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馬悅然
此前對未來光伏電池路線沒有明確表態的隆基綠能(601012.SH),在今日業績會上大談對未來技術的看法。
9月5日,隆基綠能舉行2023年半年度業績說明會。在投資者問答環節,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在回答電池技術選擇問題時表示:“前期,隆基一直沒有非常明確地對外界去講(電池技術),但公司內部一直開展著高強度的研發和審慎的論證。隆基綠能在前兩年的擴產上持謹慎態度,主要是基于在技術路線快速變化期對風險的判斷。”
“目前隆基已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觀點,接下來的5-6年,BC類電池會是晶硅電池的絕對主流,包括雙面和單面電池。”鐘寶申稱,高轉換效率的BC電池,將是晶硅技術皇冠上的明珠,整個行業已經準備好了來摘取這顆明珠,BC電池將真正走向市場。
BC電池為背接觸電池。目前,業內討論較多的下一代電池高效技術路線主要包括TOPCon、異質結(HJT)、BC技術等。
太平洋證券研報曾指出,BC結構是一種平臺型結構,能與多種路線結合,兼具正面無遮擋與鈍化層優化的優勢,效率領先于同時代其他晶硅技術路線。
當前,業內對于TOPCon、HJT產業化的討論相對較多,且TOPCon的產業化進程更快。
頭部光伏企業中,晶科能源(688223.SH)最先明確TOPCon技術路線。據界面新聞觀察,近兩年包括跨界者在內的大部分企業,在N型電池擴產上都優先選擇了TOPCon技術。異質結電池效率表現可能優于TOPCon,但存在成本相對略高等問題。
鐘寶申則認為,TOPCon技術仍是過渡產品,和傳統PERC電池相比,效率提升幅度太小,行業技術方面高度同質化,容易出現未賺錢就過剩的現象,且現在已經有這種苗頭。
“今年年底或明年上半年,大概有400-500 GW的TOPCon產能投向市場,投資收益壓力非常大。”鐘寶申稱。
鐘寶申透露,隆基TOPCon的擴產將在明年年底告一段落,接下來的計劃投資項目將全部采用BC類技術。
“隨著BC類電池在市場上的出現,我相信它會逐步取代TOPCon技術。”鐘寶申認為,BC類電池發電性能優異,過去受限于技術實現難度較高、成本難控,才導致市場較小,
2022年11月,隆基綠能推出面向分布式市場的HPBC技術,這是復合鈍化背接觸電池的簡稱。
隆基綠能總裁李振國曾表示,隆基的HPBC是P型TOPCon技術以及IBC技術的融合結果,更大的好處是美觀,可與自然和建筑美學相結合。他認為,未來HPBC技術路線升級版也有潛力做到26.5%的轉換效率。
鐘寶申指出,HPBC技術實際上是行業標志性的轉型產品,意味著有高難度技術、過去很昂貴的產品,開始走向平價市場,未來發展會越來越快。明年,隆基綠能的HPBC PRO版本性能將進一步提升。
據鐘寶申介紹,目前隆基綠能已擴產HPBC產能30 GW ,TOPCon產能為3-4 GW,目前均在產能提升中。
除隆基綠能外,也有多家光伏企業對BC類電池有技術布局。例如,愛旭股份(600732.SH)專注N型BC電池技術,擁有ABC電池及組件產能;TCL中環(002129.SZ)參股公司Maxeon擁有IBC電池技術及專利,近年來也在加速布局。
除了電池技術外,鐘寶申還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今年上半年隆基在美國市場上的表現和預期差異很大,僅銷售產品700兆瓦。
上半年,隆基綠能出現大量減值,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該公司需要對不能進入美國的產品做回退的處理,再發送到其他全球各地。由于此前發售時硅料、產品成本等還處于高位,回運后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因此大量計提減值。
隆基綠能此前發布的公告顯示,今年上半年擬計提信用減值準備和資產減值準備合計20.36億元,減少合并凈利潤19.2億元。
“今年公司在美國市場上產生了巨大損失,對2024年的美國市場持謹慎樂觀的態度,但未制定具體出貨規劃,還在等待美國海關的清晰結論。”鐘寶申表示。
對于行業發展趨勢,鐘寶申稱,并不認可光伏行業下行的說法,光伏仍是目前為數不多還保持著年營收增長萬億元以上的行業。
“光伏還在高景氣狀態,但未來可能會受到電網匹配性的約束,增速相比前兩年大概率回落。”鐘寶申稱。
鐘寶申表示,未來隆基的研發方向主要包括:晶硅BC電池、疊層電池、氫能領域探索以及應用端BIPV產品。
8月30日晚,隆基綠能發布業績公告,上半年實現營收646.52億元,同比增長28.3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1.78億元,同比增長41.63%。
上半年,隆基綠能實現硅片出貨量52.05 GW,同比增長31.37%,其中對外銷售22.98 GW,自用29.07 GW;實現電池組件出貨量29.92 GW,同比增長54.87%,其中組件出貨量26.64 GW。電池出貨量3.28 GW。
截至9月5日收盤,隆基綠能股價報28.1元,上漲3.92%,市值為2130.3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