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每日人物社
如今,有的家長選擇一對一,這樣更安全、更隱蔽。但一對一畢竟太貴,有些老師會讓家長們自行湊夠三五個人,歸攏到一個時間段補課。就這樣,“湊小課”開始在家長圈子中流傳開來。王雨總結了湊課成功的要義:找老師、找同學、找場所。老師最好找上過課的,能省去試課的時間成本;同學要找成績相差不大的,否則進度難統一;場所則要多方協調。
帶孩子補課的家長們,連偶遇也保持默契。在補課的小區樓下,碰到誰都不算稀奇。有一回,王雨送孩子去老師家里補課,在小區樓下,還碰上了老師送自己的孩子出去補課。倆人只打了個招呼,放學時間,孩子往外送,“不用問,肯定是去補課”。
文 | 曹婷婷 陳奕寧
編輯 | 易方興
運營 | 圈圈兒
補課游擊戰
對上“暗號”,王雨松了口氣。
80后的她帶著女兒盧月,開車穿過幾條街,最后停在菜市場附近。穿過小路,走到約定好的超市門口,一個穿藍上衣、黑褲子的年輕女孩已經等在那里。湊夠幾個學生,王雨目送女兒進了巷子里的側門,是一家賓館,“還要刷卡才能進”。
女兒在這里補習物理。為了避免引人耳目,補課的地點“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哪里都能補。
如今,為了能隱蔽且成功地補到課,你有時候很難想象,現在的家長和孩子需要付出怎樣的代價。比如,在安徽,王雨認識的孩子還在地下室補過課。那個場地沒有衛生間,學生們為上課做的準備,還包括提前兩小時不喝水。而王雨的女兒也曾在狹窄的居民樓里補課,老舊的空調難以負擔三十多個人,上完課出來,有孩子差點中暑。最戲劇的補課地點,是一家劇本殺的房間。若是碰到有人來檢查,大家就收起課本和試卷,攤開劇本佯裝游戲。
補習班選址越來越刁鉆,像是在全國各地上演的游擊戰。
在惠州,24歲的甘鹿仍然記得送弟弟上補習班的經歷。車只能停在公園旁邊,再步行走到一處寫字樓,一樓的玻璃門上,沒有張貼任何培訓宣傳,“你根本不會把這個地方跟補習班想象在一起”。
還有一次,她送弟弟去學校對面的居民樓補習。機構租用了小區底商,正門是關閉的,只能走側門。要先穿過一條小道,走到盡頭,再拉開鐵柵欄,才能進入補習數學的教室。她不理解上補習班怎么像捉迷藏一樣,弟弟告訴她:“被發現了會被舉報?!?/p>
老師也一樣找不到路。在廣西,大學生林小樹有一回去輔導機構當老師,這家機構隱藏在人們平日買菜的必經之路上。這是一棟極普通的自建樓,抬頭能看到上面寫著“房屋出租”。林小樹繞到房子背面的小門,上到二樓,里面并排有四五個房間,便是機構的教室了。
“你就站在各個小區門口,背著、拎著書包的,家長騎電瓶車的,來來回回的全是補課的孩子?!币嬲J究竟是小區住戶,還是前來補課的學生,王雨覺得很簡單,“誰會一大早背著書包從外面進來呢?”
▲ 圖 / 《她們的階級》劇照
這些變化都發生在2021年之后。
王雨算了一筆賬,原先在機構上大課,每個月補課費用在3000元左右。后來許多機構關門,上課人數減少,補課風險增大,為了維持收益,每個家長付出的費用更多了。
如今,有的家長選擇一對一,這樣更安全、更隱蔽。但一對一畢竟太貴,有些老師會讓家長們自行湊夠三五個人,歸攏到一個時間段補課。就這樣,“湊小課”開始在家長圈子中流傳開來。王雨總結了湊課成功的要義:找老師、找同學、找場所。老師最好找上過課的,能省去試課的時間成本;同學要找成績相差不大的,否則進度難統一;場所則要多方協調。
帶孩子補課的家長們,連偶遇也保持默契。在補課的小區樓下,碰到誰都不算稀奇。有一回,王雨送孩子去老師家里補課,在小區樓下,還碰上了老師送自己的孩子出去補課。倆人只打了個招呼,放學時間,孩子往外送,“不用問,肯定是去補課”。
有些謹慎的老師,還會囑咐來補課的學生們:“不要坐電梯,盡量走樓梯?!痹蚴请娞萦袝r候人多,擠到鄰里鄰居,一個不高興,就可能被舉報了。末了還要加上一句,“不要談論補課內容”,學生們低調地來來往往,像是知識世界的偷渡者。
線索與金錢
這幾年,學科類教培機構大量關閉,但矛盾在于,需求并不會因此斷絕。
王雨記憶中,在前兩年,她收到許多消息提示,上面詳細列舉了各種舉報違規補課的電話。檢查團駐扎在當地。一切線下的補習都停止了,有的機構選擇了退錢,有的機構則悄悄轉成了線上網課。
這種時候,線索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
要補到課,光靠花錢不行。家長們還需要人情往來,獲取寶貴的開課信息。這極度依靠家長是否消息靈通,是否加入了補課的“圈子”。
王雨從來不找女兒的同班同學家長打聽消息,“有競爭關系是不會告訴你的”。她通常找比自家孩子年級更大的家庭打聽。平時為了聯絡感情,她會主動發出吃飯、下午茶的邀約。如果對方婉拒,她也記得在上門時買一盒上好的茶葉。
這些開支,王雨絲毫不計較,“能順利找到補課的老師,我也很感激他們”。她覺得,有些學生是真的輸在起跑線,家庭的財力、父母的智商、情商等等,都或多或少地影響著孩子的學習成績。
畢竟連補課,也有門檻。王雨認識一位補課資源尤其豐富的家長,孩子在當地最好的高中就讀。這位家長給她推薦過幾次家教,都是頗有名氣的老師。有一回,一個老師上來就表示,只收年級前五十名的孩子,王雨覺得很氣憤,她當下就懟了回去:“這么優秀的孩子到哪里都很優秀,誰給你的勇氣只收前五十名?”
但她只能接受補課市場現狀。補課的人太多,好老師供不應求。那天,一位熟識的家長發給她一段聊天記錄。那位家長孩子中考考了740多分(滿分780分),屬于很優秀的成績,找到當地一位小有名氣的老師補課,但老師的反應是“你有說過他要來上課嗎?你有問過我還想不想接受嗎?!”
家長只好回復:“明白您的意思了,我家高攀不起您。”
▲ 圖 / 劇《小舍得》
造成這種情形,也與一些機構的主動選擇有關。
25歲的陳逸杰,曾在浙江的小縣城創辦了一家培訓機構,但只存活了短短四個月,最后以虧損15萬告終。后來,他還去看過曾經開培訓機構的地點,一樓變成了理發店,二樓變成了超市。
而他自己,研究生畢業后找了份運營工作,他的副業,又干起了家教。
不過,他也有認識的朋友,這些年一直都在經營補習班。比如,他曾經任職過的一家機構,初時在居民樓里起步,經過幾年積攢,擁有了帶門臉的三個校區,結果現在,這家機構重操舊業,又回歸了居民樓。
就像這樣,檢查團前腳一走,補課的火苗就繼續燃燒。
而除了家長們這端的努力,補課機構也會精準地將魚餌灑向家長。
北京的家長許蕾也發現,在以教培出名的某寫字樓前,過去狹窄的單條車道上,一到晚上就堵車,現在變得暢通許多。
但這種暢通只是表面上的。一個多月的暑假,就有四家機構邀請許蕾試聽課程,位置都在她家附近的寫字樓。狹窄的格子間里,機構宣稱“什么樣的老師都能找到”,還配有專門的自習室,課費為五百到六百一小時。這一價位對應的往往是專職的教培老師,在職老師的價格還會翻倍。
機構想讓許蕾一次性付清課程費用。課時按十的倍數打包,買的課時越多,價格越優惠。
許蕾算下來,這些錢幾乎可以買一輛小汽車。她也曾聯系幾位大學生家教,但他們下學期的課程都已全部排滿。
“不補怎么辦?”
每個現在依然選擇補課的家長,背后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無法回避的競爭。
在很多家長看來,升學之路更像是競爭之路。一到暑假,“滿大街奔波的都是上課的孩子和接送的家長”。王雨坦言:周圍補課補到瘋狂,我之前覺得我是一個很有想法的家長,最后還是被現實打敗了,我就覺得不補課就心里不踏實,大家都在補,不補怎么辦?”
她的女兒盧月,小學時成績優異,加上自己也能教孩子,沒想過補文化課,給女兒報的都是藝術培訓。臨到小學畢業,她才給女兒報名了一門小升初數學銜接班。
上初中后,第一次月考,盧月排在全年級七十多名。很快,沒上銜接班的弊端開始暴露,女兒的成績一路下滑,到了年級兩百多名。
王雨各種原因都考慮了,是不是孩子不適應科目增多,是不是別人上了全科銜接班,孩子短暫落后。但盧月著急了:“一下孩子就覺得自己從學霸變成學渣了?!敝蟮囊惶?,盧月主動找到王雨,要求補課。
也有一些孩子,成績沒有下滑,已經在擔心落后。
剛升上初二不久,許蕾的女兒康圓就提出要參加補課??祱A一直是班上的前幾名,補課原因是“周圍幾乎所有同學都在補”。
當時,許蕾正在幫女兒謄寫一本歷史筆記,她迅速意識到上面的知識點已經被老師精簡過。這本筆記來自康圓的同學,一位擁有全科家教的男生??祱A說:“如果我不補的話,可能會落后?!?/p>
“別人都在補?!睅缀醭闪艘痪淠е?。王雨有時候和家長們聊天,聽到誰又報了好幾門課,她聊完會焦慮好幾天。
焦慮起因于無奈。在當地,補課的氛圍已經席卷到學校,許多老師默認學生們會外出補課。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家長也覺得學校里,“簡單的不會教,難的不愿意講”,補課似乎真的成為了一件不參與就落后的事情。
▲ 圖 / 劇《小舍得》
還有一件政策難以規避的現實:學校老師也會外出補課。足夠高的收益誘惑下,自然會有人鋌而走險。王雨聽說,有些老師放學鈴一打,就從后門離開教室,“因為他還要去給學生補課,他也要掙錢去”。學生們熬夜補課,老師也熬夜補課,“大家第二天還有沒有精力好好上課?”王雨覺得,一切也沒什么改變。
造成的結果就是,到了初二,盧月幾乎每門課都在上補習班,每天完成各種作業后,就到了夜里十一二點。
之所以作業做到如此晚,是因為每周一到周五,除了學校的作業之外,還得擠出時間做補習班的作業,“因為周末要補課,所以沒時間做,補習班也會布置作業”。實際上,王雨內心也是矛盾的,她心疼女兒:“我說這樣不行,咱們別把身體搞壞了,可以減少一兩門課?!?/p>
不過,女兒回應得很堅決,展現了要把補課進行到底的決心:“媽媽你是舍不得錢嗎?我補的這幾門課在班上不算多?!?/p>
最后,到了初三,就連體育,王雨也給女兒報了班。“比如擲實心球,需要用巧勁,學校平時不怎么練,只在考前扔幾個,那考試怎么辦?”
廣東的家長孟秋有一樣的感受。在她的個人觀念里,“學校的老師上完8個小時的班可能工作就結束了,他才不管你小孩上不上得了高中……那些東西都是靠我們作為父母來考慮的?!?/p>
她的大兒子在一所公立初中讀初三,沒有晚自習,早早就放學回到家。但當地不少私立初中,已經給初二的學生安排上了晚自習。后來,學校連英語暑假作業都沒留,“你說我自己不給小孩布置,不給他上點課,不讓他寫點題目,那他怎么參加中考?”這些都成為她給孩子補課的原因。
競爭平等地吞噬每一位家長。即使在北京,許蕾的壓力也不小。她在一個雞娃最嚴重的區域工作,見證著許多名校畢業的博士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成績要求極高。她還發現,學校的“點招”考試正悄悄回歸。家長們徹夜開著手機等待電話,學校以“端午龍舟賽”的名義召開奧數考試。曾經禁止在假期開班的錄播課也逐漸浮上水面,課程名字都很抽象:“秋季自招S班”“拓展延伸課”“春銜秋目標A+”。
她只能選擇給孩子補課——這是她的個人選擇,跟政策無關。
補習班之后
對絕大多數普通家庭而言,補課到頭來,最后都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但真正得到了什么,效果卻很難衡量。
如此補課兩三年,王雨算了一筆賬,總花費20萬起。最貴的一筆就是中考前的“一對一”補習班。一個小時五六百塊,兩門課,上了一個月,花了一萬多塊,比王雨一個月的工資還高。
今年6月,她女兒盧月參加了中考,但“沒發揮好,最后中考的成績是她最差的一次”,女兒排在年級300多名,全區前1500名,最后考上了當地第三梯隊高中的實驗班。
接下來,開學的第一個周一,王雨就被高昂的高中補課費用嚇到了。一對一補課,2000塊一個小時。一次飯局,有認識的家長告訴王雨,一年給孩子補課就花了二十萬。
在這座三線城市,王雨和丈夫年收入合計能有二十多萬,已經遠超當地的平均工資,但還是“存不下錢”。為了給孩子補課,家里的車壞了很久,她只能去修一修,舍不得買新車;以前用上千元的護膚品,現在買幾十塊的面膜。
如果不補課,會不會后悔?王雨說:“一般家長不會認為是自己孩子不聰明,如果人家(學習)好,還知道人家補課,就會認為,是自己孩子沒補課沒跟上?!?/p>
但補課不是高分的保險鎖,一些補課的老師,也會對如今的補課方式產生質疑。
比如,僅僅過去三天,老師林小樹就決定從教培機構辭職。她的教課體驗極差,狹小的空間里,10個學生擠在一起,黑板大小只有學校里的四分之一,需要頻繁擦去板書才能完整抄寫一道例題?!澳闵踔敛荒芊臥PT,這里沒有任何科技的痕跡”。林小樹有時覺得,這里不是補習班,而僅僅是關住孩子們的籠子,讓他們假期不能亂跑、有事可做。
王杉杉也做過家教。她拿著研究生錄取通知書走在小區里,學校的名字印在快遞袋上頗為顯眼。一位家長湊上來找她搭話,逐漸從夸贊她考上好學校,轉移到自家孩子成績堪憂,最后邀請她上門一對一輔導,按照每小時130元收費。
在補課中,她印象最深的,是孩子不停打哈欠的臉,透著熬夜打游戲之后的疲倦。于是她會時不時停下來,像曾經被告誡的那樣,重復著“你知道高中競爭壓力多大嗎”“你要考到全省多少名才能上一個好學?!薄?/p>
▲ 圖 / 劇《小舍得》
迷茫的臉有一瞬間驚醒,又逐漸跌回夢中。原定的一周五次課也沒有完成,總是上兩天休息兩天。
唯一無法停止的,只有焦慮,以及焦慮催生之下,千方百計尋找到的補課老師。
不過,的確也有家長和孩子,在這種競爭之中取得了成果。
比如,在“小中考”里,許蕾的女兒康圓就取得了幾乎滿分的成績。但是,許蕾也說不清這是機構的功勞,還是女兒努力的結果。從卷子的高分,到卷子的滿分,許蕾有一種孩子們正在變成做題機器的錯覺:“誰也不能保證一點也不出錯,這不就是電腦嘛?!?/p>
不過,女兒成績優秀,這給她打了強心劑,她只能繼續承擔昂貴的補課費——她知道自己還無法停止,女兒也一樣。
(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李清揚、金葉露對本文亦有貢獻)
每人互動
你怎樣看待家長們的補課游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