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國乘用車市場累計零售銷量為952.4萬輛,其中,自主品牌銷量為598.6萬輛,市場份額占比達到53.1%,首次超過50%。
在自主品牌市場份額不斷增長的同時,頭部自主品牌也暫時形成穩定格局。無論是在銷量、營收還是利潤上,比亞迪都已經遠遠超過了其他頭部自主品牌。
從銷量上來看,今年上半年,比亞迪以125.56萬輛的銷量位居第一,長安汽車以121.57萬輛(其中合資品牌長安福特和長安馬自達銷量為13萬輛,占比較小)排名第二,吉利和長城的銷量分別為69.4萬輛、51.92萬輛。
在營業收入層面,比亞迪上半年的營收已經超過了吉利、長城和長安三家品牌的總和。
比亞迪的凈利潤也大幅領先,長安汽車上半年實現凈利潤76.53億元,同比增長30.65%;長城和吉利相比則凈利潤較低,僅錄得13.61億元和15.7億元。
從汽車毛利率來看,比亞迪今年上半年汽車毛利率小幅增至20.67%,高于其他三家毛利率。根據此前報道,比亞迪上半年汽車毛利率在特斯拉屢次降價后,已經超過了特斯拉二季度的毛利率(18.2%)。
對照來看,其他品牌的毛利率實際上都有所下滑,長城和長安的毛利率分別為16.85%和17.54%,吉利汽車則相比同期微降至14.4%,2021年吉利的毛利率為17.1%。
對于業績變化,吉利汽車表示,2023年上半年銷售表現基本符合管理層預期,凈利潤相比同期基本持平。盡管期內的需求復蘇不如預期強勁,加上汽車行業的降價競爭潮,上半年公司完成的總銷量仍同比增長13%。
從盈利上來看,吉利上半年平均每輛車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8%至10.1萬元。另外,吉利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由去年同期17.9%提升至22.7%。
長城汽車則表示,凈利潤減少的主要原因為,公司深化向新能源及智能化轉型,產品結構調整,基于2023年新產品上市,加大品牌及渠道建設投入,同時堅持在新能源及智能化領域的研發投入所致。
在新能源產品于二季度陸續上市后,長城二季度銷量相比一季度的頹勢開始回升。二季度長城汽車營收為409億元,環比上漲40%,凈利潤達11億元,環比上漲575%,同比下降70%。
長安汽車上半年凈利潤僅次于比亞迪,這主要是因為長安汽車對深藍汽車并購完成,對整體運營有重大影響,銷售費用、研發費用等支出均有所增加。
長安汽車表示,旗下合資品牌長安福特,受燃油車市場萎縮及新能源車發展不及預期影響,銷量也同比下降。新能源品牌阿維塔首款車型在上半年并未帶來預期的市場表現,且由于品牌仍處于戰略投入期,資源投入較多,導致利潤同比虧損加大。
雖然業績表現不一,但這幾大品牌都在加大研發力度,研發投入相比去年同期均有所增長。
吉利的研發投入是繼比亞迪之后最多的,上半年共計研發投入59.1億元。長城汽車和長安汽車的研發投入則為29.65億元和35.09億元。比亞迪的研發投入相比去年同期增長120.2%,長城研發支出增幅最低,為10.48%,吉利和長安則均超過了50%。
從二級市場來看,截至統計時間,比亞迪市值為7260億元,長城和長安市值分別為2218億元和1244億元,吉利汽車市值僅為98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