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旭
界面新聞編輯 | 翟瑞民
臺風“海葵”登陸后,給福建省多地帶來強降雨,其中,福州市持續性強降雨突破歷史極值,導致城區內澇嚴重。截止目前,持續強降雨致福州多地3.6萬人緊急轉移,直接經濟損失約為5.521億元。
據福州市氣象局消息,臺風登陸后,受“海葵”臺風后部云團影響,福州出現持續性強降雨。根據統計,9月5日21時至6日5時,全市共有8個縣(市、區)50個鄉鎮降雨量超過100毫米,其中7個縣(市、區)925個鄉鎮降雨量超過250毫米,最大為倉山區蓋山鎮439.7毫米。
與2005年“龍王”臺風對比,9月5日福州烏山國家氣象站3小時雨量達203.1毫米,6小時雨量達240.4毫米,突破了福州本站3小時和6小時最大雨量紀錄(原記錄為2005年10月2日龍王臺風,分別為185.0毫米和192.7毫米)。本次降水過程短歷時、強降水的極端性更加突顯,遠強于“杜蘇芮”臺風。
據東南網消息,9月4日至6日,廈門市也連續3天出現大暴雨天氣(4日119.2毫米、5日108.0毫米、6日截至9時109.2毫米,創廈門站1953年有觀測以來,大暴雨持續天數最長紀錄。此外,4日至6日9時累計降水量336.4毫米,突破9月過程降水量最多紀錄(原紀錄268.1毫米,出現在1989年20日至23日)。
福建省氣象臺已連續發布“暴雨預警Ⅰ級”。福建省氣象局首席預報員林小紅表示,這次的強降水主要是由于北方有冷空氣南下,與“海葵”北側的東南氣流相互作用,激發出了長而強的暴雨云團,這條暴雨云團正好在東南氣流的引導下,形成“列車效應”,不斷地經過福建省中部沿海上空。
所謂“列車效應”,是指有多個對流云團依次經過某地時,其所產生的降水量累積起來,就會導致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就像人站在一節節經過的列車面前一般,接連不斷地感受到一節節車廂經過時帶來的巨大聲音和沖力,影響效果不斷疊加,導致災害加劇,易發生城市內澇、山洪、地質災害等次生災害。
據福州市防汛抗旱指揮部9月6日消息,福州全市420座水庫有49座超過汛限水位,梅溪、大樟溪、敖江出現超警。因強降雨持續時間長、強度大、內河河水頂托、河道滿溢等原因,城區共有80余處積水(包含下穿通道12處),路面最大淹沒水深為1.4米,道路下穿最大淹沒深度接近4米。
據統計,截至目前,受災鄉鎮147個,總體受災人員51272人,其中緊急轉移人口36026人,直接經濟損失約為5.521億元。
據@福州應急管理 消息,9月5日,福州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布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稱, 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已啟動防暴雨Ⅱ級應急響應,倡議市民非必要人不出門、車不上路,確保安全。
界面新聞注意到,針對此次臺風“海葵”所帶來的持續性降雨影響,福州交通系統均已調整運行狀態。9月6日,福州火車站動態調整列車開行方案,所有旅客列車停運,其中福州站停運旅客列車118對,福州南站停運旅客列車101.5對。同日,福州地鐵發布公告稱,為保障廣大乘客的出行安全,自9月6日6時30分起,福州地鐵全線網車站暫停運營服務。另外,為保障廣大乘客的出行安全,自9月6日6時30分起,福州市區公交線路臨時停運,具體恢復時間將結合道路通行情況另行通知。
福州市教育局也宣布,考慮到學生的交通出行安全,經研究決定,9月6日全市中小學校(含中職學校)、幼兒園、培訓機構停課、停學一天。
界面新聞從應急管理處獲悉,9月5日,國家防總辦公室、應急管理部組織防汛防臺風專題視頻會商調度,部署重點地區防汛防臺風工作。目前,國家防總繼續維持針對廣東、福建兩省的防汛防臺風三級應急響應。
會商強調,南方重點省份要繼續做好強風暴雨防范應對,緊盯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質災害和城鄉內澇等薄弱環節,強化中小水庫、“高位”塘壩、薄弱堤段安全管理,落實直達基層責任人的臨災預警“叫應”機制,嚴防次生災害,果斷轉移受威脅群眾,高效做好搶險救援應急處置,確保人員生命安全等。
9月5日上午,福州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林寶金在召開防汛防臺風視頻會議時同時強調,要嚴防發生次生災害,加強對小山塘、小水庫、小海堤以及低洼易澇點、高邊坡、廣告牌、建筑塔吊等巡查排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置,果斷轉移人員,切實消除風險隱患;要做好災后秩序恢復工作,妥善安置受災群眾,抓緊修復電力、交通、通訊、供水等設施,組織專業隊伍做好災后衛生防疫,確保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中央氣象臺9月6日6時繼續發布暴雨黃色預警稱,預計,9月6日8時至7日8時,福建東部和南部、部分地區依舊有大到暴雨,其中,福建東南部沿海部分地區有大暴雨(100-18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