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技新知
當國內市場占有率排名首位的好消息還沒捂熱,vivo就被“非洲之王”傳音在國際市場占有率排名中擠下前五。同時,元老級的中華酷聯們也不安分起來。
在最新的財報溝通會上,楊元慶表示要“三年內在中國以外的全球市場達到前三”。高調的底氣來自于,國內幾乎全線裁撤的聯想手機業務,通過收購摩托羅拉在海外多個區域市場取得高速增長。在全球手機市場增速連續8個季度下滑后,新老勢力都開始萌生新的變化。
一系列的變化讓連續多個季度拿下國內市場份額第一的vivo倍感壓力。
縮水的vivo王冠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發布的最新數據報告顯示,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手機市場份額排名中,三星以5300萬臺的出貨量、市場占有率穩定在21%,位居龍頭寶座。蘋果則以4300萬臺占據17%的全球市場份額,位居第二。
小米、OPPO分別以13%、10%名列第三、四名。傳音手機則是以2200萬臺的出貨量,在全球首次拿下9%的市場占有率,進入全球前五同時擠下了vivo。海外吃了敗仗,vivo國內的第一名,也正在面臨越來越小的身位差距。
橫向對比來看,2021年第二季度vivo曾以1820萬臺的出貨量拿下國內市場的第一名,領先第二名OPPO 1600萬臺的出貨量220萬臺。來到2023年第二季度,vivo以1140萬臺的出貨量就拿下國內市場第一名,同時和此前的第二名OPPO出貨量持平。
如果說出貨量的縮水,受制于整體市場需求連續8個季度下滑的不利影響,可以歸咎于大環境,那么在市場份額的占比上,vivo同樣在進一步被擠壓。
2021年第二季度,vivo以24%的國內市場占有率成為實至名歸的第一名;不過在2023年同期,這個第一寶座不得不和OPPO共享,并且市場占有率下滑至18%。
再從行業洗牌的視角維度來看,vivo的王冠縮水程度就更為明顯。2019年以前的華米OV時代,看似是四大品牌主導,其實是“一超多強”的格局。Canaly數據顯示,2019年第二季度,國內市場華為穩居首位,緊隨其后的分別是OPPO,vivo、小米、蘋果。
國內手機市場格局洗牌,并逐步形成2021年后的VO榮米格局。不過時下的VO榮米,更像是國內手機市場的四國殺,彼此之間并沒有拉開明顯差距。之前的金字塔結構,變成了當下的梯形結構。
連續拿下多次國內市場份額第一的vivo,只是以微弱的優勢成為四國殺的佼佼者,并沒有建立起屬于自己的vivo王朝。
最后從市場份額占比帶來的排名變化來看,2019年第二季度,擁有17.5%市場份額vivo僅僅拿下第三名,來到2023年第二季度,拿下18%市場份額的vivo就足以拿下第一名。
0.5%的市占率變化,就能躍遷三個身位,這說明vivo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并沒有明顯增強,只是撿到了一時無主的王冠。
新老勢力的雙面夾擊
王冠縮水可能還只是更大的變局到來的前兆。國內市場面臨老勢力回歸的壓力,海外vivo重點布局的印度市場,也正在發生新勢力的變化。
IDC數據顯示,2023年第二季度在印度市場vivo成為前五大品牌中唯一實現正向增長的品牌,以7.4%的出貨量增長超越三星榮登榜首。不過市場研究機構TechArc估計,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頂級品牌的綜合份額已經從去年同期的85%下降至70%左右。
TechArc首席分析師表示,中國主流品牌為了從高端市場尋求更高的利潤和收入,而減少了核心消費預算細分市場的產品推出,導致整體市場份額占比下滑。
對于中低端市場的放松警惕,導致傳音、摩托羅拉、諾基亞和Lava等二、三梯隊的品牌快速推出產品,加強了細分市場的占據。
IDC印度市場數據顯示,中國主流品牌的市場份額自2020年第一季度合計70%開始下降,到2023年第一季度,這一比例已降至61%。三星和蘋果等全球品牌的市場份額同期則從17%上升至27%。
新興的中國廠商傳音已攀升至第六位,2023年第一季度的市場份額為7%,通過Tecno和Itel(主打功能機的品牌)等以印度核心消費水平為主的品牌,快速推動線下細分市場的銷量。
IDC報告認為,在市場主流品牌全部聚焦于手機價格上升的時候,傳音一直通過實惠的價格和更深層次的品牌滲透來維持銷量。傳統強勢的外來主流品牌下滑,本地以及更多性價比品牌上升,印度市場似乎正在上演中國手機市場早期的競爭態勢。
在印度市場的新勢力洗牌期,如何獲得高利潤的同時,又和更多的性價比品牌搶規模,將是vivo能否面對印度市場的消費分化坐穩第一的關鍵。
王冠也是肥肉
中國、印度兩大市場面臨新老勢力的重新洗牌之外,在非重點區域,vivo也正在面臨急劇壓縮的市場空間。有海外運營從業者表示,目前已經在全球擁有一定知名度的國內手機廠商,已然成為一塊被利益相關者盯上的肥肉。
作為頭頂兩個全球主要手機市場份額第一的vivo,難免要承受王冠之重。在歐洲市場,受制于諾基亞的專利訴訟問題,vivo先后清空了德國、荷蘭、波蘭官網,未來甚至可能會暫時退出。
雖然長期以來歐洲在vivo的全球市場份額中占比較低,此次退出對于全球出貨量影響不大,但是專利訴訟問題不能保證不會在其他市場發生。
傳音出海瞄準的非洲,屬于發展中國家或者區域,往往沒有成熟的專利體系和制度規范,提供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就可以站穩腳跟。
眼下,作為全球知名企業,vivo正在面臨成熟市場的繁雜制度和規范。以諾基亞專利訴訟為例,雙方沒有達成一致的關鍵是,2021年專利續約時,諾基亞的高昂的漲價行為被vivo視為違反FRAND(公平、合理、非歧視)條件的授權承諾。
不過在歐洲地區成熟的專利壁壘體系和技術保護主義之下,vivo最終敗訴,不得不退出部分市場。此外,跨國經營的vivo也在面臨更激烈的國際形勢變化。
2014年起就深耕印度市場,提供了萬余就業崗位的vivo,在當地政府“印度制造”的大戰略下,不可避免地卷入麻煩。僅2022年一年,印度當局就先后以查明“所有權架構和財務報告方面是否存在重大違規行為”、調查其是否從事所謂洗錢活動等多種原因審查vivo。
最終,印度金融犯罪機構封鎖了119個與vivo印度業務相關的銀行賬戶,這些賬戶持有46.5億盧比(約合人民幣3.9億元),還僅僅是涉嫌洗錢調查的一部分。
vivo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胡柏山,曾把vivo的增長總結為“高質量發展是對長期主義的堅持。供大于求的時期,追求高質量發展的本質是避開內卷”。
今天在中印兩個市場成為雙冠王的vivo,雖然已經具備局部優勢,但是面對不期而至的洗牌,如何依然保持強有力的競爭力,是比能否保住第一寶座,更符合高質量發展戰略的方向。
參考資料:
ET Brandequity-PremiumplaycoststopChinesemobilecompaniesmarketshare
南方都市報-vivo超億元手機被印度扣留,中國品牌印度市場大幅下滑
21世紀經濟報-國產手機全球通信專利戰膠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