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玉
國家外匯管理局周四發布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601億美元,較7月末下降442億美元,降幅為1.38%,創六個月新低。
外匯局在新聞稿中指出,8月,受主要經濟體宏觀經濟數據、貨幣政策預期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上漲,全球金融資產價格總體下跌。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當月外匯儲備規模下降。我國經濟保持回升向好態勢,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有利于外匯儲備規模繼續保持基本穩定。
英大證券公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鄭后成也對界面新聞表示,8月外匯儲備回落主要是受資產價格以及美元指數變化影響。
他指出,受美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以及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行的影響,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出現一定幅度上行,帶動10年期歐元區公債收益率、10年期日債收益率以及10年期英債收益率上行,壓低外匯儲備中債券資產價格,利空8月外匯儲備。
從匯兌角度看,美元指數8月上漲1.7%。主要貨幣中,歐元對美元下跌1.4%,美元對日元上漲2.3%,英鎊對美元下跌1.3%,美元對人民幣上漲1.8%。
“此外,8月我國貿易順差錄得683.60億美元,較7月下行122.40億美元,創近3個月新低,對我國外匯儲備的支撐力度出現一定程度削弱。”鄭后成稱。
他還表示,目前來看,短期內我國外匯儲備缺乏大幅上行的基礎。即將公布的8月美國CPI同比與PPI同比大概率均在7月的基礎上上行,這將一定程度上強化美聯儲在貨幣政策上的“鷹派”立場,因此,預計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還將維持在較高位置,美元指數也將保持較強韌性。
周四,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16:30收盤報7.3279,較上一交易日下跌195點,距離去年11月創下15年低點7.3280僅差1個基點。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在近期發布的研報中表示,國內外貨幣政策保持分化、中美利差持續倒掛、國內經濟數據偏弱等負面因素對人民幣匯率形成壓制,但隨著利好政策頻出,市場預期逐漸穩定,央行適時啟用穩匯率工具,預計9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7.20-7.35區間雙向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