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和北京于9月1日下午先后宣布“認房不認貸”后,全國樓市將進入全面取消“限貸”的新階段,對當前樓市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9月1日,在上海官宣新政不足半小時后,北京也正式發布相關文件。據北京市住建委、央行營管部、金融監管總局北京監管局聯合發布的《關于優化個人住房貸款中住房套數認定標準的通知》顯示,通知內容與上海無二致,意味著北京也將在全市范圍內實施“認房不認貸”。
目前四大一線城市至此均落地了“認房不認貸”,同時也是響應了此前住建部、央行、金融監管總局三部門對這一政策的推動執行。
作為最晚官宣“認房不認貸”的城市,市場對北京的政策落地期待已久,對市場敏銳度高的開發商更是連夜調整項目銷售策略,以此來搶占市場先機。
在北京“認房不認貸”落地后,就有數個項目在9月1日連夜發布價格變動信息。
先是位于北京通州的項目招商璀璨公元宣布從9月2日起全線上調價格2%。

除了招商的項目外,在北京政策落地后發出營銷海報的在售項目還有金地壹街區項目、華潤置地長安潤璟項目以及五礦德賢御府項目。
其中金地壹街區項目打出了“政策來襲、搶先抄底“的口號,推出“9套一口價房源”。還有信息稱,該項目還宣布自“9月4日起所有特價房源、折扣全部收回”。

華潤置地位于北京的長安潤璟項目也打出了“72小時不打烊”的營銷措施。

對于以上開發商項目的即時營銷舉動,有不少市場人士認為,都是樓盤趁著政策發布熱點的營銷舉行,有蹭熱點營銷的行為,后續是否真正收回折扣甚至漲價,還要看項目具體的認籌和去化情況。
“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這類項目還是營銷噱頭多過實際價格變動,畢竟政策出臺后是否能有真實效果,還有待市場接受。同時政策出臺的目的,更多是提升市場信心,扭轉當前成交頹勢,不能因這些營銷現象擾亂促市場恢復的目的。”
合碩機構首席分析師郭毅認為,北京新政對改善住房需求的家庭有明顯利好,也能激活一部分有觀望情緒的購房者,但整體這部分需求能否釋放也要觀察。
“有改善住房需求的購房者除了注重首付比例,還要看現有住房能不能以預期價格和時間賣掉,從而滿足購置新房的需求。”
除了新房市場因數個項目的營銷舉動引起一陣躁動外,北京二手房市場的掛牌量也有一定提升。
但基本都是有置換需求的客戶,即需要把現有房屋賣掉,再賣一套進行置換。“認房不認貸”政策,對這類購房者的利好相對更大。如購買非普通住宅,原來政策下的首付比例高達8成,新政后只需要4成,并且房貸利率也大幅降低,這對購房者的壓力而言有極大減輕。
但不少房產經紀人都覺得政策還要觀望,看落地的效果。在北京官宣后,鏈家、麥田等中介平臺上的二手房掛牌房源明顯增加。
剛過去的8月,北京二手房成交仍低迷。據北京住建委官網數據統計,8月份北京二手房網簽10960套,同比下降21.3%。這一成交量在北京樓市1.2萬套的“榮枯線”以下,意味著市場比較冷淡。
整體來說,無論是個別樓盤處于營銷目的的漲價行為,還是二手房市場掛牌量增加,都表明了從業者對市場恢復的期待,但目前的樓市環境與2014-2016年的階段也完全不同,單靠政策放松刺激樓市成交大規模回升并不現實,新階段政策的出臺,更多是恢復正常樓市行情,使房地產市場進入平穩、健康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