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楊舒鴻吉
界面新聞從2023浦江創新論壇新聞通氣會上獲悉,第十六屆浦江創新論壇將于9月9日至11日在上海舉辦,主題為“開放的創新生態:創新與全球鏈接”。
本屆論壇將重點舉辦1場開幕式及全體大會、2場主題論壇、9場專題論壇、2場展示對接(首屆全球創業投資大會、第四屆全球技術轉移大會)和多場發布會、“中巴之夜”等活動。
據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二級巡視員陳宏凱介紹,今年的論壇共邀請中外嘉賓約300多位,來自中國、巴西、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塞爾維亞等32個國家和地區以及12個國際科技組織,其中境外嘉賓占比近 40%。
本屆的主賓國為巴西,巴西科研與發展項目署(Finep)主席將率團參加本屆論壇并全方位參與各項活動。
論壇期間,將舉辦“首屆中巴納米科技研討會”等第四屆中國-巴西創新周的相關活動,共同探索雙方在產、學、研方面合作的新路徑。
此次論壇還將在全球技術轉移大會的國家館展示巴西最新的科技成果和技術需求。除巴西以外,歷屆主賓國和部分“一帶一路”合作國家也積極參與到本屆論壇,如塞爾維亞科技創新部國務秘書,柬埔寨科創部部長、副部長以及環保部副部長等將來滬出席論壇,在相關專題發表演講,并參訪相關科研機構。
本屆論壇的主賓省為湖北省,在全球技術轉移大會的主賓省展館,將對外展示“世界光谷”“橋梁建設之都”“世界水電之都”等湖北在全國有獨特代表性和突出優勢的重大創新成果。
圍繞論壇“開放創新生態”主題,在今年的全體大會上,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ITER)總干事彼得羅·巴拉巴斯基,愛思唯爾全球首席執行官白可珊,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金力,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賀東風,以及首次設立的“青年特別講席”李政道研究所副教授、李政道學者徐東蓮,將共同聚焦國際科技開放合作、開放創新生態建設,分享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人類表型組計劃、大飛機全球創新合作等的最新進展和成果。特別對話環節,大會報告嘉賓將圍繞全球科技創新合作相關議題展開探討。
自2012年起,浦江創新論壇創新創業分論壇已成功舉辦11屆,吸引了全球逾10萬人次的極客、創客與創業者參與。
今年,創新創業分論壇全新升級為全球創業投資大會(WeStart),即將首次亮相。大會搭建為項目“找”資本、為資本“找”項目的國際雙創服務平臺,鎖定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先進制造三大硬科技賽道,已有全球1000多個A輪融資前的創業項目報名,500多家孵化機構、200多家投資機構參會,遴選100個優質項目進行專業路演,還將舉辦孵化器高質量發展論壇等活動。
記者獲悉,全球創業投資大會將于9月10日在中國寶武鋼鐵會博中心舉辦,開幕式及主論壇于當天下午舉行,包括1場主活動和創業馬拉松、上海國際創客大賽首秀、黑科技展等N檔平行活動。
全球技術轉移大會將于9月10日至12日在上海張江科學會堂舉辦,開幕式于9月10日下午舉行。大會共設置三大專區:國家和區域專區、產業創新專區、創新生態專區,展區面積約1萬平米,并計劃舉辦30余場主題活動。
全球技術轉移大會是國內首個以“創新需求”為導向的科技型展會,在科技部大力支持下,已成功舉辦3屆,共計釋放13000余項中國創新需求,展示968項中小企業創新產品與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694項國際國內待轉化成果與高校優質成果,1283余家企業釋放超500億元需求,共收到解決方案5842項解決方案,達成意向交易額近50億元,通過全球供需對接平臺實現供需對接率達50%。
今年的全球技術轉移大會將聚焦“創新需求、人才需求、資本需求”三大創新要素,發布全國3000多項最新企業技術創新需求,企業懸賞資金超250億元,首次發布全國20000多個高層次人才崗位需求。
陳宏凱透露,在科技部人才司包括上海人才辦的支持下,論壇已經集聚了20000個高層次人才崗位。今年全球技術轉移大會上,上海也推出一系列激勵中介機構包括技術轉移服務機構的措施,現在釋放200萬份現金股份,鼓勵中介服務機構1:1為需求成果的發布、需求的對接做好服務,在創新成果和成果轉化的鏈條當中能夠形成完整的服務鏈。
本屆論壇將繼續設置專場成果發布會,聯合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綠色技術銀行、愛思唯爾等國內外智庫及權威學術研究機構,發布一系列重磅研究成果。
其中《國家綠色低碳先進技術成果目錄》遴選出六個領域的共85項技術成果,為我國綠色低碳技術升級之路帶來啟示。《全球主要創新城市科創能力指數報告》將全景展示城市科技創新發展的總體水平和主要特征,挖掘城市科技創新的規律。
此外,《未來產業創新前沿領域分析》《2023理想之城-邁向教育、科技與人才高度發展的全球城市》《上海科技金融年度觀察2022》等多項指數報告也將悉數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