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內卷”下尋出路:順豐控股搶灘港股,難掩國際化焦慮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內卷”下尋出路:順豐控股搶灘港股,難掩國際化焦慮

機遇與挑戰并存。

文|全球財說 蔣舟

作為國內最大的綜合物流企業,在A股借殼上市6年多的順豐控股(002352.SZ),或將迎來赴港二次上市機會。

物流企業暗潮洶涌,“交戰”港交所

2020年時,關于“順豐控股考慮在香港IPO,募資50億美元”的傳聞不脛而走,而彼時的順豐控股似是對赴港上市的意愿并不大,專門發布一紙澄清公告,明確表示“沒有赴港上市計劃”。

時過境遷,當2023年市場再次傳出順豐即將赴港的消息時,順豐一改此前堅決態度,選擇緘默處理。不出意外,8月初順豐控股正式宣布赴港二次上市計劃,并于當月末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文件。

對于順豐控股關于赴港上市一事態度上的轉變,市場其實并不意外。

時間在變,人也在變。就拿阿里來說,曾經“永遠不做快遞”的宣言越來越模糊,在“菜鳥”成立十周年之際,不僅宣布將啟動“菜鳥”上市計劃,預計在未來12-18個月內完成,還親自下場做了自營快遞品牌“菜鳥速遞”。據知情人士透露,菜鳥選擇的上市地也是香港,預計將于第三季度提交上市申請。

回顧近幾年國內物流企業,似乎各家都在較著勁變革,且不謀而合的相聚在香港資本市場。

2023年5月,樂艙物流在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是繼其于2022年10月遞表失效后的再一次申請。緊接著,主打下沉、低價的極兔速遞于6月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文件,擬募資5億至10億美元。而這家來自印尼的物流企業,只用了短短三年時間便以“黑馬之姿”搶占約10.9%的中國市場,超過順豐10%的市場份額,可見實力不容小覷。

除上述擬上市的企業外,京東物流、中通快遞、安能物流,以及順豐集團旗下的順豐同城、嘉里物流等物流企業均已在港股成功掛牌。

深究原因,國內物流企業掀起赴港上市潮,不僅是大勢所趨,亦是形勢所迫。

“內卷”下尋出路:走向國際,急不可待

根據各家物流企業最新披露的7月經營數據顯示,2023年7月,申通單票收入同比下滑11.16%至2.15元;圓通速遞單票收入同比下滑9.02%至為2.33元;韻達股份單票收入同比下滑12.35%至2.2元;順豐控股“速運物流”業務單票收入為16.73元,同比增長4.43%,但如不含已售賣的“豐網速運”的情況下,同比下滑5.32%。

行業整體單票收入減少,難免讓人嗅到一絲“價格戰”的氣息,“以價換量”讓眾物流企業痛不欲生。

順豐控股作為國內唯一一家年營收額超2000億元的快遞企業,近幾年營收增速明顯趨緩。2020年至2022年,順豐控股營收增速分別為37.25%、34.55%、29.11%。同時,公司毛利率也在下滑,由2020年16.35%降至2022年12.49%。

2023年上半年,順豐控股實現營收1243.66億元,同比下降4.38%;歸屬凈利潤41.76億元,同比增長66.23%。這是順豐控股自2017年上市以來中報營收首次出現下滑。而同比大漲的凈利潤,也是受近兩年基數較低影響,如拉長時間線來看,實際上順豐控股凈利潤增長的步伐并不明顯。

有業內專家認為,在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中,快遞企業再一次打出“低價”王牌,更像是無奈之舉,并不具有持續性。下半年,如何在價格維度之外找到自己的優勢,將會成為企業的競爭重點。

以順豐控股的特性來看,與其他快遞公司多以鐵路運輸為主不同,順豐擁有較為完善的航空運輸網絡,使其在“時效快遞”領域打造出一條強大的護城河。

在2022年,順豐“時效快遞”業務在中國市場份額就已達到63.5%。而這樣的成果是順豐控股靠著一架架飛機、一座座機場所建起的。截至2023上半年,順豐控股的航空機隊已經達到99架,其中自營的有83架,“時效快遞”業務一度為順豐控股撐起半壁江山。

然而近年來,其時效件收入占比下滑明顯,由2020年的58.2%降至2022年的39.5%。同時,一眾友商齊齊進行時效升級,直擊順豐腹地。

2023年以來,菜鳥、京東物流、中通等多家快遞品牌宣布提速。3月底,菜鳥供應鏈聯合天貓超市在杭州正式開啟“半日達”配送服務;4月初,京東物流上線“云倉達”,將電商配送時效提升至半日達;隨后中通宣布升級標快業務,在66座城市推出“標快送貨上門,承諾不上門必賠付”。

核心業務遭蠶食,順豐控股開始尋求新增量,多次拓展新業務。

2020年,順豐推出“豐網速運”,以加盟模式切入“電商件”領域。但事實證明,精耕于“中高端”領域的順豐似乎并不擅長追求性價比的電商件。2023年5月,三歲的“豐網速運”無奈賣身給極兔速遞,作價11.83億元。

關于出售“豐網”,順豐表示有著自己的考量。在出售公告中順豐控股表示,可以更聚焦國內中高端快遞、國際快遞、全球供應鏈服務、數字化供應鏈服務等核心業務的發展。

但這并不意味著,順豐控股放棄了電商件市場。順豐表示,將持續打造電商類快遞產品,主打的“電商標快”產品穩健增長,可以滿足客戶在中高端經濟型快遞市場的多元化需求。

不過,與京東物流、菜鳥相比,順豐控股的背后并沒有一個強大的自有電商平臺支持,雖然有過多次嘗試自建平臺,但最終多以關停或下線結尾。2023年7月,順豐在小程序默默上線了“好物直播”窗口,開啟直播帶貨,品類主要是生鮮水果等助農產品,又是一次新嘗試。

如同京東集團發展物流產業一樣,從賣貨到送貨,無非是砸錢做基建建倉庫。對于順豐控股來說,從送貨到賣貨,無疑是地獄級難度。

無論如何,國內快遞行業的利潤空間不斷縮窄已是既定事實,走向海外似乎成為各大物流企業目前的共識。

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本身對于快遞行業認可度就比較高,深受投資者和機構青睞,對于正想方設法推進國際化戰略的物流企業們而言,無疑是一方寶地。這或也是為何如此多企業齊聚港交所的原因之一。

順豐控股CEO王衛在8月召開的股東大會上就明確表示,順豐港股上市是出于國際化的考慮。“很多企業在經營流動,順豐在國際化上要抓住機遇,不能比友商走得慢。如果拿到機會就有很好的發展,否則我們發展步伐肯定會慢于其他友商。”

或為表決心,王衛甚至以“以便騰出更多時間于順豐集團的物流業務上”為由,在近期辭去“順豐房托”董事會主席一職。同時,在此次順豐控股招股書的募資用途中,就有一項為“加強順豐控股的國際及跨境物流能力”。

國際化受阻?機遇與挑戰并存

走向海外已成共識,而順豐控股的相關布局其實早已開始。

順豐選擇的切入點就是東南亞市場。“中國--東南亞貿易鏈”作為亞洲規模最大、增速最快的貿易鏈之一,貿易量占2022年亞洲洲內跨境物流支出的24%。對于順豐來說,拓展全球業務的第一步就是聚焦和鞏固東南亞業務。

2021年9月,順豐控股以175.55億港元的價格收購嘉里物流(00603.HK)51.5%的股權,以加強在貨運代理及供應鏈管理業務方面的能力。

憑借嘉里物流在東南亞深耕多年積攢的物流網絡,順豐控股“出海”也搭上了順風車。2021年10月,順豐控股將“供應鏈”業務更名為“供應鏈及國際”業務,主要包括公司的供應鏈、國際業務板塊,以及嘉里物流板塊,該業務營收額由2020年134.16億元增至2022年899.17億元。

尤其是2022年,在其他業務板塊營收增幅全部低于前一年的情況下,只有“供應鏈及國際”業務的營收增幅高于前一年,高達124.91%,成為能帶動順豐控股營收的最大變量。在近兩年順豐控股增幅逐年趨緩的背景下,被給予厚望。

不過,順豐控股的“供應鏈及國際”業務在2023年卻沒有延續前兩年的大放異彩,在2023上半年成了唯一收入下滑,且呈虧損的業務板塊。營收同比下滑36.31%至288.57億元,凈利潤轉虧至-3.08億元,上一年該數據為16.89億元。

順豐控股給出的解釋是,由于國際空海運需求及運價從2022上半年的歷史高位大幅回落至三年前市場常態化下的水平,從而影響2023年上半年公司國際貨運及代理業務的收入同比。

供應鏈及國際業務的失利,使順豐控股在2023年上半年出現自A股上市以來首次營收負增長,同比下滑4.38%。

不過,以順豐控股近期的動作來看,似乎并沒有受不太穩定的國際行情所影響,依舊不斷加大投資力度。比如入股擁有海外客戶資源以及東南亞、中東、南美末端網絡的極兔速遞,根據極兔此前披露的招股書顯示,順豐持股1.54%。

除此之外,2023年7月,順豐控股計劃繼續“加碼”嘉里物流,以2.5億港元收購嘉里物流旗下于亞太地區及歐洲從事快遞服務的若干附屬公司。不過根據嘉里物流2023年半年報,營業收入同比下降47%至253.15億元,核心純利同比下降85%至3.68億元,經營預警已響起。

事實上,對于物流企業來說,搭建完善的干線與末端網絡才是構建核心競爭力之本,快遞行業勢必會掀起一場有關基礎設施建設的比拼賽。即便如順豐控股,在國內航運領域已形成“護城河”優勢,但面對跨境業務這塊難啃的骨頭,投資、收購,以及基建搭建都需要大量的財力來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順豐控股在2021年進行過一次200億元的定增募資大項目,用于產業升級,不過目前這筆錢已差不多消耗殆盡。

根據2023年8月披露的募資使用情況公告顯示,截止2023年6月30日,順豐控股尚未使用的募集資金為人民幣16.64億元,連同累計收到尚未使用的銀行利息、理財收益人民幣2.34億元,合計18.98億元。

據相關媒體報道,此次港股IPO順豐控股預計募資金額規模在20億至30億美元。順豐控股招股書顯示,募資用途依舊聚焦在全球化布局以及基礎物流設施的建設上。

其實,對于已經踏上國際化道路的順豐控股來說,未來的星辰大海是成為全球頂級快遞物流服務企業,而對標對象應該是聯合包裹(UPS)、德國郵政敦豪(DHL)、聯邦快遞(FedEx)這些真正的國際物流巨頭。

而從國際快遞業務看,目前近9成的國際快遞市場業務已被“國際三巨頭”所壟斷,國內快遞企業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聊勝于無。無論是體量、業績增速,還是服務多元化,都存有一定差距。目前,UPS的市值已超14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已超萬億元,而順豐控股市值只有2000億元左右,只有UPS的五分之一。

總的來看,即便順豐控股順利登陸港交所,未來所面臨的挑戰也是只增不減。

就現階段,在國內物流企業的鏖戰中,努力發揮國際業務方面潛力的同時,還能在同城業務與電商領域加強布局,以應對市場的競爭和變化,或才是順豐控股需要全面衡量與思考解決的問題。

在未來,順豐控股能否從整個國際快遞行業的高度競爭中突圍成功,時間會給出答案。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內卷”下尋出路:順豐控股搶灘港股,難掩國際化焦慮

機遇與挑戰并存。

文|全球財說 蔣舟

作為國內最大的綜合物流企業,在A股借殼上市6年多的順豐控股(002352.SZ),或將迎來赴港二次上市機會。

物流企業暗潮洶涌,“交戰”港交所

2020年時,關于“順豐控股考慮在香港IPO,募資50億美元”的傳聞不脛而走,而彼時的順豐控股似是對赴港上市的意愿并不大,專門發布一紙澄清公告,明確表示“沒有赴港上市計劃”。

時過境遷,當2023年市場再次傳出順豐即將赴港的消息時,順豐一改此前堅決態度,選擇緘默處理。不出意外,8月初順豐控股正式宣布赴港二次上市計劃,并于當月末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文件。

對于順豐控股關于赴港上市一事態度上的轉變,市場其實并不意外。

時間在變,人也在變。就拿阿里來說,曾經“永遠不做快遞”的宣言越來越模糊,在“菜鳥”成立十周年之際,不僅宣布將啟動“菜鳥”上市計劃,預計在未來12-18個月內完成,還親自下場做了自營快遞品牌“菜鳥速遞”。據知情人士透露,菜鳥選擇的上市地也是香港,預計將于第三季度提交上市申請。

回顧近幾年國內物流企業,似乎各家都在較著勁變革,且不謀而合的相聚在香港資本市場。

2023年5月,樂艙物流在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是繼其于2022年10月遞表失效后的再一次申請。緊接著,主打下沉、低價的極兔速遞于6月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文件,擬募資5億至10億美元。而這家來自印尼的物流企業,只用了短短三年時間便以“黑馬之姿”搶占約10.9%的中國市場,超過順豐10%的市場份額,可見實力不容小覷。

除上述擬上市的企業外,京東物流、中通快遞、安能物流,以及順豐集團旗下的順豐同城、嘉里物流等物流企業均已在港股成功掛牌。

深究原因,國內物流企業掀起赴港上市潮,不僅是大勢所趨,亦是形勢所迫。

“內卷”下尋出路:走向國際,急不可待

根據各家物流企業最新披露的7月經營數據顯示,2023年7月,申通單票收入同比下滑11.16%至2.15元;圓通速遞單票收入同比下滑9.02%至為2.33元;韻達股份單票收入同比下滑12.35%至2.2元;順豐控股“速運物流”業務單票收入為16.73元,同比增長4.43%,但如不含已售賣的“豐網速運”的情況下,同比下滑5.32%。

行業整體單票收入減少,難免讓人嗅到一絲“價格戰”的氣息,“以價換量”讓眾物流企業痛不欲生。

順豐控股作為國內唯一一家年營收額超2000億元的快遞企業,近幾年營收增速明顯趨緩。2020年至2022年,順豐控股營收增速分別為37.25%、34.55%、29.11%。同時,公司毛利率也在下滑,由2020年16.35%降至2022年12.49%。

2023年上半年,順豐控股實現營收1243.66億元,同比下降4.38%;歸屬凈利潤41.76億元,同比增長66.23%。這是順豐控股自2017年上市以來中報營收首次出現下滑。而同比大漲的凈利潤,也是受近兩年基數較低影響,如拉長時間線來看,實際上順豐控股凈利潤增長的步伐并不明顯。

有業內專家認為,在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中,快遞企業再一次打出“低價”王牌,更像是無奈之舉,并不具有持續性。下半年,如何在價格維度之外找到自己的優勢,將會成為企業的競爭重點。

以順豐控股的特性來看,與其他快遞公司多以鐵路運輸為主不同,順豐擁有較為完善的航空運輸網絡,使其在“時效快遞”領域打造出一條強大的護城河。

在2022年,順豐“時效快遞”業務在中國市場份額就已達到63.5%。而這樣的成果是順豐控股靠著一架架飛機、一座座機場所建起的。截至2023上半年,順豐控股的航空機隊已經達到99架,其中自營的有83架,“時效快遞”業務一度為順豐控股撐起半壁江山。

然而近年來,其時效件收入占比下滑明顯,由2020年的58.2%降至2022年的39.5%。同時,一眾友商齊齊進行時效升級,直擊順豐腹地。

2023年以來,菜鳥、京東物流、中通等多家快遞品牌宣布提速。3月底,菜鳥供應鏈聯合天貓超市在杭州正式開啟“半日達”配送服務;4月初,京東物流上線“云倉達”,將電商配送時效提升至半日達;隨后中通宣布升級標快業務,在66座城市推出“標快送貨上門,承諾不上門必賠付”。

核心業務遭蠶食,順豐控股開始尋求新增量,多次拓展新業務。

2020年,順豐推出“豐網速運”,以加盟模式切入“電商件”領域。但事實證明,精耕于“中高端”領域的順豐似乎并不擅長追求性價比的電商件。2023年5月,三歲的“豐網速運”無奈賣身給極兔速遞,作價11.83億元。

關于出售“豐網”,順豐表示有著自己的考量。在出售公告中順豐控股表示,可以更聚焦國內中高端快遞、國際快遞、全球供應鏈服務、數字化供應鏈服務等核心業務的發展。

但這并不意味著,順豐控股放棄了電商件市場。順豐表示,將持續打造電商類快遞產品,主打的“電商標快”產品穩健增長,可以滿足客戶在中高端經濟型快遞市場的多元化需求。

不過,與京東物流、菜鳥相比,順豐控股的背后并沒有一個強大的自有電商平臺支持,雖然有過多次嘗試自建平臺,但最終多以關停或下線結尾。2023年7月,順豐在小程序默默上線了“好物直播”窗口,開啟直播帶貨,品類主要是生鮮水果等助農產品,又是一次新嘗試。

如同京東集團發展物流產業一樣,從賣貨到送貨,無非是砸錢做基建建倉庫。對于順豐控股來說,從送貨到賣貨,無疑是地獄級難度。

無論如何,國內快遞行業的利潤空間不斷縮窄已是既定事實,走向海外似乎成為各大物流企業目前的共識。

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本身對于快遞行業認可度就比較高,深受投資者和機構青睞,對于正想方設法推進國際化戰略的物流企業們而言,無疑是一方寶地。這或也是為何如此多企業齊聚港交所的原因之一。

順豐控股CEO王衛在8月召開的股東大會上就明確表示,順豐港股上市是出于國際化的考慮。“很多企業在經營流動,順豐在國際化上要抓住機遇,不能比友商走得慢。如果拿到機會就有很好的發展,否則我們發展步伐肯定會慢于其他友商。”

或為表決心,王衛甚至以“以便騰出更多時間于順豐集團的物流業務上”為由,在近期辭去“順豐房托”董事會主席一職。同時,在此次順豐控股招股書的募資用途中,就有一項為“加強順豐控股的國際及跨境物流能力”。

國際化受阻?機遇與挑戰并存

走向海外已成共識,而順豐控股的相關布局其實早已開始。

順豐選擇的切入點就是東南亞市場。“中國--東南亞貿易鏈”作為亞洲規模最大、增速最快的貿易鏈之一,貿易量占2022年亞洲洲內跨境物流支出的24%。對于順豐來說,拓展全球業務的第一步就是聚焦和鞏固東南亞業務。

2021年9月,順豐控股以175.55億港元的價格收購嘉里物流(00603.HK)51.5%的股權,以加強在貨運代理及供應鏈管理業務方面的能力。

憑借嘉里物流在東南亞深耕多年積攢的物流網絡,順豐控股“出海”也搭上了順風車。2021年10月,順豐控股將“供應鏈”業務更名為“供應鏈及國際”業務,主要包括公司的供應鏈、國際業務板塊,以及嘉里物流板塊,該業務營收額由2020年134.16億元增至2022年899.17億元。

尤其是2022年,在其他業務板塊營收增幅全部低于前一年的情況下,只有“供應鏈及國際”業務的營收增幅高于前一年,高達124.91%,成為能帶動順豐控股營收的最大變量。在近兩年順豐控股增幅逐年趨緩的背景下,被給予厚望。

不過,順豐控股的“供應鏈及國際”業務在2023年卻沒有延續前兩年的大放異彩,在2023上半年成了唯一收入下滑,且呈虧損的業務板塊。營收同比下滑36.31%至288.57億元,凈利潤轉虧至-3.08億元,上一年該數據為16.89億元。

順豐控股給出的解釋是,由于國際空海運需求及運價從2022上半年的歷史高位大幅回落至三年前市場常態化下的水平,從而影響2023年上半年公司國際貨運及代理業務的收入同比。

供應鏈及國際業務的失利,使順豐控股在2023年上半年出現自A股上市以來首次營收負增長,同比下滑4.38%。

不過,以順豐控股近期的動作來看,似乎并沒有受不太穩定的國際行情所影響,依舊不斷加大投資力度。比如入股擁有海外客戶資源以及東南亞、中東、南美末端網絡的極兔速遞,根據極兔此前披露的招股書顯示,順豐持股1.54%。

除此之外,2023年7月,順豐控股計劃繼續“加碼”嘉里物流,以2.5億港元收購嘉里物流旗下于亞太地區及歐洲從事快遞服務的若干附屬公司。不過根據嘉里物流2023年半年報,營業收入同比下降47%至253.15億元,核心純利同比下降85%至3.68億元,經營預警已響起。

事實上,對于物流企業來說,搭建完善的干線與末端網絡才是構建核心競爭力之本,快遞行業勢必會掀起一場有關基礎設施建設的比拼賽。即便如順豐控股,在國內航運領域已形成“護城河”優勢,但面對跨境業務這塊難啃的骨頭,投資、收購,以及基建搭建都需要大量的財力來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順豐控股在2021年進行過一次200億元的定增募資大項目,用于產業升級,不過目前這筆錢已差不多消耗殆盡。

根據2023年8月披露的募資使用情況公告顯示,截止2023年6月30日,順豐控股尚未使用的募集資金為人民幣16.64億元,連同累計收到尚未使用的銀行利息、理財收益人民幣2.34億元,合計18.98億元。

據相關媒體報道,此次港股IPO順豐控股預計募資金額規模在20億至30億美元。順豐控股招股書顯示,募資用途依舊聚焦在全球化布局以及基礎物流設施的建設上。

其實,對于已經踏上國際化道路的順豐控股來說,未來的星辰大海是成為全球頂級快遞物流服務企業,而對標對象應該是聯合包裹(UPS)、德國郵政敦豪(DHL)、聯邦快遞(FedEx)這些真正的國際物流巨頭。

而從國際快遞業務看,目前近9成的國際快遞市場業務已被“國際三巨頭”所壟斷,國內快遞企業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聊勝于無。無論是體量、業績增速,還是服務多元化,都存有一定差距。目前,UPS的市值已超14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已超萬億元,而順豐控股市值只有2000億元左右,只有UPS的五分之一。

總的來看,即便順豐控股順利登陸港交所,未來所面臨的挑戰也是只增不減。

就現階段,在國內物流企業的鏖戰中,努力發揮國際業務方面潛力的同時,還能在同城業務與電商領域加強布局,以應對市場的競爭和變化,或才是順豐控股需要全面衡量與思考解決的問題。

在未來,順豐控股能否從整個國際快遞行業的高度競爭中突圍成功,時間會給出答案。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体育| 紫云| 龙门县| 健康| 嵩明县| 华坪县| 和龙市| 台安县| 垣曲县| 揭东县| 盐津县| 镇雄县| 云梦县| 湖南省| 高尔夫| 彩票| 饶河县| 东阿县| 远安县| 白山市| 福鼎市| 荆州市| 韶山市| 竹山县| 依安县| 巴林右旗| 玉溪市| 临颍县| 偃师市| 定州市| 大化| 永仁县| 鄂州市| 永和县| 凤山市| 措美县| 广州市| 宜春市| 南和县| 祁阳县| 灯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