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徐靈超
2023年暑運于8月31日拉下帷幕。
界面新聞記者從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長三角鐵路62天(7月1日至8月31日)發送旅客近1.68億人次,較2019年同期多發送旅客近2670萬人次,增幅近兩成,創歷年暑運旅客發送量新高,占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超過五分之一;發送貨物近79萬車,貨重3540余萬噸,同比增幅超6%。
今年暑運期間,旅客出行意愿強烈,長三角鐵路探親流、旅游流、學生流增幅明顯。
前往北京、廣州、福州、廈門、青島、長沙等直通方向客流火爆,發送直通旅客近3900萬人次;管內往來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蘇州、無錫、揚州、黃山、鹽城、蕪湖、安慶、連云港等地客流增幅明顯,發送管內旅客近1.3億人次;管內、直通客流均創同期新高,列車客座率平均達到九成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暑運,長三角鐵路單日客發量超260萬人次的有41天,其中,8月19日發送旅客324.4萬人次,創下暑運單日客發量新高。
暑運期間,鐵路部門進一步優化列車開行方案,充分考慮客流變化和可能出現的極端天氣影響,按照“適需安排、應急有備、精準匹配、梯次投放”的總體思路,精準實施“一日一圖”運能配置,運力調整由周期性調整轉變為按需調整。持續關注客票預售和候補購票情況,按需確定圖定旅客列車上線和臨時旅客列車啟動時機,梯次投放運力,保障旅客出行需求。
暑運62天共增開旅客列車2679列,組織動車組列車重聯8426列,加掛普速客車車輛7239輛。
長三角鐵路推出屬地特色服務,不斷提升旅客出行體驗。
鐵路上海站在進站口開設小件攜帶品旅客便捷通道,安檢增設“雙手檢”,進一步提升旅客進站效率;鐵路杭州站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實現路地客流數據共享,為高峰時段城市交通加密頻次、延長運營提供依據。南京、合肥、寧波、義烏、安慶、淮南、蚌埠、揚州、徐州、淮安等地車站梳理優化進出站流線,采取開足進出站通道、增加客運、安檢人手等措施保障旅客順利出行。
此外,長三角鐵路在日均客發人數較多的49個車站全面推廣安檢自助快遞柜,部分限制隨身攜帶但可以托運的物品通過安檢自助快遞柜寄送至目的地。(具體參見中國鐵路12306網站發布的《鐵路旅客禁止、限制攜帶和托運物品目錄》公告)
今年暑運期間,長三角鐵路使用動車組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系統、智能樓宇管理平臺等數十項國內鐵路前沿科技裝備,保障旅客假日出行安全。
南京南站通過智能樓宇管理平臺實現站臺、候車室照明按需開啟,候車室分區控溫等功能。作為杭州亞運會重點配套工程的杭州西站通過光伏電站并網發電和自供給,實現環保清潔能源使用。
上海、南京、合肥、杭州等地動車所采用動車組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系統,對動車組運行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實現動車組故障檢修的準確預判和提前介入,大幅提升了夜間列車檢修效率,確保暑運動車組列車上線率達到近九成。
暑運期間,長三角鐵路部門根據貨運結構變化和增量需求,通過調整貨車車流徑路、增開貨物列車等方式優化貨物列車開行方案,縮短運輸時間、降低運輸成本,更好地承接“公轉鐵”運量,為綠色低碳發展作出貢獻。
除了增加阜淮、青阜、隴海等沿線煤炭裝車點直達列車開行列數,與去年相比,今年港口返裝煤運量大幅攀升,鐵路部門發揮連云港港、溫州港、裕溪口港堆場儲煤作用,加強港口返裝煤裝車組織,全力滿足電廠夏季用電高峰用煤需求。
6-8月3個月期間,長三角鐵路港口返裝電煤發運560余萬噸,同比增長超10%;截至發稿前,長三角區域內18家鐵路可直達運輸電廠存煤已達347.8萬噸,可耗天數超27天。
長三角鐵路加強中歐班列開行組織,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暑運期間共開行中歐班列477列(去程),發送逾5萬標箱(去程);積極推動“公轉鐵”,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海鐵聯運業務量完成56.4萬標箱,同比增加10.9萬標箱,同比增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