信息,隨后行業新媒體跟進并發布相關資訊。
圖源:小紅書
值得注意的是,網上流傳的新品海報明顯存在版本及宣傳語的不同,有的寫著“五常大米”,有的卻是“甄選東北大米”,還有的則附有那句極具挑釁意味的宣傳語:“深夜的酒傷您的肝,清晨的粥養您的胃”。
圖源:微博
然而,截至9月8日20時,庫迪官方平臺內并未出現任何有關“米咖”的官宣預告(也沒有發過網絡中流傳甚廣的米咖宣傳圖),看似是由媒體、大V、平臺用戶等各路角色將此事炒熱。
但另一個細節是,雖然沒有直接宣傳新品,但庫迪卻從9月4日開始隱晦且頻繁地提及新品與“米”有關。
從這個角度來看,庫迪似乎希望借勢于瑞幸“醬香拿鐵”的爆火,同時又區隔于“傷身的酒”,更富溫情地為年輕人端出了“養生的粥”。
圖源:庫迪咖啡官方微博
綜合以上信息,筆者推斷“米咖”即是庫迪咖啡將于9月11日上架的新品。
庫迪之所以能借勢營銷米咖,與茶飲賽道的火熱、年輕消費群體“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熱衷于圍觀、傳播各種“商戰”行為有關。
雖然兩者新品被網友放在一起比較,但在稀缺性上,庫迪使用的“五常大米”比起茅臺來,差了不止一星半點。大米作為日常主食,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但年輕人卻少有機會接觸“酒中奢侈品”茅臺,因此,僅從這一層面來說,庫迪新品很難達到像醬香拿鐵般的效果。
區別于其他咖啡品牌,庫迪自誕生便充滿了濃厚的“復仇”意味,與瑞幸掀起的價格戰也讓消費者樂此不疲“薅羊毛”,但低價策略能否確保其可持續性和盈利能力,還得打個問號。
02、庫迪“輸”了四次?
庫迪和瑞幸的“商戰”主要集中在產品、價格、營銷和加盟拓展四個方面。
產品方面,庫迪與瑞幸的品類結構較為相似,例如瑞幸的爆品生椰系列、瑞納冰系列,庫迪也有。
圖源:瑞幸、庫迪官方小程序
據消費者反映,瑞幸的產品喝起來更甜一些,“飲品化”趨勢更強;庫迪的咖啡更苦,產品風格顯然更像前期的瑞幸。
價格方面,憑借創建初期全場9.9元的營銷,庫迪收獲了一波流量。不過在門店數量初具規模后,庫迪在今年4月暫停了9.9元/杯的優惠活動。同一時期,瑞幸卻開始行動,開啟了“百城千店”、“每周都有9.9元”的店慶促銷,并表示該活動將持續兩年。
據消費者反映,如果瑞幸門店附近有一家庫迪,那么“每周9.9元”就會變成“天天9.9元”(部分門店)。
圖源:小紅書
對此庫迪不僅將產品價格降至8.8元,還在自家門頭上拉起了印有“瑞幸咖啡創始人8.8元請你喝咖啡”字樣的橫幅。
在中國咖啡市場,30元以上價格帶由星巴克占據,20元價格帶有瑞幸咖啡、天好咖啡等一眾品牌,而10元價格帶少有品牌涉足。
這場由庫迪挑起的價格較量仍在持續,而低價的背后,是一場“以價換量”的戰爭,即企業對咖啡市場大張旗鼓的爭奪,考驗的是用戶的忠誠度。
在營銷上,庫迪也始終對標瑞幸。從代言人到新品品鑒/分享官(僅為指定產品做宣傳)皆采取“緊跟”策略。
瑞幸的代言人是冬奧“雙冠王”谷愛凌,庫迪就斥巨資成為了阿根廷國家足球隊的全球贊助商;瑞幸邀請某大熱影視劇演員A為產品宣傳推廣,庫迪就邀請同一影視劇中的演員B……
左右兩位演員皆在電影《封神》中飾演了主要角色;圖源:瑞幸、庫迪官方
在門店形象設計方面,從門頭到內部陳設,庫迪幾乎對瑞幸進行了一比一復刻。在門店選址上也幾乎是貼著瑞幸,哪里有瑞幸,哪里就有庫迪。
為了應對庫迪這種“貼身肉搏”的打法,今年5月,瑞幸宣布正式開放「帶店加盟」模式,首批覆蓋241個城市。該模式以聯營合作模式為基礎,面向租賃合同期內正在經營的店鋪或自有產權商鋪的投資者,也就是說,符合條件的庫迪加盟商可以輕松“翻牌”,搖身一變成為瑞幸加盟商。
反觀庫迪的加盟模式,不同于靠供應原料來賺錢的傳統方式,主要通過擠壓原料成本的方式、依靠門店利潤抽點來實現盈利。
總體而言,庫迪與瑞幸的“商戰”涉及到了品牌經營的方方面面,陸正耀想要再造瑞幸的意圖也相當明顯。
二者的商戰讓更多消費者以更低的價格喝到了多樣化的咖啡產品,進一步培養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有利于國內咖啡市場的發展,但這場“9.9元價格戰”的終局在哪里?
不同品牌供應鏈能力不同,導致盈利能力不同,燒錢補貼的可持續性存疑。瑞幸和庫迪又將“鹿(陸)死誰手”?
03、瑞幸不再是瑞幸,庫迪還是瑞幸
盡管前文敘述了庫迪與瑞幸之間的種種相似之處,但需要明確的是,庫迪復制的是爆雷前的瑞幸,如今的瑞幸除了名字,再沒有半點以前的影子。
陸正耀與郭謹一的之間明爭暗斗,早在庫迪創立之前就埋下了伏筆。
2021年1月,瑞幸7位副總裁、5位總監、34位區域經理聯名寫了一封舉報信,稱“現任董事長和CEO郭謹一無德無能,公司已經到了存亡邊緣”,還列出了“貪污腐敗中飽私囊、鏟除異己黨同伐異、能力低下”三大罪名,要求董事會罷免郭謹一。
郭謹一隨后發布內部信回應稱,這封聯名信是由公司原董事長陸正耀、錢治亞等組織并主持起草,和一些不明真相的員工被裹挾簽字的。更有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宮斗”的原因是“郭不聽話,陸不高興,要換人”。
董事會調查結果顯示,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能夠證實郭謹一存在聯名信中所指控的不當行為,郭謹一得以繼續留任。
而因財務造假被大鉦資本掃地出門的陸正耀顯然不甘寂寞,庫迪的使命就是復制、追趕、超越瑞幸。
但就二者的發展現狀而言,陸正耀大概率無法實現他的目標了,因為庫迪正面臨著以下幾大問題:
其一,庫迪能否撐過為期至少兩年的“9.9元價格戰”?瑞幸方面表示“9.9元店慶活動”至少會持續到2024年底,并且有信心打持久價格戰,“因為每杯都賺錢。”
瑞幸2023年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瑞幸營業收入為62.01億元,同比增長88%;歸母凈利潤為9.99億元,較一季度的5.65億元增長七成;在美國會計準則下公司營業利潤為11.73億元,營業利潤率達18.9%。
瑞幸的9.9元活動貫穿了二季度報告期,在這樣的情況下,品牌還能獲得近10億元的凈利潤,顯然擁有持續打價格戰的實力。
反觀庫迪,其在2月份開啟價格戰后,還曾推出過“1元喝咖啡”的活動,該活動在6月份停止。有加盟商透露,“1元、0元喝咖啡”的活動一停,很多門店杯量基本下滑了30%-50%。
7月,庫迪咖啡二次提價。騰訊數據顯示,7月3日當周相較6月26日當周,庫迪APP啟動率減少了30%,當周平均杯量也從上周的307杯降至255杯。頻繁調價背后,或許是庫迪的現金流并不穩定,以致于被價格牽著鼻子走。
其二,在沒有巨大成本優勢的情況下,打價格戰無疑是自殺式發展,但創新力不足的庫迪,不打價格戰又能靠什么吸引消費者?
肉眼可見的是,當前庫迪的品牌聲量幾乎都與瑞幸有關,其自身出圈的產品、營銷事件幾乎沒有,價格戰一旦停止,讓利一旦結束,消費者還有什么理由去庫迪呢?
其三,站在加盟商角度,如果公司與加盟商都不賺錢,那么注定這是一個極不健康的商業模式。
不少加盟商選擇加盟庫迪,是因為看到了瑞幸的成功,“錯過了瑞幸,不能再錯過庫迪了”這是許多加盟商的想法,但他們忽略了一點:創造瑞幸神話和制造瑞幸之殤的都是陸正耀。
企業掌舵人的行事風格往往決定了企業的最終走向,打天下的時候可以激進、劍走偏鋒,但一旦渡過開疆拓土的階段,這種方式便不再適用。
如果不是新一任管理層及時調整戰略方向,進行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并打造出一系列爆品,最終讓瑞幸涅槃重生,如今瑞幸恐怕早成為一個被人遺忘的品牌。
反觀庫迪,與陸正耀主導期間的瑞幸可謂如出一轍。這也意味著,庫迪可以出圈,但能否長久令人存疑。
筆者認為,瑞幸與庫迪的勝負已定,即便庫迪目前已經擁有5000家門店,其規模能夠支撐著品牌繼續在市場中競爭,不至于消失,但若只是一味的復制,將“碰瓷”作為解決流量焦慮的殺手锏,那么這種不自信將注定庫迪再無超越瑞幸的可能性。
*零售商業財經 ID:Retail-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