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壹番財經 太史詹姆斯
這個財報季,蒙牛會有一點小開心。
在財報發布后的第二天,蒙牛乳業收漲5.6%,而伊利股份則下跌0.75%。從營收來看,兩家公司的增速都不算太快,老大伊利是4.31%,老二蒙牛是7.1%。
利潤情況是更有可能造成兩者股價走勢大為不同的原因:伊利凈利潤的同比增速比營收還低,只有2.8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更是跌到了-1.55%;而蒙牛的經營利潤同比增速卻高達29.9%。
伊利上半年的這個營收增速創下了7年來新低,比疫情剛剛爆發的2020年全年的5.45%還要低。
伊利H1營收及增速
相比之下,蒙牛雖然在2020年的營收增速直接轉負,去年也不高,僅有5.05%。這么看,今年上半年的這個7.12%還屬于加速增長。
在8月31日的業績說明會上,蒙??偛帽R敏放順著投資者對高利潤的期待,透露稱“蒙牛沒有發起任何價格反擊;而且會很快宣布高端牛奶特侖蘇的漲價?!?/p>
這種在存量市場中的小修小補,雖然可以給一心等分紅的穩健投資者吃一顆定心丸,但盧敏放若要完成自己“再造一個新蒙牛”的豪言,那么,在目前絕大多數品類都被伊利壓得死死的情況之下,視野就不能只局限在牛奶上。
01 蒙牛只能等伊利犯錯誤
蒙牛和伊利的競爭都集中在液態奶、奶粉奶酪和冰淇淋這三條線上。不過,蒙??雌饋砗孟駴]能在任何一條線上能有顛覆伊利的實力。
半年報顯示,伊利上半年液體乳業務營收為424.23億元,比蒙牛乳業多出了8億元,基本沒什么差距。
而且這一塊兩家都漲不動了,伊利的液態奶業務雖然出現了歷史首次負增長,但蒙牛的增長也微乎其微,所以,可以看作沒什么刀光劍影的存量市場。
而在另兩塊業務上,伊利的奶粉業務規模是蒙牛乳業的7倍以上,冰淇淋也是蒙牛的2倍以上。蒙牛的奶粉業績停滯不前,冰淇淋在傳統渠道上也和伊利存在差距。
伊利(上)與蒙牛(下)業務對比
尤其是奶粉市場,未來隨著新生兒數據變化,無論是對伊利還是蒙牛,他們都會越來越深陷和友商的肉搏戰當中。更何況,有飛鶴在,他們在奶粉市場還都談不上絕對的領先地位。在三條線膠著的情況下,誰想前進一步都要等對手犯錯。不過,兩家現在都不是無懈可擊。
蒙牛“雙千億”目標的實現已經超期三年,上半年雖然經營利潤增速不錯,但權益股東應占利潤卻同比減少了19.48%。這主要還是由于收購的子公司不給力。
在供應鏈上游負責奶源的現代牧業(蒙牛為其最大單體股東)雖然營收同比增長了17.78%,但股東應占溢利卻大跌了58.78%。
現代牧業極度依賴于蒙牛的輸血,從2020年到2022年,來自蒙牛的收入占比分別為82%,85.4%和92.5%。這個數據在半年報當中沒有公布,但從利潤情況推測,依賴度降低基本無望。
現代牧業H1凈利潤率及增速
代表蒙牛新業務方向的妙可藍多也陷入挫折。
2020年年初蒙牛的入股是一個完美的開始,拿到的股價是14元。隨后,妙可藍多的股價節節攀升,在2021年5月25日到達了令人瞠目結舌的84.5元。這意味著蒙牛的第一筆入股漲了6倍。
但蒙牛不斷加碼,現在已經成了妙可藍多的控股股東,但后者的股價跌破了20元。如果是股價只是紙上財富,但今年上半年,妙可藍多雖然還是奶酪行業的龍頭,但由于整體行業的萎縮,它的營收同比下降20%,凈利潤暴跌78%,扣非之后97.62%的跌幅更是意味著幾乎不賺錢了。背著子公司包袱的蒙牛屢屢令投資者失望,而另一邊的伊利能夠發力的抓手也十分有限。伊利今年上半年在奶粉奶酪和冰淇淋這兩個較新的業務上的增速,相比去年全年可謂是大幅下滑。
去年營收增速超過60%的奶粉及奶制品業務,在今年上半年經過斷崖下滑后,增速只有12.01%;而冷飲業務態勢稍好,但也從去年的33.61%下降到了上半年的25.54%。
今年伊利的營收目標是1355億元,也就意味著全年營收增速需要達到10%;利潤總額目標是125億元,同比增速更是高達18%。但現在既然上半年的業績明顯大幅落后于計劃,那么,伊利下半年自然壓力陡增。如果想達成目標,那么它下半年需要實現693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速要達到16%;利潤總額需要51.16億元,同比增速更是至少要46%。
雖然去年下半年有疫情帶來的低基數影響,但伊利的營收和利潤也很難達到如此高的增長。
這半年來伊利的其他非流動資產從87億元增長到了164億元,增幅高89%。伊利在半年報中也做了說明,說這是由于購買期限超過一年的大額存單所致。與此同時,伊利上半年增加了長期借款67億元,短期借款58億元。
為什么伊利會借款買理財呢?董秘邱向敏的一番話飽含深意:“目前國家出臺各項優惠政策,所以在借款這一塊兒的手段和利率都是比較友好的?!?/p>
伊利2023年半年報
在8月29日荷蘭合作銀行公布的“2023年全球乳業20強”榜單中,伊利排名全球第五。名列第一和第二的是兩家非上市公司,而第三和第四位的則是大名鼎鼎的雀巢和達能。市值300億美元的達能基本和伊利處于一個量級,而市值3000億美元的雀巢則算得上學習的榜樣。
而雀巢除了奶制品、冰淇淋和奶粉以外,咖啡、巧克力、營養品等業務線也格外龐大。下一步成為食品巨頭可能才是伊利和蒙牛應該去的方向。
02 品類擴張行的通嗎?
蒙牛和伊利的品類擴張如何實施呢?最近爆紅的茅臺和瑞幸給他們打了個樣。
9月4日發售的瑞幸X茅臺醬香拿鐵火爆出圈。
去年5月,蒙牛與茅臺聯手推出了茅臺冰淇淋。截至今年5月上線一周年的時候,茅臺冰淇淋已經售出了1000萬份,按照66元的單價計算,一年銷售額突破6億元,讓16個月營收破億、五年破十億的鐘薛高也難以望其項背。
但當時的宣傳明顯傾向于后者,以至于很多吃了冰淇淋的人也會以為是茅臺自己生產的,根本想不到蒙牛這個幕后英雄。
目前來看,雖然聯名開發新產品對茅臺龐大的營收產生不了什么影響,但這種方式卻能在資本市場上改變投資者的預期。身處存量市場,貴州茅臺的股價還能維持高達30以上的動態市盈率可能也源自于此。
蒙牛所處的乳制品市場雖然不像白酒那樣六年產量腰斬,但也同樣失去了大幅增長的空間。
所以,蒙牛理論上也應該去學習茅臺的榜樣,用跨界新品主動攻出去。這也是它反超伊利的唯一希望。
茅臺去年有了冰淇淋,今年弄了醬香拿鐵,而且據報道后續將推出酒心巧克力。茅臺之外,網傳蜜雪冰城和五糧液也在搞聯名檸檬水。
蒙牛在聯名產品上也做過一些探索。旗下高端品牌蒂蘭圣雪除了和茅臺合作,還有威士忌和紅酒口味的冰淇淋,但這還是顯得太局限了。
早在2018年的時候,喜茶就推出了有五糧液和金鳳黑朗姆兩種口味的“醉醉冰淇淋”,這個跨界的力度就顯然大的多。
瘋狂內卷的新茶飲已經開始向外矛盾輸出,就要攻到蒙牛和伊利的家門口來了。霸王茶姬發布了0反奶基底,茶百道推出了真鮮奶茶的試水后,喜茶正式推出了高蛋白新茶飲專用奶“3.8源牧甄奶”。
光聽名字,說這款產品是伊利或蒙牛發布的,就沒有人不會相信。
新茶飲的跨界打法其實應該也能啟發蒙牛。既然賣奶茶的能做牛奶,那賣牛奶的是不是也可以去搞奶茶?最不濟,是不是可以聯合新茶飲品牌搞個跨界?
按照今年上半年的趨勢,蒙牛大概率能夠實現失約已久的“雙千億”,而盧敏放在3年前又提出了“5年再創一個新蒙牛”的目標。這句話字面意思的市值、營收、利潤翻倍可能很難如期讓投資者看見,但通過聯名跨界至少能帶來新的希望。
蒙牛本身只是個行業老二,和茅臺沒的比,最多算是個五糧液。所以,如果想有所突破,像茅臺這樣以來自家強大的品牌價值穩扎穩打可能都不夠,更加主動的瑞幸同樣也是值得學習的榜樣。
蒙牛2023年半年報
除了單日銷售超過100萬杯的“醬香拿鐵”,瑞幸曾經推出過的“年度重磅”檔次的新品還有首日銷量131萬杯的生酪拿鐵、首日66萬杯的椰云拿鐵、首周666萬杯的冰吸生椰拿鐵和九天270萬杯的絲絨拿鐵。
這些爆款都是瑞幸在奶咖基礎上微創新的“大拿鐵戰略”的產物,每一個新品都向供應鏈定制了新原料,而且在新品投放后的爆發周期結束后都加入了常規菜單。
雖然瑞幸和蒙牛沒有直接可比性,但如果蒙牛想實現再造一個蒙牛,甚至是超越伊利,那么,這樣的新品投放速度和策略是值得借鑒的。
但對于投資者來說,現在市場給蒙牛乳業超過20倍的動態市盈率估值,好像是已經把聯名成功的努力計價了。在宏觀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今天,這個價格顯然是包含了溢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