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summer
當我們談論科技和創新時,男性似乎一直是話題的關鍵詞,例如史蒂夫·喬布斯、馬克·扎克伯格等等。一直以來,女性更多成為了“失語者”的角色,她們在數據及計算中沉默勤懇地工作著,她們在一天的奔波后,又回歸家庭重新成為妻子、女兒、媽媽,她們在成功的獎杯上更多只是一抹輕盈的底色......
事實上,在人類科技文明的璀璨星河中,女性力量不斷閃耀。仰望蒼穹,俯瞰大地,處處都活躍著女性創新創造的身影。
例如,世界上第一位程序員阿達·洛夫萊斯不僅僅是女性代表,同時還是歷史上第一個為計算機編寫算法的人。她曾對計算機的未來發展曾提出過許多令人驚嘆的預言,包括創造音樂、繪畫和寫作等等,這些都是在她所處的時代被認為是不可能的事情。
例如,世界上第一位飛越北極的女性博伊德,在探險之旅中曾發現北極圈海洋下面蘊藏的水下山脈,經由她的探索和冒險,冰川科研又再度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再比如,世界上第一位女航天員瓦蓮京娜·弗·捷列什科娃在1963年乘坐東方6號飛船成功升空,在持續70小時50分鐘的太空飛行期間,極力克服了身體不適、設備故障、心理壓力等諸多問題,在繞地球48圈后有驚無險地重返地球。
可以看到,無論是在浩渺太空,還是那些最具挑戰性的科研崗位,都有女性的身影存在并閃耀。然而,這群肩負推動科技創新重任的女性,一方面在社會層面失語,另一方面還需要面臨生育期和職業發展上升期時間相對重合等困境。
因此,如何讓女性更好地被看見、被賦能、被重視、被支持成為了當下需要探索的新課題。
基于此,TOPHER推出本期特別策劃,希望大家能夠看見更多的女性科創者為推動歷史發展所付出的「她力量」,以及為眾多產生職場與家庭平衡焦慮的女性,帶去更多鼓勵及信心。
PART 1 沖向太空的女性
女性開始承擔越來越多的社會責任。她們不再是以往單一的形象,她們愈發立體、富有情感、兼具社會責任感、同時還具備超強的專業素養,而這一切離不開女性自我要求的提升和完善。
與男性相比,女性似乎更加具備堅持和韌性,正是這種強大的內核驅動力使她們愈發耀眼。
如果說,女性地位的提升是一部漫長而仍未完結的史詩。那么,由娜塔莉亞·霍爾特(Nathalia Holt)所撰寫的《讓火箭起飛的女孩》一書中描繪的,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JPL)女性計算員的形象,則為這篇偉大的史詩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當時,男性占據職場主導地位,僅僅只有20%的女性走出家門工作,她們因為懷孕或許就會面臨解雇的困境,眾多職業女性的生活在時代背景之下似乎難上加難。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JPL)招募了一群年輕女性來完成所有關鍵的計算工作。她們打破了女性只能從事無關緊要的文秘工作的固有印象,從計算員到程序員,再到科學家與工程師,這群女性在歷史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本書如同一顆封存完好的時間膠囊,使我們浸入半個世紀以來的技術革新、航天事業、美國社會文化和國際關系之中,也讓人們得以感受女性在母親身份之外的,更為理性、閃光的職業女性形象。
很多人的刻板印象則是,在NASA的早期歷史上,女性只能承擔無關緊要的文秘工作,但這群女孩卻推翻了這種固有印象。從計算員到程序員,再到科學家與工程師,她們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導彈飛上天空,火箭飛越太平洋,美國第一顆衛星的發射,月球任務和行星際探索任務,都離不開她們的計算和程序。
同樣身為女性的科學家娜塔莉亞·霍爾特敏銳細致地在本書中為讀者刻畫了這群女性身為母親、科技工作者多重身份的光輝與挑戰。走進她們的工作和生活,我們將看到火箭研發和太空探索計劃的成敗得失,也會看到她們隨著技術發展而產生的個人成長,還能看到她們對生育可能中斷職業生涯的擔憂和身為在職母親的分身乏術。
本書既是一部科技領域女性的生命史,也是一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發展史和人類太空探索史。多層次的科技領域女性群像刻畫讓我們了解到女性對創新和進步同樣重要,這些身處前沿科技領域的女性,讓“個人的一小步”成為可能。
2013年,娜塔莉亞·霍爾特組織了本書主人公——噴氣推進實驗室計算員的重聚。如同敘事電影的尾聲,后記中描寫的這次重聚雖有歲月已逝的傷感,但更充滿著溫情和力量,這也是這部從個體生命出發、以群體傳記形式表現的噴氣推進實驗室發展史的基調。
與探尋她們的生命、成長和自我實現同樣重要的是,霍爾特將鮮活的個體生命置于時代語境中,讓人們得以感受與思考人、科技和社會之間的關系。此外,在給予太空競賽幕后的計算員應有的承認的同時,《讓火箭起飛的女孩》也激勵著在今天有志于從事科技工作的女孩們。
圖片來源:九州出版社
薦書:《讓火箭起飛的女孩》
作者:[美] 娜塔莉亞·霍爾特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品方:后浪
PART 2 解碼生命的女性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珍妮弗·杜德納和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兩位科學家,獲獎原因是她們開發出基因組編輯方法,提出一種被稱為CRISPR-Cas9的方法,該方法可用于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
這一獎項不僅僅是對一項成就的認可,似乎也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一方面,CRISPR之所以是繼DNA結構后最為重要的發現,這些基因剪刀將生命科學帶入了新時代。另一方面,這標志著有史以來第一次有兩名女性共同獲得了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
如今,以CRISPR-Cas9為代表的基因編輯技術已成為生命科學領域的關注焦點。這不僅是一場生命科學的競賽,也讓人類開始審視這場生命科學革命所引發的問題。編輯自身基因會對社會多元化產生何種影響?我們應該編輯自身基因,以降低感染致命病毒的風險嗎?
這些問題或許可以在《解碼者》中找到答案,由沃爾特·艾薩克森撰寫的這本書籍講述了珍妮弗·杜德納和她的合作者、競爭對手的故事、CRISPR專利之爭、基因編輯引發的倫理問題、生命科學的競賽及人類的未來等,讓人類了解到生命的起源和重寫生命的密碼。
值得注意的是,艾薩克森一直在為知名人物撰寫傳記,包括史蒂夫·喬布斯、列奧納多·達·芬奇及珍妮弗·杜德納,這些人物都有一個共同點:好奇心。可以看到,它是驅使人類創新和前進的動力,也是人類如此幸運的重要原因。
從珍妮弗·杜德納的傳記中,我們不僅能縱觀CRISPR-Cas系統的前世今生,更重要的是看到了科學家的韌性。對科學的執念意味著不斷對未知發起挑戰,時刻醞釀新的突破,而這最終將引發人類未來的巨大變革。
書中用了許多重要的段落,闡述女性科學家在各個歷史階段的處境,即使在強調平權的當代社會,女性科學家也還是存在性別上的弱勢,值得大家去正視、討論和持續改善。與此同時,作者在書中展示了科學研究的另一番魅力。
令科學工作者欣慰的是,在傳記中關于基因編輯的相關倫理道德的討論,是基于科學原理的,且對未來的狀況持有樂觀態度。杜德納相信,CRISPR最終帶來的益處必將大于風險:“科學不會倒退,我們不能拋棄已經學會的知識。因此,我們需要找到一條穩健的前進道路。這一力量既令人肅然起敬,又讓人感到害怕。因此,我們必須謹慎前行,尊重我們所獲得的力量。”
另一方面,由于仍然存在巨大的未知風險,杜德納認為,只有在具備科學必要性且沒有其他良好選擇的情況下,才應使用CRISPR。通過限制基因編輯,僅允許在具有真正“醫學必要性”的情況下使用它,我們可以讓父母努力加強自己子女能力的可能性降低。
回顧整個基因解碼的過程,可以看到生物技術將是下一場偉大的科學革命,如今,我們已經進入第三個時代,這一時代甚至更為重要,它是一場生命科學革命。正是由于杜德納這些科學家的力量,才推動整個社會向前邁進一步。
圖片來源:中信出版集團
薦書:《解碼者》
作者:[美] 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
譯者:王宇涵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PART 3 立足科技的女性
作為全球影響力最大的女性之一,梅琳達·蓋茨在《福布斯》權力榜八年位居TOP6,2019年,她還被評為“過去十年影響世界最深的思想者”。
在過去20年間,她通過領導的全球最大慈善基金會,改變了數以億計女性的命運。一直一來,梅琳達·蓋茨積極與全球各地的女性通力合作,敦促社會實現男女平等,正視并承認女性在各個領域的價值。
那么,從女性生育自主、受教育權、家務勞動、童婚陋習、性暴力到職場性別歧視,是什么造成了這樣的局面?女性生存環境又該如何改善?
由《福布斯》權力榜女性領袖梅琳達·蓋茨所著的《女性的時刻》為我們做出了解答。在本書中,她講述了她所目睹的無數底層女性的困境與抗爭;分享了她對男女不平等根源的深度思考,以及那些致力于改善女性生存環境的理想主義者,正如何以一己之力改變世界。
除了對女性權益的思考之外,她也寫到自己如何加入初創時期的微軟,成為當時屈指可數的女性領導者,以及她是如何平衡家庭與工作的。
與此同時,她還在本書中分享了那些激勵她的了不起的女性故事,鼓勵每個人擺脫無力感、環境壓制和自我否定,以行動改變現實,改善自身處境,勇敢追尋自己的夢想。
圖片來源: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薦書:《女性的時刻》
作者:[美]梅琳達·蓋茨
譯者:齊彥婧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PART 4 不被定義的女性
作為女性個體,人們可以獨立完成許多事:讀書、工作、旅行,追逐夢想,經營事業,給自己和家人穩定的物質與情感支持;但是一旦進入某段關系之中,女性便不再是“自己”,不敢對“另一半”提需求,不能用母語在關系里說“不”,沒骨氣斬斷“有毒”的關系,只能強迫自己忍氣吞聲......
向內看,女性大多非常在意自我評價,偷偷修正著自己的言行舉止;不夠接納真實的自己,對自己的一些情緒感到羞恥和內疚;深深質疑自己,不斷反省自己哪里不好;努力維持著表面的平和,不允許別人看到自己的脆弱。
身為女性,我們聽過太多來自社會的限制的聲音,以至于女性每次想要突破自己時,腦海里都會冒出一個聲音——“一個女孩子,差不多得了”。
好在,和過去相比,我們正處在一場變革中,更多的女性正在覺醒,現代女性擁有了比以往任何時代都多的發展自我的機會。但,你是否想過,如果你的人生沒有觀眾,你想成為怎樣的自己?我們又該成為怎樣的女性?
回歸現實來看,盡管女性被賦予了前幾代人都沒有的權利,既可以徜徉在知識海洋,也能夠逐夢職場,同時還擁有向生命深處發展的自由。然而,我們也時常面臨深深的恐懼和沖突,因為大家既不想沿襲傳統女性的行為模式,又不能復制男性的行為模式。該成為怎樣的女性,我們缺少范本。
由心理咨詢師馬曉韻所著的《不被定義的女性》一書為女性做出了解答。她認為,沒有一顆星星是相同的,每一顆都有其獨特的視角和軌跡。成為怎樣的女性,答案不在外面,而在每個女性的心里。
本書從心理學的角度,詮釋了集體潛意識對女性的影響,從女性心理困惑、自我、愛與關系、工作事業、療愈五個維度出發,陪伴我們慢慢告別那些限制人生可能性的規則,走出既定的人生腳本,戰勝前進過程中內心的恐懼和沖突,擁有向生命深處發展的自由和活出自我的勇氣。
每一位女性,都可以在這本書中看見自己,找到共鳴。愿讀罷本書的你,可以學會傾聽內在真實的聲音,并對自身的意識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因為你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是有選擇權、可以靠自己定義自己的人生的。你可以付出、犧牲、追求事業,也可以面對得失、承認脆弱、投入家庭,無論你選擇的是什么,都應該是你自己的選擇。
圖片來源:人民郵電出版社
薦書:《不被定義的女性》
作者:馬曉韻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PART 5 尋求平衡的女性
女性能夠獲得真正的公平嗎?恐怕在生育及職業層面就難以與男性達成平衡。過去,無數女性選擇生育就意味著暫時中斷職業生涯,即使回歸職場,可能也要面臨不小的歧視,因為人們總是認為女性過于情感用事、甚至是無法兼顧職場與家庭事務。
即使是我們身處于更多女性力量發聲的時代,然而整個社會依然存在影響女性成功的種種有形、無形的阻礙。
那么,女性如何探索自我,如何完成成長修煉呢?在由珍妮弗·W.馬蒂諾、波西亞·R.芒特撰寫的《她力量》一書中,給出了我們具體的參照準則。
作者指出,女性要想不遵循他人設定好的規則,將成功的機遇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就得比男性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做好前路充滿荊棘的思想準備的同時,不斷發掘自我潛能,提升各種軟實力,才能在社會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本書提供了10項成功修煉法則,讓其既可以成為女性職業發展的指南針,幫助職場女性找準發展方向,又能成為工具書,在她們遇到困難時幫助找到破解方法,以助力女性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之路,成就最好的自己。
作者認為,當代女性成為好母親并不一定意味著要放棄自己的事業,甚至連暫時放棄也不用。她們重新為女性定義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作者表示,“平衡”并不意味著始終保持相等,而是指找到或建立合適的生活方式,懂得自己的偏好,然后選擇相應的方法。當你能以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來管理生活的多個組成部分時,工作和生活才能兼顧。
因此,女性必須主動發揮能動性,擁有足夠的力量,才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并擁有理想事業。
不管怎樣,所有女性必須時刻銘記,只有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專家,成功也將由你來定義,你必須學會發現,主動實踐,打破人生限制,讓這個世界擁有更多的女性領導者,感受更強大的她力量。
圖片來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薦書:《她力量:獨立女性的成長修煉》
作者:[美]珍妮弗·W.馬蒂諾、波西亞·R.芒特
譯者:粟志敏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尾
可以看到,
女性在科創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
而她們的成就也向眾人證明了,
「她力量」的必要性所在及強大之處。
在TOPHER看來,
如果沒有這些女性的創新和勇氣,
如果沒有她們打破男性壁壘的舉措,
如果沒有她們樹立女性平等的標桿,
那么,今天的我們,
將不會看到這樣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
未來,這個世界依然需要更多女性參與進來,
我們也將秉持著她們所代表的勇氣、智慧和創新,
共同推動科技的進步和人類文明的發展。
為充分釋放前沿創新對推動性別平等和婦女賦權的巨大潛能,努力打造一個普惠、包容、開放、共享的全新時代,自2016年以來,TOPHER就已聯合界面新聞舉辦數屆全球女性創新峰會,持續記錄中國女性的商業價值和成長價值,亦預測女性消費的趨勢發展。
2023年,TOPHER、界面攜手公益組織AWDPI亞裔女性國際發展計劃,以“致敬未來”為主題,將于9月22-24日,在北京王府井東方新天地舉辦“2023全球女性創新峰會暨AWDPI亞裔女性發展論壇”。
本屆峰會為期三日,將通過「她公益」、「她力量」、「她科技」、「她職場」、「她消費」、「她健康」六大板塊層層切入女性生存空間,邀請多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與眾不同的女性創新者進行精彩分享。除了延續TOPHER此前對于女性領導力及創新力層面的關注,本屆峰會同時還將結合數字時代場景展開深入探討。
目前,“2023全球女性創新峰會暨AWDPI亞裔女性發展論壇”購票通道已開通,歡迎掃碼進入。
圖片來源:TOP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