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多鯨資本
縱觀今年全球教育科技領域投資情況,大有一種「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的既視感。據 Crunchbase 統計,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教育科技公司的風險投資融資額達到或超過 1 億美元。而在 2021 年和 2022 年,全球共有 60 多起此類融資。冷靜和謹慎,取代了前幾年教育科技投資領域的狂熱態度。
不過,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今年教育領域仍有一些規模不小的融資值得關注。也許教育科技初創企業的觀望者們正在調整步調,暫停巨額融資和快節奏交易,直到市場條件更加成熟。不過專家普遍認為不必太過悲觀,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加快向數字化學習轉型,將成為企業再次啟航的拐點。
對于風險投資者來說,2023 年的最大教訓是,在樂觀的融資環境中設定的估值迅速下降了。教育科技領域的融資額急劇下降,巨額融資不曾出現。
2022 年,流向教育科技初創企業的風險投資明顯放緩,這一趨勢一直延續到 2023 年。更廣泛地說,該行業的風險投資在 2021 年達到近年的峰值后,這兩年出現了急劇下降。與 2022 年同期相比,2023 年 8 月至今的資金投入總額下降了約三分之二。
全球如此,美國也不例外。數據表明 2021 年,美國的教育技術公司融資事件猛增,此后持續走低。
根據 Crunchbase 的數據,今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教育科技公司的風險投資融資額達到或超過 1 億美元。而在 2021 年和 2022 年,全球共有 60 多起此類融資。Crunchbase 梳理了過去六年的教育科技領域融資,走勢如下:
2018-2023 年全球教育和教育科技初創企業風險投資情況(20 萬美元或以上融資輪次)
來源:Crunchbase
注:在 Crunchbase 數據中,教育科技是指教育科技、教育、培訓和企業培訓等行業。融資數字包括種子期前、種子期和所有風險輪融資,以及私募股權投資對之前已籌集風險資本的初創企業的投資。
后疫情時代,全球風險投資都不太樂觀的情況下,教育科技領域面臨的形勢比其他大多數行業都要嚴峻。潛在的加劇問題包括:教育科技獨角獸企業問題纏身、疫情導致的在線學習公司發展疲軟,以及退出環境更加嚴苛。
全球教育科技領域最受矚目的獨角獸企業皆表現不佳。印度教育巨頭 Byju's(一家估值曾高達 220 億美元的初創公司)經歷動蕩后,其估值今年已被頂級投資者 Prosus 削至 51 億美元。與此同時,在美國,總部位于加利福尼亞州弗雷斯諾市的 Bitwise Industries 于今年 6 月申請破產。該公司此前曾籌集了超過 1.58 億美元的風險資金,其中包括由 Kapor Center 和 Motley Fool 于 2 月份領投的 8000 萬美元的融資。
即使在幾年前,也有一些備受矚目的教育科技公司進行了轟轟烈烈的首次公開募股(IPO),包括大學課程提供商 Coursera、語言學習平臺 Duolingo 和在線學習視頻出版商 Udemy 在內的幾家獨角獸公司,而且一開始就廣受好評。但自那時起,從風險投資到上市融資的顯著轉變并不多。
2023 年,會成為教育科技的空白年嗎?
事實上,盡管資本態度明顯更加謹慎,今年教育領域仍有一些規模不小的融資值得關注。熱門主題包括人工智能教育技術工具和平臺,這些工具和平臺尤其有助于解決從事 K-12 教育的人員短缺的問題。
在人工智能方面,總部位于維也納的在線輔導工具和服務提供商 GoStudent 在本月早些時候獲得了 9500萬 美元的債務和股權融資。該公司表示,它計劃 「在人工智能整合方面加倍努力」,包括根據區域化的課程數據訓練課件生成模型。
幾周前,位于馬薩諸塞州的語言學習平臺 Preply 完成了由 Horizon Capital 領投的 7000 萬美元債務和股權融資。該公司計劃用這筆資金建立其基于人工智能的教學助手,輔導教師可以用它來支持作業設置和課程規劃。
由于美國學區正在努力解決教師短缺問題,另一家初創公司 Swing Education 正在擴大一個平臺的規模,為難以填補的職位匹配代課教師。這家總部位于加利福尼亞州圣馬特奧的初創公司在 6 月份的 C 輪融資中獲得了 3800 萬美元。
教授技術技能的平臺也獲得了一些投資。其中包括兩個技能培訓平臺:專注于網絡安全的 Hack The Box 在 1 月份的 B 輪融資中獲得了 5500 萬美元,專注于技術技能的 StudentFinance 在 2 月份的 A 輪融資中獲得了 4300 萬美元。
HolonIQ 維護著一份教育科技獨角獸(估值 10 億美元或以上的公司)名單,該名單也顯示出投資環境更加保守的影響。今年有幾家公司的估值被下調,以至于在 2023 年 1 月的估值審查中,有 12 家公司跌出了 HolonIQ 的名單。即便如此,本期獨角獸榜單(截至 2023 年 3 月 1 日)上仍有來自全球的 30 家公司,總估值達 890 億美元。
大多數評估者預計,在未來十年,教育科技行業將繼續保持大幅增長。事實上,技術有望繼續推動全球教育服務的增長,這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降低成本和提供更多學習機會實現的。
摩根士丹利全球可持續發展研究主管斯蒂芬 · 伯德(Stephen Byrd)說:「自 15 世紀發明印刷術以來,教育正經歷著最大的變革?!谷缃瘢逃夹g的應用與當時一樣,能夠加快信息傳播速度,實現學習民主化。它使無數提高學習質量的新方法成為可能,并使教育系統更加高效、成本更低。
專門從事教育技術的軟件工程公司 8allocate 補充說:「盡管最近出現了挫折和放緩,但教育技術行業只是在強大的再推動力之前喘了口氣?!?/p>
展望未來,專家預計以下關鍵技術領域將繼續獲得投資和增長。
大數據:數據驅動型平臺,如 Udemy 或 Civitas Learning——這些平臺利用分析技術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和調整。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已成為今年熱門初創企業的必備要素,雖然并非所有競爭者都真正充分利用了人工智能,但在這一類別中也有一些明顯的佼佼者。例如,Elsa 利用人工智能來幫助提高語言學習能力。而在線輔導平臺 GoStudent 則依靠人工智能在全球市場建立了一個根據當地學校課程培訓的教案引擎。
移動學習:移動設備也許是促進教育機會的最終接觸點,因為無論是在發達經濟體還是發展中經濟體,移動設備幾乎無處不在。
輔導:許多新服務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以幫助促進學生學習,彌補 K-12 階段和其他階段的系統性差距。這些平臺通常結合了許多重要的教育技術因素,如人工智能、移動、虛擬現實或增強現實以及游戲化,以提供更具吸引力和個性化的學習支持。這一新興領域的例子包括語言輔導平臺 Preply 和專注于 K-12 領域的 Paper。
今年六月,對于曾經的教育獨角獸第一股 BYJU'S ,是一個「驚心動魄」的階段。2020 年,BYJU'S 以超過 100 億美金的估值拿到了互聯網女皇 Mary Meeker 的投資,成為了教育獨角獸中的「第一股」,并將自身定位為「全球最大的教育技術公司」。2023年6月,從財務報表發布一再延期,近 3000 名員工被裁,到董事會半數成員辭職,BYJU'S 在內外因素夾擊下「騎虎難下」。這其中當然一部分是由 BYJU'S 的內部管理問題造成的,而外部因素也不容忽視。
Crunchbase 觀察到,許多初創企業的投資者似乎都「舉棋不定」。借用高等教育中的「Gap」(空檔期)一詞,也許教育科技初創企業的支持者們也在這樣做,暫停巨額融資和快節奏的交易,直到市場條件更加成熟。而那些在經濟衰退中表現出強大的成功潛力和韌性的公司,或許有機會獲得投資優先級。
不可否認,盡管今年的風險投資界「靜悄悄」,但教育科技行業的整體前景,以及作為全球教育增長主要驅動力的技術——發展勢頭仍然非常強勁。教育和教育技術的風險投資幾乎不可能迎來「枯竭」。畢竟,教育是一個價值數萬億美元的全球市場,而且預計還在穩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