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覽富財經
今年汽車消費促進利好政策不斷,汽車板塊在近倆月也是風生水起,板塊內眾泰汽車在7-8月頗受市場關注,7月03日-8月01日,該股累計漲幅96.75%,接近翻倍,而隨后股價下滑,8月02日到達階段高點后,至8月28日又下跌超30%,近期有小幅反彈。
不過該股最引人關注的,還是近期實控人變更這件事。
目前暫無實控人
9月4日,公司公告稱,其實際控制人由黃繼宏變更為無實際控制人。此外,公司控股股東為江蘇深商,江蘇深商的股東為深商控股,持股比例100%。由于深商控股的股權較為分散,各股東持股比例較為接近,無任一股東能夠單獨控制股東大會,且各股東之間并未簽署一致行動協(xié)議,不存在一致行動關系,不存在認定共同控股的情形,因此深商控股無控股股東。
黃繼宏是在2021年12月成為公司實控人的,公告顯示,2021年12月29日,黃繼宏先生與江蘇深商、萬馳投資、眾富同人、力馳投資、國民數字、葉長青、金貞淑簽署了《委托協(xié)議書》,約定自簽署之日起36個月內,江蘇深商、萬馳投資、眾富同人、力馳投資、國民數字、葉長青、金貞淑將其持有的合計24.22%的眾泰汽車股份對應的表決權委托給黃繼宏先生行使,表決權《委托協(xié)議書》簽署后,黃繼宏先生可以控制眾泰汽車24.22%的股份對應的表決權,因此黃繼宏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如果從上述公告內容看,黃繼宏應該在2024年的12月才不再具備表決權,但如今提前一年多就解除了表決權委托關系,從眾泰實控人的位置離開,不禁讓人感到疑惑。
時隔兩日,9月6日,眾泰汽車再次發(fā)布公告稱,收到公司控股股東江蘇深商的通知,其股權結構發(fā)生變更。變更前,江蘇深商的股東為深商控股,持股比例100%;變更后,江蘇深商的股東變?yōu)樯钌炭毓桑ǔ止?3%)和鵬程實業(yè)(持股67%)兩家。
此外,通過天眼查數據查詢顯示,已經成為眾泰汽車前實控人的黃繼宏已于8月26日及9月5日不在擔任江蘇深商法定代表人及深商控股總經理。
資料顯示,黃繼宏曾任廣東中汽租賃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深圳市國民運力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創(chuàng)始人等職務。2019年12月和2021年10月,黃繼宏以破產重整投資人的身份入主龐大集團、眾泰汽車,擔任龐大集團董事長、眾泰汽車董事長。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5月31日,眾泰汽車已經釋放出實控人變更的信號。彼時,眾泰汽車宣布黃繼宏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董事長、董事職務,并將不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如今黃繼宏也從實控人位置離開了。
眾泰汽車實控人變更這一番操作,很撲朔迷離,為什么黃繼宏要著急撤離?公司無實控人后,后續(xù)管理如何變動?目前還不得而知。一切都很“迷”。不過如果從公司成立歷史看,似乎以前也很“花”。
眾泰的“前世今生”
眾泰汽車創(chuàng)立于2003年,創(chuàng)始人是控股股東鐵牛集團的應建仁。控股公司早期主營拖拉機、摩托車、汽車的零部件,其中以鈑金件為主。2003年,創(chuàng)始人成立了眾泰汽車,同年鐵牛集團成功控股了瀕臨退市的金馬股份。2016年用116億元收購了眾泰汽車100%股權,這筆收購的溢價率高達428.52%,機構給出的估值最高是40多億元,這筆交易在當年資本市場也是被熱議,不僅是4倍多的高溢價收購,還有鐵牛集團實控人應建仁與眾泰汽車前實控人金浙勇存在親屬關系,包括鐵牛集團當時也持有眾泰汽車的股份,被質疑“利用上市公司進行利益輸送”,不過,一頓財務操作后,還是成功完成對眾泰股份的控股權收購,2017年將眾泰汽車的核心資產裝入上市公司的殼中,進而完成了眾泰汽車的借殼上市。
順帶一提,愛企查顯示,眾泰汽車前實控人金浙勇的風險蠻多的,特別是“被限制采取高消費措施”的風險。
然而眾泰在經歷過一頓操作終于上市后,業(yè)績卻大變臉。
2018年開始眾泰汽車就出現了收入下滑,在2017-2019年,眾泰汽車的營業(yè)收入分別是208.04億元、147.64億元、29.86億元,而扣非后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1.04億元、-12.41億元和-111.31億元,三年共巨虧100多個億。
進一步梳理發(fā)現,那幾年公司業(yè)績不佳主要和天量減值有關。
2019-2020年兩年計提資產和信用減值合計168億多,直接導致這兩年公司出現巨額虧損。公司也在2020年6月24日開始“戴帽”,上市簡稱從眾泰汽車變更為*ST眾泰。2020年9月由于嚴重的資不抵債,導致眾泰破產重整,時隔一年,2021年10月完成重整,江蘇深商控股進入,背后是目前已經成為前實控人的黃繼宏,2022年11月3日,公司公告宣布撤銷其他風險警示,眾泰終于成功“摘帽”;與此同時,當年10月底眾泰汽車首批復產車型T300海外版在永康生產基地量產下線,實現正式復產。
“整車制造企業(yè)”的主業(yè)到底是什么?
從眾泰汽車對主業(yè)的描述看,據2023年中報,公司是以汽車整車研發(fā)、制造及銷售為核心業(yè)務的汽車整車制造企業(yè),另外還有汽車零部件業(yè)務及門業(yè)業(yè)務。
雖然公司自己描述是“整車制造企業(yè)”,然而今年上半年眾泰汽車的整車產銷只有幾百輛。今年中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整車業(yè)務仍在恢復中,產銷量分別為872輛和652輛,整體規(guī)模仍較小”。
從今年上半年的營業(yè)收入構成看,交通運輸設備及服務的收入為1.78億元,門業(yè)產品1.34億元,其他收入為0.59億元,占收入比重分別為48.05%、36.03%、15.92%。
從今年上半年看,眾泰似乎確實是一家“正經的”整車制造企業(yè),雖然門業(yè)產品+其他收入已經超過了一半,不過最主要的交通運輸設備及服務的收入畢竟占總收入比例最高。
但是如果回溯歷史會發(fā)現,門業(yè)產品的收入在2021-2022年,已經超出了交通運輸設備及服務的收入。而且2017年-2022年,交通運輸設備及服務的收入規(guī)模是持續(xù)下降的,門業(yè)產品的收入卻在趨勢上升。
財報數據顯示,2017年,交通運輸設備及服務的收入是205.42億元,而2022年該項收入已經降低到了2.92億元,連2017年的零頭都不到。門業(yè)產品在2017年的收入是1.96億元,當時該項產品占收入比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然而在2022年門業(yè)產品的收入已經到了4.23億元,遠遠超出了同年交通運輸設備及服務,為眾泰的收入貢獻主要力量。
從收入結構看,這是一家做車的公司,還是做門的公司?似乎說不清。但從今年上半年整車產銷只有幾百輛的情況看,整車業(yè)務對于眾泰汽車來說,其實已經名存實亡了。
名義上是一家“整車制造企業(yè)”,但在家居制造上樂此不疲,眾泰這個門業(yè)產品是怎么回事?
據眾泰的財報透露,眾泰的門業(yè)產品是通過浙江金大門業(yè)有限公司完成的,該公司主要從事鋼木門、木門、裝飾門制造、銷售、安裝,防盜安全門,鋼質門、防火門,防盜窗及各種功能門窗的開發(fā)、制造、銷售。
這不禁讓筆者想到了最近頗受市場關注的家居制造業(yè),然而從眾泰的自我描述看,似乎對汽車制造的定位非常清晰,甚至還在十多年前就涉足新能源車如今這個大火的賽道。公司在今年中報里描述道:
“眾泰汽車作為汽車制造類企業(yè),始終注重企業(yè)與社會、環(huán)境的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積極實施節(jié)能減排和環(huán)保措施……”;“眾泰汽車自2009年就開始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經過十多年的研究與摸索,在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方面積累了經驗,為改善全國環(huán)境變化作出應有貢獻。”
也不知只有幾百輛整車的產銷量,是怎么做出積極貢獻的。
財務方面雷區(qū)多,但公司還想定增
眾泰在實控人變更原因、主業(yè)方面都很“迷”,但更值得關注的,是財務方面的情況。
我們從今年中報的資產結構來分析。
截至2023年6月末,眾泰的應收賬款是14.98億元,占總資產比例為21.74%,雖然比2022年末略有下降,但仍然占總資產比例超過20%。
企業(yè)有應收賬款很正常,但眾泰的應收賬款,不僅數額和占總資產比例大,且賬齡都是長期的。時間越長,收不回來錢的風險越高,這是一個常識。
再看眾泰的借款情況。
截至2023年6月末,短期借款+長期借款共計27.33億元,接近30億,占總資產比例也將近40%。而當期貨幣資金只有8.5億元,占總資產比例為12.35%。
公司資產情況如此緊張,眾泰居然還在定增融資,公司表示“聚焦新能源車和新四化,瞄準行業(yè)新趨勢”,努力為節(jié)能減排事業(yè)添磚加瓦。
眾泰在2023年3月發(fā)布了《向特定對象發(fā)行A股股票方案論證分析報告》。
按該報告描述:公司聚焦核心業(yè)務,積極推進復工復產,后續(xù)公司將瞄準汽車行業(yè)發(fā)展新趨勢,推進實施“電動化、智能網聯(lián)化、共享化、自動駕駛”的“新四化”發(fā)展戰(zhàn)略,在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lián)汽車、自動駕駛等核心領域進行布局。
然而“房子車子都看完了,就差中彩票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公司現階段面臨的難題是“沒錢”。
眾泰在報告中描述:“公司剛經歷破產重整處于恢復過程中,公司資產負債率仍處于較高水平,且后續(xù)新能源汽車的研發(fā)、整改生產基地、重塑供應鏈體系、重構品牌體系、營銷渠道等均需要資金支持,因此公司亟需通過借助資本市場融資增強資本實力,提升公司市場競爭力。”
簡單來說,就是“很缺錢”所以需要融資。
不過根據公司7月14日《關于終止對眾泰汽車再融資審核的決定》的公告,交易所終止了這次再融資。這里為交易所點贊。
總體來看,自身造血不足財務情況緊張,又沒了外部融資輸血,眾泰的日子怕是不太好過。而如今前實控人“脫身”,公司前景更加讓人迷惑了。對于股價7-8月的大起伏,似乎只能解釋為市場短期波動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