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快刀財經 朱末
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培訓機構迅速壓減,預想中的“減負”沒有到來,教育焦慮卻與日俱增。當主要學習場景回歸校內和家庭,輔導功課的壓力與殘酷的升學率,如同壓在肩頭的兩座大山,絲毫不能懈怠。
家長難以言明的痛點,給了教育智能硬件賽道異軍突起的機會。搭載著人工智能測、評、練功能于一體的“學習機”,成了填補空白的“及時雨”。
為了提高孩子的成績,家長們能有多拼?今年2月,學而思推出首款自研學習機,定價4599元,上線當天凌晨,無數個家長群都在緊張蹲守、掐點搶購,不出意外,首發當日學習機就賣斷了貨。
再看今年618抖音電商榜單顯示,學而思、小度、小猿、科大訊飛位居學習機熱賣榜單前四。截至6月18日24:00,學而思的學習機銷量就達5.5萬臺,累計交易額2.5億元。
有需求就有市場,越來越多的入局者躬身其中,既有傳統廠商,也有原教培企業,還有科技大廠,可謂“神仙打架”,各有各的招。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教育硬件相關企業有7800余家;2023年1月以來,新增注冊企業20余家,平均注冊增速達35.5%。迄今為止,教育硬件領域融資事件合計發生70余起,融資金額超30億元。另據Frost &Sullivan預計,到2025年,國內學習機出貨量將達726萬臺,以滿足井噴的需求。
有網友忍不住發出感慨:“曾經在學習機上打游戲的80、90后,當了父母又心甘情愿跳進學習機的坑,真是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
的確,2023年了,曾被認為是“智商稅”的學習機非但沒淘汰,反而越來越火、越來越貴了。只是,花大價錢買的學習機,真能撐起家長的希望嗎?
01 學習機“變遷史”,歷經30年迭代更替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
事實上,自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小霸王學習機橫空出世,從初代以文曲星、小天才學習機為代表的教育硬件,到二代基于安卓系統植有各種教育教學APP的平板,再到第三代隨著人工智能發展起來的“學習機”,教育硬件已經歷經了幾輪更替。
1986年,在人均工資只有幾十塊的年代,超500元一臺的“中華學習機”轟動一時,但是高昂的價格成了“攔路虎”,讓不少家庭望而卻步。
1991年,段永平所在的小霸王電子工業公司研制出小霸王D25,但彼時的小霸王的用途是游戲機;1993年,段永平決定轉型,推出小霸王第一代學習機SB-218,喊出“學三天會打字”的口號,不僅配備了鍵盤和學習卡帶,價格也比中華學習機便宜200多元,小霸王由此飛入尋常百姓家——這也被視為中國硬件的起點。
1995年,在國內英語學習熱情高漲的背景下,臺灣人周至元推出的“文曲星”電子字典取而代之成為新“爆款”,火遍大街小巷。
后浪推前浪,1998年,段永平新成立的“步步高”推出第一款復讀機,可以實現120秒跟讀功能。就在步步高復讀機推出一年后,國家教委正式宣布我國大、中、小學生的外語教考試將側重于口語、聽力等綜合水平,復讀機市場被徹底打開,供不應求。
進入21世紀,電子詞典、復讀機又逐漸被更具教育輔助性的點讀機所取代。點讀機的屏幕變成彩色且越做越大,由鍵盤式轉變為觸控式,不僅能夠將主流教材內容同步到設備上,還可以像老師一樣朗讀、翻譯課文,同時提供圖書點學功能,備受家長圈歡迎。
在這一階段,諾亞舟、讀書郎和步步高三家公司占據了整個點讀機市場超過八成的份額,僅僅2008年,點讀機的銷量就超過了200萬臺。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移動互聯網浪潮來襲,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進入大眾視野,學生平板電腦市場崛起。具體的方式是在學習機中提供一個應用市場,里面有大量教育APP可供下載,因為功能更強大、學習資源更豐富而成為“大熱門”。
時間來到2019年,科大訊飛在業界首先推出了AI學習機,轟動一時。AI學習機最核心的突破在于,通過國際領先的人工智能技術和國內規模化應用的教育大數據,打造出一套系統性創新的AI學習方案,提升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毫無疑問,AI學習機成了未來的“主旋律”。
30多年間,國內教育硬件經過了一場又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你方唱罷我登場,變化總在時時發生。
02 學習機“殺”瘋了,拼內容重健康卷AI
與其他消費電子產品不同,與其說學習機面對的是學生,不如說學習機面對的是家長。曾經一臺學習機500元已被認為昂貴,現在的學習機價格動輒就是幾千、上萬,但為了孩子的未來,家長們“一擲千金”的消費力絕不在話下。
據《2022年中國教育智能硬件行業報告》顯示,學習機憑借著適應在家學習場景、滲透率高等特點成為教育智能硬件中的競爭重點,教育智能硬件賽道增長潛力巨大,預計2024年市場規模近千億元。
面對如此“潛(錢)力無窮”的市場,各方力量自然聞風而動,摩拳擦掌。搶灘者不僅包含步步高、讀書郎等渠道優勢明顯的傳統學習硬件公司;也涵蓋華為、小度等硬件供應鏈性價比突出的3C、硬件消費品出身企業;亦有希沃、科大訊飛、京東方等科技新貴;還有新東方、學而思、松鼠AI、作業幫、猿輔導等昔日教培巨頭。
密集的上新速度,更是令人眼花繚亂。互聯網大廠首當其沖,2021年4月,騰訊推出基于Linux系統深度定制的智能教育電腦;2021年618期間,阿里發布40余款教育智能硬件產品,并推出首款家庭學習智慧屏產品天貓精靈E1;2021年7月,科大訊飛發布AI學習機T10高端旗艦新品。
失意的教培機構也找到了豁然開朗的轉型目標。去年1月,松鼠AI推出多款硬件產品,其中包括三款智能學習機;同年2月,掌門教育推出其首款智能學習機;3月,猿輔導旗下斑馬智能學習機G1正式發售。
到了今年,“廝殺”越發激烈。好未來在今年2月1日正式發布學而思學習機,主打學而思體系與資源;2月6日,科大訊飛推出新品AI學習機T20 Pro,定價竟然高達8999元。
作業幫則在一系列學習硬件的基礎上,于4月25日發布學習平板產品;猿輔導緊隨其后,在5月30日發布智能硬件小猿學練機,主打墨水屏和學練一體,從練習場景切入市場。
在家長最為看重的內容配置方面,各大品牌也是使盡渾身解數。小度科技推出的P20學習機,內置了覆蓋全學科全學段的學習資源,不僅有課內名師課程,還有課外素質拓展課程;學而思的學習機內置了超1000萬分鐘的優質學而思自研課程,課程內容100%由原學而思老師講授。
學而思學習機
更“卷”的是,除了搶奪教輔內容資源,學習機還在拼健康、拼AI,秀內功。比如,步步高的超大屏學習機M3不僅使用了二代光刻類紙護眼屏,還搭載了多重AI護眼系統,以保證孩子用眼健康;科大訊飛AI學習機T10采用13英寸高清護眼全面屏,搭載四顆護眼傳感器,可檢測環境光色溫自動進行調節,并在孩子出現不當坐姿、用眼過近時進行提醒。
對AI功能的強調,則是實現差異化競爭的關鍵。具體來看,作業幫自主學習機具備AI精準學習診斷功能,能夠根據一套試卷快速診斷學生薄弱點,并根據AI算法推薦錯題,強化薄弱知識點;科大訊飛的AI學習機T10同樣內置了AI精準學習系統,能夠檢測出孩子的學習薄弱項,并進行針對性課程練習。
然而,眼看著學習機的性能越來越多,規格越來越高級,內容越來越全面,但家長卻在越發豐富的選擇面前,似乎更加無從下手了。
03 孩子的未來,能靠學習機“逆襲”嗎?
“步步高、希沃、科大訊飛、學而思,市場上幾乎所有的學習機產品都看了一遍,但是否能夠真的幫助孩子,心里真沒底。”在小紅書上,有媽媽在挑選學習機的攻略筆記里,寫出了自己的糾結,得到了上萬點贊。
大批患上選擇困難癥的家長,擠滿了學習機測評的帖子內 圖/小紅書
這種擔憂切中了無數家長的心聲。仔細對比多款同品牌不同時期更新的產品機型,就能察覺一個微妙的“規律”,大多數產品更新的內容都集中在機型尺寸、分辨率、處理器、攝像頭像素,以及續航等硬件配置上的升級。
反觀新學科內容的補充這類軟配置的提升,并不在重點宣傳中,甚至不乏出現內容難以更新或內容更新不足等問題。但價格卻因此水漲船高,每次的迭代,都是漲價之時。
從回歸學習的本質來說,孩子們并不需要那么高運轉速度、超高清的攝像頭,以及超長的續航能力,反倒有些本末倒置。
最重要的是,雖然學習機宣稱能夠覆蓋3-18歲的年齡段,但每個用戶年齡、具體應用場景都是截然不同的,“千人千面”下孩子個性、喜歡的學習方式也各不相同。
但目前大部分的學習機針對的只是課程本身和學習資源的集合,既做不到針對某一細分年齡段,也不能精準規劃孩子的學習方案、學習路徑,以及真正提供可以幫助孩子提升成績的解決方案,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
比如,步步高X2、小度G16主要提供的是一般學習資源,但在查漏補缺上,學生想要找準自己的薄弱知識點,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茫茫題海”中答題,長此以往,顯然不利于學習積極性 。
都市快報也在去年報道過,杭州某小學的五年級語文老師通過調研得知,班里半數學生家里有智能學習機,但使用頻率和效果完全因人而異,在試過學習機的AI批改作文功能之后,發現機器打分和自己的評判標準有較大差別。
該名老師認為,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語文仍是一門美育型學科,會鼓勵學生在寫作時多一些對生活的觀察和感受,AI更多是在錯別字和語病上“糾正”,無形中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育本就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如何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以及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不可能靠一臺學習機就完成“質變”的。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到底,學習機只是“工具”,而不是逆天改命的“救命稻草”。工具再好,只有適合,才能發揮它的最大價值;外因再強大,也抵不過內因自驅力帶來的力量。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學習機的出現,還是為“科學學習,不走彎路”提供了指導和示范作用。學習機的未來,既有挑戰,也有機會,一切皆有可能。
參考資料:
1.潮汐商業評論《學習機,駛入快車道?》
2.極點商業《網課時代告結,入門級學習機競爭回歸本質》
3.劉曠《拼內容、重健康、卷AI,學習機戰火不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