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楊舒鴻吉
2021年12月15日,隨著彭一小區最后一幢房屋的拆除,彭浦地區非成套舊住房被徹底消滅,刷新了上海舊改體量最大、戶數最多、難度最高、情況最復雜、生效比例最高等多項全市記錄,成為上海市首個成片的全覆蓋改造地區。
彭浦新村街道位于靜安區西北部,始建于上世紀50年代,是上海市最早建立的工人新村之一。
作為靜安區最大的居住型社區(實有人口14.3萬人、戶籍人口12.1萬人),具有人口密度高、老舊小區比例高、小型商業門店占比高,困難家庭多、老齡人口多、特殊群體多、來滬人員多等特點,情況復雜、管理難度大。
曾經的彭浦新村居住環境逼仄、廚衛合用、房屋破敗不堪,在近十幾年中困擾著在這里居住的居民。從2005年起,彭浦新村街道在全市率先試點非成套舊住房改造工作。2013年,任偉來到彭浦新村街道,繼續開展舊改工作。
但是,舊改工作牽一發而動全身,一處小小的改動,涉及的是一整棟居民的生活變化。
作為彭浦新村舊改工作的“掌舵人”,彭浦新村街道黨工委書記任偉說:“不僅要讓居民滿意搬離,還希望讓他們滿意搬回。”

面對居民的疑問,任偉幾乎每天都到小區與居民面對面溝通交流,不厭其煩地幫助居民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始終活躍在簽約、退房、搬場、拆房全過程,與舊改辦工作人員并肩連續作戰,幫助協商解決各類矛盾;親自做工作完成小區內民辦馨怡養老院和非居住商戶的搬遷,形成了改造的最大公約數。
任偉帶領街道黨群干部創新工作方法,形成了黨員帶頭法、鄰里勸說法、關鍵人物突破法、見縫插針法、排除干擾法、幫助關心法、朋友關系法、單位聯系法等“群眾工作八法”。
在他和團隊的努力下,2014年彭三四期項目(424戶)建成電梯、地下車庫及老年食堂等公建配套設施。
2018年在彭三五期項目(878戶)中,任偉和團隊推動實現了簽約率100%、搬場率100%的上海舊房改造新紀錄。
2021年,任偉指揮啃下彭一小區項目(2110戶)改造簽約的硬骨頭,實現首周簽約99%的生效目標、100%的高搬場退房率,刷新了上海市非成套舊住房拆除重建改造項目紀錄,兌現了靜安區委區政府“十三五”期間徹底消除彭浦新村地區非成套舊住房的承諾。
該項目預計將于2025年完工。截至2023年5月17日,原址上新建的17幢樓房已初具雛形。至此,彭浦新村街道已經實現不成套改造全覆蓋。

他不僅是舊改過程中的“看門人”,還做起了彭浦新村街道的“設計師”。
“彭浦夜市”曾因逼迫8條公交線改道而聞名上海,“臟、亂、差”也曾是彭浦新村的代名詞。2013年底,彭浦新村街道重拳出擊、全面攻堅,先后拆除了各類大小違法建筑8.2萬平方米,拆除沿街商戶1865扇卷簾門和30個占道書報亭。
任偉搶抓靜安區推進“兩美建設”的大好機遇,在2017年至2020年,對39個小區實施“美麗家園”升級建設,總修繕面積達211.2萬平方米,涌現了平順小區、康平小區等一批示范小區。
2018年至2020年,彭浦新村實施38個“美麗街區”項目,按照“一路一特色、一路一文化”規劃設計,打造臨汾路魅力商業街、安澤路為民服務街、共和新路管理規范暢行主干道等一批特色道路。
2020年起,彭浦新村全面推進“美麗樓組”建設,至今已完成1033個“美麗樓組”建設,2022年計劃逐步落實“美麗樓組”建設全覆蓋。
彭浦新村還拓展公共空間,建成1.15萬平方米的東茭涇綠地,該綠地被列入上海最美市民益智健身苑。2020年10月正式開放的彭浦四季公園占地超9萬平方米,是上海中心城區最大的居民區公園。

彭浦新村街道是靜安區最大的居住型社區,僅60歲以上戶籍老人就有5.62萬人,老齡化程度高達46.3%。
如何讓老年人“幸福地生活、健康地長壽、優雅地老去”?
任偉堅持以“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為工作重點,圍繞構建“15分鐘養老服務圈”目標,探索為老服務新思路、新舉措。
目前,彭浦新村街道已形成3個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和1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樞紐型平臺,聯動1個社區長者照護之家、4家養老機構、5家社區食堂、13個社區醫療點和38個居民區老年活動室,實現轄區東、中、西3個片區為老服務設施全覆蓋,全面滿足社區老年人助餐、助醫、助樂、助急、助行等基本公共服務需求,并推出17項針對無子女老人的菜單式服務,滿足老人個性化需求。
這兩年,彭浦新村街道將“老房加梯”作為著力點之一,已累計開展加梯項目391臺,開工236臺、完工177臺,累計開展9個小區371個樓棟的規模化評審工作。2023年,街道完成簽約加裝電梯75臺、開工47臺、完工15臺,簽約數在靜安區排第一、完工數排第二。
因為工作成效優異,任偉曾榮獲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上海市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上海市重點工程實事立功競賽建設功臣等稱號。
2022年8月30日,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任偉獲評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