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完達山,還能逆風翻盤嗎?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完達山,還能逆風翻盤嗎?

完達山為何會輸得這么慘?

文|華商韜略 熊劍輝

四次沖擊上市,四次折戟而歸。

面對這樣結局,或許唯有一聲嘆息:

命運多舛啊!完達山。

掉隊

在中國乳企中,完達山是一個神奇的另類。

2004年,完達山的規模、利潤高居全國第四,是僅次于伊利、蒙牛、光明的存在。

2022年上市乳企營收排行榜

但經過近20年的“不懈努力”,2022年,完達山以50.56億元的營收,被徹底甩出了前10。

2億的凈利潤,抵不上同是“東北老鄉”,而且曾經是小弟的飛鶴49.42億凈利潤的零頭;經營狀況,也只是“改變了長期以來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負數的局面”。

從“第一梯隊”跌落到“第三梯隊”的20年間,完達山還四次謀求上市,四次都沉沙折戟,堪稱乳企中最大的“倒霉蛋”。

但節節敗退的背后,它卻拿著一串“王炸級”好牌。

論歷史,完達山是中國乳業的“領路人”。

1958年,農墾部長、上將王震,率領10萬官兵開發北大荒。

1966年,完達山第一批奶粉進京獻禮,也被稱為是直接填補民族乳業的空白。

論品質,完達山更曾是質量“堅如磐石”的象征。

1980年代,完達山四次蟬聯國家食品質量最高獎——國家銀質獎章。

2001年,完達山的“無抗奶粉”(就是無抗生素奶粉)開始反向出口,到2007年其出口量更高居全國第一。

2003年,安徽阜陽爆發“大頭娃娃奶粉事件”,50多家乳企折戟,完達山被反復抽檢上百次,全部合格。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震驚全國,全國乳企再次大面積“感染”,完達山依然是“不壞金身”。

當年有一檔訪談節目,嘉賓們為“三聚氰胺事件”爭吵不休,當時還是完達山副總經理的余寧江卻底氣十足:

“我們完達山,在三聚氰胺事件中獨善其身;我們完達山,就是國內乳業的一面旗幟。”

憑借成立以來產品無任何不良記錄,完達山還被譽為民族乳業中的“最后一片凈土”、 “誠信標桿”,其品牌價值也被有關機構評估為高達405.39億。

手握這么好的“牌”,完達山為何會輸得這么慘?

夢碎

2003年11月1日,哈爾濱經開區。

黑龍江農墾總局的一眾領導,突然抵達完達山總部,一場會議,就解除了完達山時任董事長王德勝的職務。

完達山的上級單位、控股股東,正是當年的黑龍江農墾總局,今天改制后的“北大荒集團”。這其實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行政管理權始終在農墾總局手里。

當時的完達山已啟動第一次上市輔導期程序,上市只差“臨門一腳”。但公司高管的突然變動,導致上市申報材料必須修改重新申請,基本已經板上釘釘的上市也因此橫生意外。

曾是“全國勞動模范”的王德勝1997年擔任完達山董事長。任職期間,他大刀闊斧,整合奶場,創立品牌,讓企業營收從幾千萬暴漲到10多億,也締造了完達山的“中興時代”。

但與此同時,王德勝還兼著農墾總局黨委委員、牡丹江分局黨委書記的職務,是不折不扣的國家干部。

按規定,國家干部不能在上市公司任職。

所以,農墾總局的理由很簡單:既然完達山要上市,那就把王德勝調回總局當副局長吧!

為什么不讓王德勝辭去在局里的職務,繼續擔任完達山董事長,順順利利完成上市?

這樣的操作,讓主承銷商東北證券和律所大跌眼鏡。但完達山依然認為,換人不是問題,“(2003)年底上市,不成問題”。

但最后,這個很多人都以為穩操勝券的上市無疾而終。

2007年完達山二次沖擊上市,卻又迎頭撞上了“三聚氰胺事件”。

雖然完達山的品質沒問題,但依然受到國產奶粉安全隱患的波及,并被傳出產品庫存高企等問題,資本市場是驚弓之鳥,對乳企避之唯恐不及,上市計劃二次擱淺。

2018年,完達山三度上市,又慘遭“煙臺完達山事件”狙擊。

這一年,“煙臺完達山”被曝工廠停產、資金斷裂、欠債1億,資產迅速被司法拍賣。

然而,這又是一件葫蘆僧判斷葫蘆案。

實際上,“煙臺完達山”大股東是“煙臺翼道”,并不是完達山;可完達山的一家子公司在“煙臺完達山”中參股了20%,還允許其“暫時使用”完達山品牌。

事后,完達山不得不極力撇清與“煙臺完達山”的關系。但這件事所暴露出公司在經營管理、品牌管控上的大漏洞,還是讓上市計劃三度流產。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020年,待到第四次啟動上市時,完達山雖然喊出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口號,但在2023年6月,上市再次沉入水底。

對此,完達山的解釋是“上市進程發生變化”。

四次上市夢碎,除了“三聚氰胺事件”是不可控的意外,其他都多多少少暴露出完達山真正的軟肋,那就是體制、機制和管理上的問題。

援用北大荒內部人士對媒體的一種說法:“與市場化企業相比,完達山更像是一個低效的政府部門。”

錯失

“更像是一個低效的政府部門”帶給完達山的,遠遠不只是上市不成。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其他乳企百舸爭流,奮勇爭先,低效甚至內耗的最大損失,還是大好資源的白白浪費,是市場與發展機會的一再錯失。

東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土肥草美。黑龍江又處于高緯度寒帶,牧草粗纖維合理、粗蛋白質含量高,有利于奶牛產奶。

更重要的是,由于冬季寒冷漫長,病蟲害發生率極低,基本上不太需要用到農藥、化肥。

所以,完達山的“高寒生態奶”,天然具備綠色、有機、無公害的特色。

于是你不難理解,為什么完達山的奶粉很早就在大量出口,而且出口量一度是全國第一。

天賜的奶源,猶如一座天然的金礦,令完達山具備不可比擬的優勢。

這個優勢,完達山當然心知肚明,產品線也打造得齊齊整整,從“黑沃”高端白奶、“乳此新鮮”巴氏奶、“妍輕”乳酸菌飲品,到稚采、菁采、諸葛小將等嬰幼兒奶粉,應有盡有。

但在大競爭時代,產品怎么賣得出去才是關鍵的。相比那些紛紛趕超它的對手,完達顯然是不會賣產品的,它的敗績也是從此開始。

最典型如,它開發了如此多的產品,但卻沒有一款真正叫得響的。

伊利有“金典”、“安慕希”、“優酸乳”,蒙牛有“特侖蘇”、“純甄”,飛鶴有“星飛帆”,而且都是年銷超百億的超級“大單品”。

完達山,走出黑龍江,除了很多人還勉強知道有個完達山,它還有什么?

對比

2019年,一再錯過的完達山顯然是急了。

當年,它確立了“雙百億”戰略目標:2025年要實現收入100億,上市后市值超100億。

但也就在那一年,跟其“同宗同源”,還曾經是小弟的中國飛鶴,卻早達成了這個目標。

當年11月13日,飛鶴在香港成功上市,以發行價計市值超670億港幣,其后的年報顯示,2019年,飛鶴實現營收137億、凈利39億。

親手讓飛鶴起飛的,正是土生土長的老農墾人——冷友斌。

冷友斌在農墾總局下屬的趙光農場長大,后當上農場乳品廠廠長。當年“農墾奶”在供銷社賣不動,大家只會喝大酒搞“土營銷”,冷友斌卻與哈工大搞出一套營銷方案,很快打開了局面。

但國企的“大鍋飯”,弄得考核推不動、薪資改不了,幾乎綁死了冷友斌。

2000年,趁著改制的東風,冷友斌與部下合資買下了乳品廠的股份,創立了飛鶴。

但2001年,完達山集團整合旗下乳企,結果與改制的飛鶴產生了一系列矛盾。最終,冷友斌帶著“飛鶴”品牌和一眾兄弟“出走”,赤手空拳闖天下。

冷友斌的想法很簡單,“我們的目標很小,就是趕上完達山”。

2000年,飛鶴的營收達3000多萬,但這么一折騰,冷友斌不得不從零開始,從養牛、自建奶源基地開始,在“三聚氰胺事件”中與完達山一樣,守住了品質安全,然后用短短20年逆襲為中國奶粉第一,乳業第四。

2004年,營收高達13.5億的完達山,卻錯過了時代給予的多次機會。

如果當年沒有王德勝的一紙調令;如果完達山參股的是飛鶴,而不是“煙臺完達山”;如果“三聚氰胺事件”后,完達山抓住機會打響品牌戰……

但完達山終究還是一個個都錯過了。

今天的完達山,論常溫奶,無法與伊利、蒙牛抗衡;論低溫奶,難跟三元、君樂寶、光明媲美;嬰幼兒奶粉領域,早就被飛鶴、君樂寶甩出多條街;論酸奶,伊利、蒙牛、君樂寶基本把市場瓜分殆盡……

令人唏噓的是,乳業大志未竟,今年6月,完達山“乳此新鮮”奶茶店,卻在北京正式亮相了,并且提出了5年內開出2000家連鎖店的目標。

但今天的新茶飲,也早就是一片紅海。

出生人口下降,行業競爭更加激烈之下,完達山的主業壓力只會更大,不會更小。這種情況下,大開奶茶店,能讓它實現2025年的百億營收嗎?

參考資料

[1]《董事長突然更換,完達山上市遇阻》21世紀經濟報道

[2]《完達山第四次沖擊IPO摁下“暫停鍵”,“內憂外患”有點難》食評方

[3]《飛鶴冷友斌:破局品牌桎梏,國產奶粉“城寨漸興”》母嬰前沿

[4]《完達山,黃金奶源帶上的龍江之星》黑龍江日報

[5]《帶病闖關IPO:20年上市無果的完達山和北大荒贏面幾何?》企業觀察報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完達山,還能逆風翻盤嗎?

完達山為何會輸得這么慘?

文|華商韜略 熊劍輝

四次沖擊上市,四次折戟而歸。

面對這樣結局,或許唯有一聲嘆息:

命運多舛啊!完達山。

掉隊

在中國乳企中,完達山是一個神奇的另類。

2004年,完達山的規模、利潤高居全國第四,是僅次于伊利、蒙牛、光明的存在。

2022年上市乳企營收排行榜

但經過近20年的“不懈努力”,2022年,完達山以50.56億元的營收,被徹底甩出了前10。

2億的凈利潤,抵不上同是“東北老鄉”,而且曾經是小弟的飛鶴49.42億凈利潤的零頭;經營狀況,也只是“改變了長期以來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負數的局面”。

從“第一梯隊”跌落到“第三梯隊”的20年間,完達山還四次謀求上市,四次都沉沙折戟,堪稱乳企中最大的“倒霉蛋”。

但節節敗退的背后,它卻拿著一串“王炸級”好牌。

論歷史,完達山是中國乳業的“領路人”。

1958年,農墾部長、上將王震,率領10萬官兵開發北大荒。

1966年,完達山第一批奶粉進京獻禮,也被稱為是直接填補民族乳業的空白。

論品質,完達山更曾是質量“堅如磐石”的象征。

1980年代,完達山四次蟬聯國家食品質量最高獎——國家銀質獎章。

2001年,完達山的“無抗奶粉”(就是無抗生素奶粉)開始反向出口,到2007年其出口量更高居全國第一。

2003年,安徽阜陽爆發“大頭娃娃奶粉事件”,50多家乳企折戟,完達山被反復抽檢上百次,全部合格。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震驚全國,全國乳企再次大面積“感染”,完達山依然是“不壞金身”。

當年有一檔訪談節目,嘉賓們為“三聚氰胺事件”爭吵不休,當時還是完達山副總經理的余寧江卻底氣十足:

“我們完達山,在三聚氰胺事件中獨善其身;我們完達山,就是國內乳業的一面旗幟。”

憑借成立以來產品無任何不良記錄,完達山還被譽為民族乳業中的“最后一片凈土”、 “誠信標桿”,其品牌價值也被有關機構評估為高達405.39億。

手握這么好的“牌”,完達山為何會輸得這么慘?

夢碎

2003年11月1日,哈爾濱經開區。

黑龍江農墾總局的一眾領導,突然抵達完達山總部,一場會議,就解除了完達山時任董事長王德勝的職務。

完達山的上級單位、控股股東,正是當年的黑龍江農墾總局,今天改制后的“北大荒集團”。這其實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行政管理權始終在農墾總局手里。

當時的完達山已啟動第一次上市輔導期程序,上市只差“臨門一腳”。但公司高管的突然變動,導致上市申報材料必須修改重新申請,基本已經板上釘釘的上市也因此橫生意外。

曾是“全國勞動模范”的王德勝1997年擔任完達山董事長。任職期間,他大刀闊斧,整合奶場,創立品牌,讓企業營收從幾千萬暴漲到10多億,也締造了完達山的“中興時代”。

但與此同時,王德勝還兼著農墾總局黨委委員、牡丹江分局黨委書記的職務,是不折不扣的國家干部。

按規定,國家干部不能在上市公司任職。

所以,農墾總局的理由很簡單:既然完達山要上市,那就把王德勝調回總局當副局長吧!

為什么不讓王德勝辭去在局里的職務,繼續擔任完達山董事長,順順利利完成上市?

這樣的操作,讓主承銷商東北證券和律所大跌眼鏡。但完達山依然認為,換人不是問題,“(2003)年底上市,不成問題”。

但最后,這個很多人都以為穩操勝券的上市無疾而終。

2007年完達山二次沖擊上市,卻又迎頭撞上了“三聚氰胺事件”。

雖然完達山的品質沒問題,但依然受到國產奶粉安全隱患的波及,并被傳出產品庫存高企等問題,資本市場是驚弓之鳥,對乳企避之唯恐不及,上市計劃二次擱淺。

2018年,完達山三度上市,又慘遭“煙臺完達山事件”狙擊。

這一年,“煙臺完達山”被曝工廠停產、資金斷裂、欠債1億,資產迅速被司法拍賣。

然而,這又是一件葫蘆僧判斷葫蘆案。

實際上,“煙臺完達山”大股東是“煙臺翼道”,并不是完達山;可完達山的一家子公司在“煙臺完達山”中參股了20%,還允許其“暫時使用”完達山品牌。

事后,完達山不得不極力撇清與“煙臺完達山”的關系。但這件事所暴露出公司在經營管理、品牌管控上的大漏洞,還是讓上市計劃三度流產。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020年,待到第四次啟動上市時,完達山雖然喊出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口號,但在2023年6月,上市再次沉入水底。

對此,完達山的解釋是“上市進程發生變化”。

四次上市夢碎,除了“三聚氰胺事件”是不可控的意外,其他都多多少少暴露出完達山真正的軟肋,那就是體制、機制和管理上的問題。

援用北大荒內部人士對媒體的一種說法:“與市場化企業相比,完達山更像是一個低效的政府部門。”

錯失

“更像是一個低效的政府部門”帶給完達山的,遠遠不只是上市不成。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其他乳企百舸爭流,奮勇爭先,低效甚至內耗的最大損失,還是大好資源的白白浪費,是市場與發展機會的一再錯失。

東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土肥草美。黑龍江又處于高緯度寒帶,牧草粗纖維合理、粗蛋白質含量高,有利于奶牛產奶。

更重要的是,由于冬季寒冷漫長,病蟲害發生率極低,基本上不太需要用到農藥、化肥。

所以,完達山的“高寒生態奶”,天然具備綠色、有機、無公害的特色。

于是你不難理解,為什么完達山的奶粉很早就在大量出口,而且出口量一度是全國第一。

天賜的奶源,猶如一座天然的金礦,令完達山具備不可比擬的優勢。

這個優勢,完達山當然心知肚明,產品線也打造得齊齊整整,從“黑沃”高端白奶、“乳此新鮮”巴氏奶、“妍輕”乳酸菌飲品,到稚采、菁采、諸葛小將等嬰幼兒奶粉,應有盡有。

但在大競爭時代,產品怎么賣得出去才是關鍵的。相比那些紛紛趕超它的對手,完達顯然是不會賣產品的,它的敗績也是從此開始。

最典型如,它開發了如此多的產品,但卻沒有一款真正叫得響的。

伊利有“金典”、“安慕希”、“優酸乳”,蒙牛有“特侖蘇”、“純甄”,飛鶴有“星飛帆”,而且都是年銷超百億的超級“大單品”。

完達山,走出黑龍江,除了很多人還勉強知道有個完達山,它還有什么?

對比

2019年,一再錯過的完達山顯然是急了。

當年,它確立了“雙百億”戰略目標:2025年要實現收入100億,上市后市值超100億。

但也就在那一年,跟其“同宗同源”,還曾經是小弟的中國飛鶴,卻早達成了這個目標。

當年11月13日,飛鶴在香港成功上市,以發行價計市值超670億港幣,其后的年報顯示,2019年,飛鶴實現營收137億、凈利39億。

親手讓飛鶴起飛的,正是土生土長的老農墾人——冷友斌。

冷友斌在農墾總局下屬的趙光農場長大,后當上農場乳品廠廠長。當年“農墾奶”在供銷社賣不動,大家只會喝大酒搞“土營銷”,冷友斌卻與哈工大搞出一套營銷方案,很快打開了局面。

但國企的“大鍋飯”,弄得考核推不動、薪資改不了,幾乎綁死了冷友斌。

2000年,趁著改制的東風,冷友斌與部下合資買下了乳品廠的股份,創立了飛鶴。

但2001年,完達山集團整合旗下乳企,結果與改制的飛鶴產生了一系列矛盾。最終,冷友斌帶著“飛鶴”品牌和一眾兄弟“出走”,赤手空拳闖天下。

冷友斌的想法很簡單,“我們的目標很小,就是趕上完達山”。

2000年,飛鶴的營收達3000多萬,但這么一折騰,冷友斌不得不從零開始,從養牛、自建奶源基地開始,在“三聚氰胺事件”中與完達山一樣,守住了品質安全,然后用短短20年逆襲為中國奶粉第一,乳業第四。

2004年,營收高達13.5億的完達山,卻錯過了時代給予的多次機會。

如果當年沒有王德勝的一紙調令;如果完達山參股的是飛鶴,而不是“煙臺完達山”;如果“三聚氰胺事件”后,完達山抓住機會打響品牌戰……

但完達山終究還是一個個都錯過了。

今天的完達山,論常溫奶,無法與伊利、蒙牛抗衡;論低溫奶,難跟三元、君樂寶、光明媲美;嬰幼兒奶粉領域,早就被飛鶴、君樂寶甩出多條街;論酸奶,伊利、蒙牛、君樂寶基本把市場瓜分殆盡……

令人唏噓的是,乳業大志未竟,今年6月,完達山“乳此新鮮”奶茶店,卻在北京正式亮相了,并且提出了5年內開出2000家連鎖店的目標。

但今天的新茶飲,也早就是一片紅海。

出生人口下降,行業競爭更加激烈之下,完達山的主業壓力只會更大,不會更小。這種情況下,大開奶茶店,能讓它實現2025年的百億營收嗎?

參考資料

[1]《董事長突然更換,完達山上市遇阻》21世紀經濟報道

[2]《完達山第四次沖擊IPO摁下“暫停鍵”,“內憂外患”有點難》食評方

[3]《飛鶴冷友斌:破局品牌桎梏,國產奶粉“城寨漸興”》母嬰前沿

[4]《完達山,黃金奶源帶上的龍江之星》黑龍江日報

[5]《帶病闖關IPO:20年上市無果的完達山和北大荒贏面幾何?》企業觀察報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枞阳县| 成都市| 航空| 喀喇沁旗| 乌苏市| 南宁市| 和硕县| 泊头市| 虹口区| 海阳市| 扶沟县| 天祝| 孝昌县| 云浮市| 龙岩市| 定南县| 肥城市| 休宁县| 南开区| 来凤县| 大田县| 江都市| 凤山市| 安岳县| 阿拉善盟| 普安县| 满洲里市| 饶河县| 霍城县| 尉氏县| 尚义县| 汉中市| 湖北省| 永和县| 清水县| 虎林市| 江口县| 铜山县| 青海省| 桓台县| 固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