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眼
9月1日,《化妝品網絡經營監督管理辦法》(下稱《辦法》)正式施行,這也意味著化妝品網絡經營迎來了史上最嚴格的監管,一批不合格的化妝品網店或將遭到清退,新一輪的洗牌即將開始,新的化妝品網絡銷售監管體系也將逐步建立。
電商平臺再套一層緊箍咒
作為化妝品網絡經營領域首個法規,《辦法》的出臺也是對《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等的進一步細化,從平臺、商家和監管部門三方進一步落實化妝品網絡監管的主體責任。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辦法》將平臺擺在了相當重要的位置,成為至關重要的“第二責任人”。事實上,突出平臺作用、加強對平臺的管理與協作也是《辦法》撰寫的重要原則,用以充分發揮平臺在化妝品網絡監管中的優勢。此前各平臺自主細化的管理細則,將被逐步落實到監管層面。可以預見的是,此后平臺將作為國家監管部門對網絡化妝品經營的重要窗口。
具體而言,在建立實名登記、日常檢查、違法行為制止及報告、投訴舉報處理等化妝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并有效實施的基礎上,以下幾項責任被落實到平臺責任中:
第一,化妝品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設置化妝品質量安全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兼職質量安全管理人員。相關人員將負責建立管理制度、組織和開展日常檢查等,這也是將“質量安全負責人”這一管理方式延伸至了平臺。此前就有法規工程師向青眼表示,此規定和新法規體系都是一脈相承,不論是生產方、銷售方還是平臺方,“質量安全負責人”都將成為核心崗位。
第二,平臺應當落實對于經營者真實身份的審查。《辦法》要求平臺應當對經營者的身份、地址、聯系方式等真實信息進行核驗、登記、建立登記檔案,并至少每6個月核驗更新一次,即便經營者推出平臺信息也應保留至少3年;同時,還應對入網經營者主體資質和入網產品發布信息進行審查,保證其信息和藥監局官網公布信息的一致性。這里也是強調平臺的“事前審查”職責,將風險遏制在發生的源頭。
第三,平臺應當對經營者的日常行為進行監管和把控,第一時間控制風險。也就是說,平臺將會參與經營者的事中監管,對冒用備案、信息不一致、違法宣傳等行為進行常規性審查,一旦發現違規應當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及時制止,同時及時向監管部門報告,并建立溝通聯絡機制。
如此一來,平臺遇到違規的行為就不能像以前一樣“一刪了之”,在對違規行為進行制止的同時,相關問題還將報送監管部門留檔,形成一種社會共治循環。冰泉牙膏創始人、CEO程英奇也對青眼表示,以前品牌方維權只能寄希望于平臺的自治,“但是現在法規明確規定了平臺的責任和經營者的規范,給了品牌更多的維權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內容不僅僅是平臺需要履行的簡單義務,此次《辦法》還將其落實到了監管層面。《辦法》第19條規定,平臺應當每季度將經營者違法行為及處置措施形成書面報告遞交,若監管部門發現平臺未采取必要措施,將對其依法調查處理。也就是說,未來平臺監管不當行為或許也將被列入處罰。
白牌強制規范化,網店渠道或將更透明
除了對平臺源頭的規范,此次《辦法》也對平臺經營者們定下了多個紅線,堵住了不少化妝品網絡經營的漏洞,直接從法規層面約束了互聯網平臺上的化妝品賣家,也有品牌創始人對青眼直言“會幫助我們規避一些惡性競爭”。
對于平臺中的經營者們來說,有以下幾個監管重點:
首先,要求經營者建立并執行進貨查驗記錄制度,黑店、代購店或被清退。按照《辦法》的規定,經營者們需提供供貨者的市場主體登記證明、特殊化妝品注冊證或者普通化妝品備案信息、化妝品的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并保存相關憑證,并如實記錄化妝品名稱、特殊化妝品注冊證編號或者普通化妝品備案編號、使用期限、凈含量、購進數量、供貨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購進日期等內容。
這也意味著,網絡化妝品經營和線下實體店被納入同等范疇的監管之中,即便是網絡店鋪也應當提供進貨查驗記錄,一些“黑店”、代購店或將受到較大打擊。而一旦建立正規的進貨查驗記錄,網店的來貨渠道也將變得更加透明。有品牌經營人士向青眼表示,正常合法經營的品牌一直都是在法規的范疇之內運作的,新規之后也能夠讓這些品牌的運作更加自如。
第二,經營者應對商品進行完整披露,功效宣稱收緊。《辦法》要求披露的信息應當全面、真實、準確、清晰、及時,包含其所經營化妝品標簽的全部內容,并與注冊或者備案資料一致,同時保證宣傳內容和標簽一致。
這一點無疑針對的是網絡上泛濫的虛假宣傳、“線上線下兩張皮”的監管問題,要求經營者在宣傳中應當保持“一致性”。這也給一些以夸大、虛假宣傳著稱,憑借強營銷走紅的白牌品牌縛上枷鎖。
但同時,上海藥監局此前發布的政策解讀中也表示,政策也為生產經營者留下了空間,只要宣稱符合標簽和功效宣稱意見摘要,就屬于正常宣傳范圍,經營者們在此基礎上仍有一定的操作余地。
第三,經營者也需要和平臺一樣,及時把握所經營產品的質量安全監管公開信息,及時下架問題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該規定還要求經營者在經營問題產品同一品種的其他批次產品時,需要以顯著方式對該化妝品的監管公開信息或自查情況進行公開,公示時間至少持續一年,以供消費者選購時參考。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幫助消費者打破了信息壁壘,即便未關注過官方公示信息,也能夠通過商家的公示信息了解相關產品的處罰歷史,給一些屢罰屢犯的品牌敲響了警鐘。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青眼表示,對于很多企業而言“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白牌一直都是這樣的打法,法規是否能真正約束到他們還要時間來證明”。
遏制C店亂象
8月底,福建省藥監局發布了《化妝品電子商務經營者化妝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清單》(下稱《責任清單》),共包含平臺服務協議和交易規則、管理體系、日常檢查等55條責任明細,這也成為新《辦法》實施之后首批針對《辦法》的細化權責清單。
此外,抖音還于8月26日公布了“【美妝】行業管理規范”最新修訂版本。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將會有更多相關細則出臺,化妝品網絡經營的不合規清理已經開始。
有業內人士認為,《辦法》頒布之后,受影響最大的還是一些之前經營不規范的商家。程英奇則認為,嚴格的監管也會讓這些商家陷入人人喊打的境地。根據適用范圍,經營者包括“化妝品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平臺內化妝品經營者以及通過自建網站、其他網絡服務經營化妝品的電子商務經營者”,這就是說不管是自建網絡商城,還是走線上私域渠道,均適用于本辦法,而這些渠道往往是假貨和不合格產品的“重災區”。
此外,根據《辦法》細則,目前平臺上泛濫的真假混賣的授權店鋪、無品牌授權拿貨渠道不明店鋪、直接售假店鋪等都將被逐步清理。一方面,品牌方可以更好地打假低價店鋪,另一方面拼多多、抖音等C店的低價假貨也將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有業內人士曾表示,《辦法》的出臺或能給平臺上這些套證、小作坊、白牌產品帶來不小的打擊,“估計能把這些違規的小品牌刷掉不少”。
事實上,監管部門對于“一號多用”的監管已經開始,今年6月,國家藥監局部署開展“一號多用”違法行為專項檢查工作,有多位業內人士告訴青眼,自6月以來已經多次收到監管部門的提醒,要求企業進行自查。此次《辦法》的正式施行,也會將“一號多用”的審查深入貫徹到各類網店之中。
據青眼統計,今年以來,國家藥監局公布的341批次不合格產品中,有57批次產品都來自于網店,幾乎涵蓋了包括淘寶、1688、快手、微店、小紅書等所有大型網絡平臺,而近10批次被披露的不合格產品中,有半數都來自于網店。如8月30日剛剛公布的兩批被查出禁用原料的指甲油產品,均來自于抖音店鋪“章普精選”,目前抖音商城已無法搜索到該店鋪。
不論是否能夠在短時間內清理違規店鋪和產品,《辦法》都給化妝品網絡監管開了一個好頭,也給后續法規、細則的出臺筑好了堅實的地基,也給消費者維權、平臺的正規經營提供了法律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