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叢亮周一表示,結合當前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和民營經濟工作現狀,近日,中央編辦正式批復在發改委內部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作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專門機構,加強相關領域政策統籌協調,推動各項重大舉措早落地、早見效。
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兼人事司司長張世昕在當天的發布會上介紹稱,民營經濟發展局的主要職責是:跟蹤了解和分析研判民營經濟發展狀況,統籌協調、組織擬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擬訂促進民間投資發展政策。建立與民營企業的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協調解決民營經濟發展重大問題,協調支持民營經濟提升國際競爭力。
“民營經濟工作涉及面寬、政策性強,需要各個部門密切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發改委作為宏觀調控和經濟綜合部門,在我委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主要是立足于更好發揮統籌協調、綜合施策、促進發展的功能。”他說。
張世盺還表示,一些相關部門從各自職能角度也會有服務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職責,在現有工作格局的基礎上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將進一步加強對民營經濟發展工作的統籌協調,鞏固拓展現有工作成果,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更優環境,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更加有力支持,促進民營經濟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進程中肩負起更大使命、承擔起更重責任、發揮出更大作用。
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理事譚浩俊對界面新聞表示,民營經濟發展局的設立釋放了積極的信號,能夠更好地就民營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些具體問題和矛盾進行協調,做一些把關的工作。不過,他強調,“提振民營經濟不是單方面成立一個新部門或者組一個新團隊能夠完成的,這需要整體的社會環境,服務環境和工作環境(配合)。”
在中國經濟疫后復蘇疲弱的背景下,民營企業對經濟前景存在一定擔憂,這導致民企投資動力不足。1-7月,全國民間投資同比下降0.5%,降幅較上半年擴大0.3個百分點。
7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后,8月1日,發改委等八個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干舉措的通知》,從五個方面提出28條具體措施,推動破解民營經濟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問題,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提振民營經濟發展信心。
叢亮表示,很多地方積極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民營經濟的決策部署,緊密結合地方實際,高位推動,主動作為,從“小切口”入手,將中央的決策部署進一步細化實化為落實舉措。
比如,在完善對民營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服務方面,四川省編制了《民營經濟服務事項清單目錄》,制定了《民營經濟服務標準體系實施制度規范》,梳理了民營經濟服務事項,明確了事項名稱、服務依據、辦理流程、辦結時限、結果送達、監督投訴渠道等要素。內蒙古自治區落實了經營主體“歇業”制度,允許暫時無法開展經營活動,但仍有較強的經營意愿和能力的經營主體自主決定在一定時期內歇業,降低經營主體維持成本。
在加強對民間投資的服務保障方面,貴州、湖南、廣東、遼寧、內蒙古等地舉辦了多種形式的投融資對接活動,福建與國家開發銀行合作設立了融資專項,積極推介民間投資項目,引導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浙江提出有關基金、用地和能耗支持民間投資項目比重“3個不低于70%”等舉措,廣西每周舉辦重大項目“審批直通車活動”,北京、江蘇等地積極支持民間投資項目發行基礎設施REITs,加強民間投資項目要素支撐。
譚浩俊表示,按照目前中央對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視以及出臺的一系列相關政策、文件等,有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宏觀環境已經形成,關鍵是地方能否把這些措施落實到位。
他強調,良好的法治環境至關重要,比如,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尊重企業家、企業創新、保護民營企業產權等等,在融資、稅收方面為民營企業提供公平的發展環境。
叢亮表示,下一步,發改委將依托新成立的專責機構,進一步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項決策部署,與有關方面密切配合,圍繞文件的落地見效,狠抓政策落實,重點是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做好機制的建設。建立健全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工作機制,強化組織領導,壓實部門責任,定期調度《意見》及配套舉措落實情況、研判民營經濟發展情況及下一步趨勢、協調解決突出問題、開展落實效果評估、持續完善政策體系。
二是做好任務的分工。立足部門職責,將《意見》中的重點工作任務逐一明確到相關部門單位,明確時間表、路線圖,作為后續落實的依據,相關分工方案即將印發實施。
三是制定配套文件。《意見》提出了一系列需要出臺的配套政策,分工方案也明確了責任單位,提出了時限要求,我們將抓緊推動相關方面盡快出臺一些配套政策。
四是進一步加強政企溝通。積極協調解決企業提出的具體訴求,及時對現行政策的實施效果進行客觀評估,進而研究完善相關政策。下一步將持續堅持和完善相關機制,切實幫助民營企業排憂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