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珍
國家稅務總局總會計師羅天舒周四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透露,今年1-7月,全國新增減稅降費以及退稅緩費已達1.05萬億元。
在此基礎上,近期,財政部按照中央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注重精準、更可持續”的要求,延續、優化了一批階段性稅費優惠政策,研究出臺了一批針對性強的新措施。財政部副部長王東偉表示,這些措施主要是聚焦在七個方面。
一是,聚焦支持做強做優實體經濟。這里面主要有三項:一是在優化、完善的基礎上,將涉及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到期稅費優惠政策統一延續到2027年底,進一步穩預期、強信心。二是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減征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減輕用人單位負擔。三是從財政資金引導、保障融資需求、政府采購政策、扶持穩崗就業這些方面,進一步強化對中小企業的財政支持。
王東偉表示,根據2022年數據,大約七成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不需要繳納稅收。全國存續涉稅經營主體中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大概是7300萬戶,涉及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稅費優惠政策統一延續實施至2027年底,進一步穩定預期、提振信心,為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稅收環境。
二是,聚焦促增收、擴消費。這里面主要也是三點:一是提高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子女教育、贍養老人三項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二是延續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計稅。三是換購住房個人所得稅退稅等優惠政策。切實減輕居民稅收負擔,增強居民消費能力。
“目前年收入10萬元以下的個人基本不繳納或者僅繳納少量的個人所得稅,三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提高以后,納稅人稅收負擔將進一步降低,尤其是中等收入群體減稅幅度更大,我們國家有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這個群體受益最大。”王東偉說。
他舉例稱,假設納稅人有兩個小孩,他的父親或母親年滿60歲,按照新的扣除標準測算,這個納稅人每個月都可以多扣除3000元,一年就能多扣36000元。如果這個納稅人的年收入是20萬元,那他的減稅幅度就達到54%;如果這個納稅人的年收入是50萬元,那他的減稅幅度就達到14%。這對于增加居民個人的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有很重要的積極作用。
三是,聚焦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這里政策的重點是聚焦研發投入、創業投資、研發設備、重點產業鏈、鼓勵創業創新五個方面,延續和優化完善多項稅收優惠政策。比如,提高相關行業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并且將這項政策作為制度性安排長期實施。再比如,延續實施創投企業稅收優惠政策,不斷夯實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四是,聚焦支持戰略新興產業發展。這里面也是三項政策:一是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鞏固和擴大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優勢。二是延續實施民用航空發動機和民用飛機稅收優惠政策,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三是出臺先進制造業增值稅加計抵減優惠政策,推動先進制造業升級發展,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第五,聚焦促進資本市場持續健康發展。延續滬港通、深港通和基金互認、支持貨物期貨市場對外開放、創新企業存托憑證、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等多項稅收優惠政策。另一個是對證券交易印花稅實施減半征收,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
第六,聚焦推動穩外貿、穩外資。這里面也有三點:一是延續實施服貿會進口展品稅收政策,支持辦好服貿會等重大展會。二是延續實施跨境電商出口退運商品稅收政策,支持外貿企業通過新業態、新模式拓展銷售渠道。三是延續外籍個人津補貼免稅和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營造吸引外資和境外人才來華工作的良好政策環境。
第七,聚焦支持防范化解風險。一是延續實施銀行業金融機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不良債權以物抵債增值稅差額征稅、契稅、印花稅等稅收優惠政策。二是完善礦業權出讓收益征管政策和征收方式,由一次性繳清調整為逐年繳納,大幅降低企業支付壓力,促進礦產行業高質量發展。三是延續煤炭充填開采資源稅減半征收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