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減肥竟靠瀉藥,持續虧損的碧生源“賣子”求生?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減肥竟靠瀉藥,持續虧損的碧生源“賣子”求生?

談理想、搞情懷,難扭轉碧生源業績困境。

文 | 創業最前線 左星月

編輯 | 胡芳潔

在“身材焦慮”只增不減的當代社會,減肥產品、減肥方法花樣百出,這也催生了蓬勃發展的“減肥經濟”。

8月28日,主營減肥類保健品的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碧生源”)披露了2023年半年報。

2023年上半年,碧生源并沒有走出持續虧損的泥沼,虧損金額也在持續擴大。因此,公司不得不靠甩賣子公司、裁員來艱難維系。

不僅如此,碧生源旗下減肥產品多次被消費者投訴,還被爆出非法添加瀉藥,產品質量也廣受質疑。

為什么碧生源的減肥生意不香了?

1、持續虧損,向關聯方甩賣資產

“快來給你的腸子洗洗澡吧”,碧生源打出的口號,想必許多減肥人士并不陌生。

碧生源主打碧生源牌常潤茶和常菁茶兩款產品,此外,碧生源還推出了碧生源牌纖纖茶、清源茶、奧利司他膠囊等減肥產品。

(圖 / 碧生源公告)

碧生源可以算是國內減肥產品的先行者,早在2010年,就依靠減肥茶在港交所上市。2016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要求“保健產品的名稱中不得帶有功效性宣傳文字”,碧生源減肥茶停產、更名后再度上市。

然而,碧生源卻并沒有依靠減肥茶產品實現業績上的飛躍。

2023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碧生源實現營業收入3.43億元,同比下滑15.1%;公司虧損總額為1.74億元,較2022年上半年虧損911萬元,同比擴大1815.37%。

可以看出,碧生源2023年上半年不僅營業收入有所下滑,虧損金額更是大幅增長。

事實上,近年來碧生源一直深陷在虧損的泥沼。

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2022年,碧生源營業收入分別為12.93億元、11.01億元、9.43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1.31億元、-1.14億元、-1.04億元。不僅營收不斷下降,盈利能力也持續下滑。

(圖 / wind)

分產品來看,碧生源核心產品常潤茶、常菁茶、纖纖茶、清源茶(以下簡稱“四茶”)收入為1.63億元,同比下降3.9%;減肥藥品收入為1.16億元,同比下降3.1%。

其中,碧生源牌常潤茶的收入由2022年上半年的6286.7萬元,下滑至2023年上半年的5629萬元;碧生源牌常菁茶的收入由2022年上半年的6650.3萬元,下滑至2023年上半年的6358.7萬元,同比降幅分別為10.46%、4.38%。

(圖 / 碧生源半年報)

面對銷售金額的萎靡,碧生源也打出了“穩經營、調結構、降成本、提質效”的戰略。

創業最前線注意到,碧生源為了降低公司運營成本,將附屬公司的股份“賠本賤賣”。

半年報顯示,2023年5月,碧生源的間接全資子公司西藏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千瑞萬福”)將其持有的中山萬漢醫藥有限公司、中山萬遠新藥研發有限公司、中山萬漢制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目標公司”)51%的股權,打包出售給珠海佳泰成長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海佳泰”),出售價格為1.38億元。

將附屬公司的股權出售后,碧生源總資產減少了5.68億元;負債金額減少了2.82億元;非控股權益減少1.98億元。

碧生源看似減少了負債,降低了公司的運營成本,但是實際上,公司的資產也大幅縮水。

此外,珠海佳泰的實際控制人為彭韙,持有珠海佳泰90%的股份。與此同時,彭韙還是碧生源的副總裁,主要負責公司藥品的研發、生產及運營工作。

(圖 / 企查查)

值得一提的是,碧生源把自己的附屬公司轉賣給了關聯方,反而凈虧損854.7萬元,這種“賠本買賣”中,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的可能,還需要碧生源的進一步解釋。

(圖 / 碧生源半年報)

這并不是碧生源第一次變賣資產來彌補虧空。早在2021年11月,碧生源間接全資附屬公司與買方訂立意向協議,出售旗下位于上海市普陀區中山北路的8處房屋及房屋占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此項交易總代價5600萬元,交易完成后,公司獲得凈額收益4963萬元人民幣,用作集團主營業務的發展和運營。

公司連年虧損,碧生源將資產出售是否存在著“粉飾業績”的可能性?想要靠“賠本甩賣”維持公司的營生,不是一個長久之計。

2、營銷靠“賣慘”,業績不行裁員自救

近年來,碧生源加大了線上平臺的宣傳力度。創業最前線注意到,碧生源在短視頻平臺主打“賣慘”。

記者發現,碧生源的創始人、董事長趙一弘也在抖音開通了自己的賬號。

(圖 / 抖音)

趙一弘已經在自己的抖音賬號發布了32個作品,像許多創業者一樣,趙一弘發布的作品多是講述自己艱難的創業故事,此外,不乏“為了讓碧生源活下去,趙一弘賣房救公司”等話題。

也許是看到一些國貨賣情懷的成功案例,碧生源也想通過同樣的手段,加強在營銷號中的宣發,以博得消費者好感。

創業最前線注意到有不少共鳴方向的言論,包括“聽說老牌國貨碧生源淪落到賣樓維持經營了,創始人趙一弘在最慘的時候也沒有通過賣慘博關注,他把能賣的房都賣了保證企業活下來。”、“真的會被老一代國貨創業者感動到,碧生源創始人為了讓公司活下去居然都賣房了”等。

在抖音,一些娛樂營銷號都在為碧生源的“老國貨情懷”進行宣傳。

(圖 / 抖音)

一提起老牌國貨的困境,一般人們都會想到質量優秀卻不為大眾所知的老字號產品。然而,碧生源真的能擔起老國貨的名頭嗎?

事實上,碧生源每年在營銷方面的投入并不少。2021年-2023年上半年,碧生源的銷售及市場營銷開支分別為5.22億元、3.90億元、1.62億元,占營收的比重分別高達47.41%、41.36%、47.23%。

此外,半年報顯示,碧生源在新零售、興趣電商、O2O、B2C、跨境電商等新銷售模式方面都進行了積極嘗試,并通過高鐵、屏媒、小紅書、達人、抖音、快手等媒介不斷擴大品牌的傳播力度。

碧生源的線上銷售團隊已經在35個電商平臺上開設122個店鋪進行產品的銷售。然而,線上布局并沒有挽救碧生源業績虧損頹勢。

除了變賣資產外,碧生源還通過裁員“自救”。

半年報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碧生源共有802名員工,而在2022年末,碧生源還擁有913名員工。短短半年時間,碧生源就減少了111名員工。

近年來,受疫情以及業績滑坡的影響,碧生源一直在裁減員工數量。2020年末公司共有1799名員工,到了2021年末碧生源員工數量便下滑至1626名,2022年末員工數量更是直接“腰斬”。

(圖 / 碧生源2021年年報)

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2022年,公司的員工福利開支分別為2.27億元、2.92億元、2.49億元。值得注意的是,碧生源員工數量大幅減少,但是員工開支卻并沒有隨之縮減,2022年的員工開支甚至超過了2020年,其中的合理性還需碧生源的進一步解釋。

(圖 / 碧生源公告)

3、質量問題頻現,減肥產品竟是“瀉藥”?

產品是企業安身立命的基礎,但碧生源自成立以來,就是一個負面纏身的公司。

其中,最讓消費者詬病的,就是碧生源減肥產品“瀉藥”丑聞。

今年3月3日,王海測評發布微博公開表示,稱其在京東、拼多多、淘寶所購買的碧生源牌酵素果凍均檢測出蘆薈大黃素,該成分具有導致腹瀉的功能,屬于非法添加。

(圖 / 微博)

此后,王海測評又發布多條視頻,表示在抖音平臺購買的碧生源清潤果凍、阿里健康大藥房購買的碧生源益生元酵素果凍(藍莓味)均檢測出非法添加的蘆薈大黃素。

(圖 / 微博)

為何違法添加的蘆薈大黃素能夠逃脫監察部門的法眼?

王海測評在視頻中表示,碧生源在產品成分表中,以食藥同源的決明子為障眼法。決明子本身就含有微量的蘆薈大黃素,但是,碧生源酵素果凍中的蘆薈大黃素含量,遠超過決明子本身的蘆薈大黃素含量。

今年6月,光明網發文《碧生源多款果凍被疑添加瀉藥,探索美麗,別把健康弄丟了》,該文提出碧生源多款果凍產品被檢出非法添加蘆薈大黃素,導致消費者出現肚子疼、腹瀉等癥狀。對此,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的一位消化科主治醫生表示,蘆薈確實可以通便,但不建議長期依賴使用,內含蒽醌物質,會導致結腸黑變。

此外,黑貓投訴中,針對碧生源的投訴高達77條,其中包括產品導致消費者腹瀉拉肚子、食用碧生源奧利司他膠囊后休克等。

(圖 / 黑貓投訴)

不僅如此,2023年2月,《消費者報道》整理和分析了國家及省級市場監督管理局于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公布的關于保健食品的質量抽檢情況,碧生源同樣榜上有名。

其中,北京澳特舒爾保健品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具有減肥功能的碧生源牌常菁茶(規格:2.5g/袋、生產日期/批號:04210301)出現安全問題,原因是霉菌和酵母超標。

減肥不應該以健康為代價,產品質量問題頻發,將會更快讓消費者失去信任,這也可能是碧生源一直虧損的根本原因。創始人僅靠談理想、搞情懷,很難扭轉碧生源的業績困境。

美編 | 邱添

審核 | 頌文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減肥竟靠瀉藥,持續虧損的碧生源“賣子”求生?

談理想、搞情懷,難扭轉碧生源業績困境。

文 | 創業最前線 左星月

編輯 | 胡芳潔

在“身材焦慮”只增不減的當代社會,減肥產品、減肥方法花樣百出,這也催生了蓬勃發展的“減肥經濟”。

8月28日,主營減肥類保健品的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碧生源”)披露了2023年半年報。

2023年上半年,碧生源并沒有走出持續虧損的泥沼,虧損金額也在持續擴大。因此,公司不得不靠甩賣子公司、裁員來艱難維系。

不僅如此,碧生源旗下減肥產品多次被消費者投訴,還被爆出非法添加瀉藥,產品質量也廣受質疑。

為什么碧生源的減肥生意不香了?

1、持續虧損,向關聯方甩賣資產

“快來給你的腸子洗洗澡吧”,碧生源打出的口號,想必許多減肥人士并不陌生。

碧生源主打碧生源牌常潤茶和常菁茶兩款產品,此外,碧生源還推出了碧生源牌纖纖茶、清源茶、奧利司他膠囊等減肥產品。

(圖 / 碧生源公告)

碧生源可以算是國內減肥產品的先行者,早在2010年,就依靠減肥茶在港交所上市。2016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要求“保健產品的名稱中不得帶有功效性宣傳文字”,碧生源減肥茶停產、更名后再度上市。

然而,碧生源卻并沒有依靠減肥茶產品實現業績上的飛躍。

2023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碧生源實現營業收入3.43億元,同比下滑15.1%;公司虧損總額為1.74億元,較2022年上半年虧損911萬元,同比擴大1815.37%。

可以看出,碧生源2023年上半年不僅營業收入有所下滑,虧損金額更是大幅增長。

事實上,近年來碧生源一直深陷在虧損的泥沼。

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2022年,碧生源營業收入分別為12.93億元、11.01億元、9.43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1.31億元、-1.14億元、-1.04億元。不僅營收不斷下降,盈利能力也持續下滑。

(圖 / wind)

分產品來看,碧生源核心產品常潤茶、常菁茶、纖纖茶、清源茶(以下簡稱“四茶”)收入為1.63億元,同比下降3.9%;減肥藥品收入為1.16億元,同比下降3.1%。

其中,碧生源牌常潤茶的收入由2022年上半年的6286.7萬元,下滑至2023年上半年的5629萬元;碧生源牌常菁茶的收入由2022年上半年的6650.3萬元,下滑至2023年上半年的6358.7萬元,同比降幅分別為10.46%、4.38%。

(圖 / 碧生源半年報)

面對銷售金額的萎靡,碧生源也打出了“穩經營、調結構、降成本、提質效”的戰略。

創業最前線注意到,碧生源為了降低公司運營成本,將附屬公司的股份“賠本賤賣”。

半年報顯示,2023年5月,碧生源的間接全資子公司西藏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千瑞萬福”)將其持有的中山萬漢醫藥有限公司、中山萬遠新藥研發有限公司、中山萬漢制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目標公司”)51%的股權,打包出售給珠海佳泰成長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海佳泰”),出售價格為1.38億元。

將附屬公司的股權出售后,碧生源總資產減少了5.68億元;負債金額減少了2.82億元;非控股權益減少1.98億元。

碧生源看似減少了負債,降低了公司的運營成本,但是實際上,公司的資產也大幅縮水。

此外,珠海佳泰的實際控制人為彭韙,持有珠海佳泰90%的股份。與此同時,彭韙還是碧生源的副總裁,主要負責公司藥品的研發、生產及運營工作。

(圖 / 企查查)

值得一提的是,碧生源把自己的附屬公司轉賣給了關聯方,反而凈虧損854.7萬元,這種“賠本買賣”中,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的可能,還需要碧生源的進一步解釋。

(圖 / 碧生源半年報)

這并不是碧生源第一次變賣資產來彌補虧空。早在2021年11月,碧生源間接全資附屬公司與買方訂立意向協議,出售旗下位于上海市普陀區中山北路的8處房屋及房屋占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此項交易總代價5600萬元,交易完成后,公司獲得凈額收益4963萬元人民幣,用作集團主營業務的發展和運營。

公司連年虧損,碧生源將資產出售是否存在著“粉飾業績”的可能性?想要靠“賠本甩賣”維持公司的營生,不是一個長久之計。

2、營銷靠“賣慘”,業績不行裁員自救

近年來,碧生源加大了線上平臺的宣傳力度。創業最前線注意到,碧生源在短視頻平臺主打“賣慘”。

記者發現,碧生源的創始人、董事長趙一弘也在抖音開通了自己的賬號。

(圖 / 抖音)

趙一弘已經在自己的抖音賬號發布了32個作品,像許多創業者一樣,趙一弘發布的作品多是講述自己艱難的創業故事,此外,不乏“為了讓碧生源活下去,趙一弘賣房救公司”等話題。

也許是看到一些國貨賣情懷的成功案例,碧生源也想通過同樣的手段,加強在營銷號中的宣發,以博得消費者好感。

創業最前線注意到有不少共鳴方向的言論,包括“聽說老牌國貨碧生源淪落到賣樓維持經營了,創始人趙一弘在最慘的時候也沒有通過賣慘博關注,他把能賣的房都賣了保證企業活下來。”、“真的會被老一代國貨創業者感動到,碧生源創始人為了讓公司活下去居然都賣房了”等。

在抖音,一些娛樂營銷號都在為碧生源的“老國貨情懷”進行宣傳。

(圖 / 抖音)

一提起老牌國貨的困境,一般人們都會想到質量優秀卻不為大眾所知的老字號產品。然而,碧生源真的能擔起老國貨的名頭嗎?

事實上,碧生源每年在營銷方面的投入并不少。2021年-2023年上半年,碧生源的銷售及市場營銷開支分別為5.22億元、3.90億元、1.62億元,占營收的比重分別高達47.41%、41.36%、47.23%。

此外,半年報顯示,碧生源在新零售、興趣電商、O2O、B2C、跨境電商等新銷售模式方面都進行了積極嘗試,并通過高鐵、屏媒、小紅書、達人、抖音、快手等媒介不斷擴大品牌的傳播力度。

碧生源的線上銷售團隊已經在35個電商平臺上開設122個店鋪進行產品的銷售。然而,線上布局并沒有挽救碧生源業績虧損頹勢。

除了變賣資產外,碧生源還通過裁員“自救”。

半年報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碧生源共有802名員工,而在2022年末,碧生源還擁有913名員工。短短半年時間,碧生源就減少了111名員工。

近年來,受疫情以及業績滑坡的影響,碧生源一直在裁減員工數量。2020年末公司共有1799名員工,到了2021年末碧生源員工數量便下滑至1626名,2022年末員工數量更是直接“腰斬”。

(圖 / 碧生源2021年年報)

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2022年,公司的員工福利開支分別為2.27億元、2.92億元、2.49億元。值得注意的是,碧生源員工數量大幅減少,但是員工開支卻并沒有隨之縮減,2022年的員工開支甚至超過了2020年,其中的合理性還需碧生源的進一步解釋。

(圖 / 碧生源公告)

3、質量問題頻現,減肥產品竟是“瀉藥”?

產品是企業安身立命的基礎,但碧生源自成立以來,就是一個負面纏身的公司。

其中,最讓消費者詬病的,就是碧生源減肥產品“瀉藥”丑聞。

今年3月3日,王海測評發布微博公開表示,稱其在京東、拼多多、淘寶所購買的碧生源牌酵素果凍均檢測出蘆薈大黃素,該成分具有導致腹瀉的功能,屬于非法添加。

(圖 / 微博)

此后,王海測評又發布多條視頻,表示在抖音平臺購買的碧生源清潤果凍、阿里健康大藥房購買的碧生源益生元酵素果凍(藍莓味)均檢測出非法添加的蘆薈大黃素。

(圖 / 微博)

為何違法添加的蘆薈大黃素能夠逃脫監察部門的法眼?

王海測評在視頻中表示,碧生源在產品成分表中,以食藥同源的決明子為障眼法。決明子本身就含有微量的蘆薈大黃素,但是,碧生源酵素果凍中的蘆薈大黃素含量,遠超過決明子本身的蘆薈大黃素含量。

今年6月,光明網發文《碧生源多款果凍被疑添加瀉藥,探索美麗,別把健康弄丟了》,該文提出碧生源多款果凍產品被檢出非法添加蘆薈大黃素,導致消費者出現肚子疼、腹瀉等癥狀。對此,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的一位消化科主治醫生表示,蘆薈確實可以通便,但不建議長期依賴使用,內含蒽醌物質,會導致結腸黑變。

此外,黑貓投訴中,針對碧生源的投訴高達77條,其中包括產品導致消費者腹瀉拉肚子、食用碧生源奧利司他膠囊后休克等。

(圖 / 黑貓投訴)

不僅如此,2023年2月,《消費者報道》整理和分析了國家及省級市場監督管理局于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公布的關于保健食品的質量抽檢情況,碧生源同樣榜上有名。

其中,北京澳特舒爾保健品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具有減肥功能的碧生源牌常菁茶(規格:2.5g/袋、生產日期/批號:04210301)出現安全問題,原因是霉菌和酵母超標。

減肥不應該以健康為代價,產品質量問題頻發,將會更快讓消費者失去信任,這也可能是碧生源一直虧損的根本原因。創始人僅靠談理想、搞情懷,很難扭轉碧生源的業績困境。

美編 | 邱添

審核 | 頌文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宁市| 永康市| 天台县| 临安市| 舟山市| 彭山县| 安阳县| 禄丰县| 东光县| 泰州市| 临泽县| 南昌市| 永安市| 漳州市| 海安县| 南阳市| 抚州市| 江阴市| 霍州市| 彩票| 贺兰县| 马龙县| 从化市| 九江县| 万安县| 萨嘎县| 化州市| 清远市| 南安市| 湾仔区| 永寿县| 临江市| 柘荣县| 丰都县| 娄底市| 朔州市| 图木舒克市| 秦皇岛市| 图们市| 龙泉市| 通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