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資界PEdaily
投資界獲悉,8月31日,阿維塔科技正式宣布,公司完成30億元B輪融資——新進投資方為重慶產業母基金、交銀投資、廣開控股等;追加投資方為長安汽車、南方資產、兩江產業基金等,投后估值近200億元。
融資節奏堪稱狂飆。身后集結長安汽車、華為和寧德時代三大巨頭,阿維塔科技在2021年才正式面世,彼時宣布獲得首輪24.2億戰略融資;2022年完成A輪融資,估值近百億。直至這一次,阿維塔兩年累計融資約80億。此前,公司推出了旗下首款電動轎跑SUV阿維塔11,均價36萬元。

眼下一級市場出手冷清。透過資方身影,不難看出阿維塔與重慶淵源深厚,也是這座汽車之城走出的最新一個造車獨角獸。
集結長安、寧德時代、華為,兩年估值200億
阿維塔,這個略顯拗口的名字背后卻集結了一眾產業大佬。
成立于2018年7月,阿維塔科技的前身是長安汽車與蔚來汽車合資成立的“長安蔚來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業務覆蓋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的設計開發、汽車銷售及相關售后服務等,彼時由李斌任長安蔚來董事長,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李偉擔任副董事長。
但后來,長安與蔚來的合作遲遲未推進。直到2020年6月,長安蔚來發生工商變更,蔚來李斌卸任董事長,由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新任董事長。同時,通過現金增資,長安汽車合計持有長安蔚來95.38%的股權,而蔚來僅持有4.62%。
半年后,長安汽車正式對外宣布,將攜手華為與寧德時代,聯合打造一個全新高端智能汽車品牌。
2021年5月,長安蔚來正式更名為阿維塔科技,公司總部位于中國重慶,并在上海及德國慕尼黑設有分部。據官方介紹,“阿維塔”之名取自英文Avatar,意為游戲或網絡世界中的虛擬化身。
透過阿維塔,外界看到了這樣的分工合作模式:整車的設計、制造由長安汽車賦能;基于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華為與阿維塔團隊共同打造相關車型;而寧德時代則聚焦三電系統、能源管理,以及充電網絡生態等領域,為阿維塔科技提供支持。
在新能源汽車火爆的這幾年,造車新勢力層出不窮。2021年11月,阿維塔科技正式官宣獲得首輪戰略融資,總額高達24.2億元。背后投資陣營豪華,包括長安汽車、寧德時代、福建閩東、重慶承安、兩江西證、南方資產、南方工業基金等,其中寧德時代便投資7.7億元。
對于這筆投資,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表示:“基于實現雙碳目標和全面電動化的一致愿景,我們和阿維塔科技的合作始于CHN(長安、華為、寧德)平臺的聯合研發,但又遠不止于技術投入?!弊阋钥闯鰧Π⒕S塔科技的重視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阿維塔科技首輪融資時對外披露的估值為7.882億元,而到次年5月該公司估值便升至62.6億元。這意味著,不到一年時間,公司估值飆升了近7倍。
融資一路狂奔,2022年8月, 長安汽車又攜手國家綠色基金、嘉興聚力基金、青島月灣基金、湖州創晟馳銘基金、重慶承安基金二期、韋豪創芯(聯合體)6家戰投,增資阿維塔科技。至此,阿維塔科技完成25.47億元A輪融資。
兩個多月前,阿維塔科技通過重慶產權交易網公開尋求總額不高于40億元(含原股東)的募資。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研發設計、產線投入、市場品牌發展、渠道建設等方面,及補充企業流動資金需求。
如今,阿維塔科技終于官宣——最新一輪30億元B輪融資,投后估值近200億元。據悉,阿維塔科技還有獨立上市計劃。
36萬元,交付超1.2萬輛,出身豪門也有壓力
阿維塔的2021年,正是國內第二批造車新勢力風起云涌時期。彼時,李彥宏、雷軍、周鴻祎等一眾互聯網大佬宣布殺入造車圈,因此阿維塔處境一度被冷落。
成立以來,阿維塔拼命狂奔:2021年11月品牌全球發布,半年內,阿旗下首款情感智能電動汽車阿維塔11便陸續完成了極寒、耐久等系列測試,亮相工信部目錄名單,進入第三輪試生產階段,并下線測試車輛百余輛。
去年8月8日,阿維塔科技正式發布旗下首款車型“阿維塔11”。該車型定位為智能電動轎跑SUV,凝聚了長安汽車、華為、寧德時代在各自領域的優勢,單車均價達到36萬元,雙電機版本車型突破了40萬元。

2022年底,阿維塔科技開啟首款車型的量產交付。據官方發布的數據,阿維塔11在開放“鎖單”10日內,鎖單量便突破5000臺。
目前,阿維塔科技已經推出阿維塔11,以及售價60萬元的聯名限量版車型阿維塔011。其中,阿維塔11目前已經累計交付超1.2萬輛。
一周前,阿維塔11鴻蒙版也正式上市。同時,更多車型也在緊鑼密鼓規劃。阿維塔科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譚本宏介紹,“阿維塔將提前完成四年四車的產品規劃,阿維塔12已經登錄工信部公告,用戶和媒體好評如潮,新車將于三季度亮相、年內交付。同時,內部代號E15、E16的兩款新車將于2024年上市。”
隨著阿維塔科技開始交付新車,2022年阿維塔科技實現營業收入0.28億元。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提升至11億元。
不過,阿維塔科技也有自己的焦慮。
在長安汽車的規劃中,阿維塔是長安汽車品牌向上的戰略支撐,占位高端市場,與頭部新勢力和豪華品牌展開競爭。但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并不簡單——數據顯示,阿維塔7月交付1786臺。相比而言,頭部新能源車企已經實現月銷破萬,壓力擺在眼前。
猶記得在2023長安汽車全球伙伴大會上,長安汽車董事長、黨委書記朱華榮宣布阿維塔汽車將于2025年前推出4款產品,銷量突破30-40萬輛。其中,2023年目標10萬輛。這樣看來,留給阿維塔科技的時間依然緊迫。
值得一提的是,9月4日,阿維塔 12 將在慕尼黑車展全球首發。至于成績如何,拭目以待。
重慶背后,新能源汽車之城正崛起
阿維塔科技崛起于重慶,并非偶然。除了最大股東長安汽車總部位于重慶外,更重要的原因或許在于重慶悠久的汽車產業基因。
早在20世紀70年代,重慶就已經形成了冶金、化工、機械、紡織、食品五大支柱產業,同時也成長為全國最大的汽車生產基地之一。當時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全國每8輛汽車就有一輛產自重慶”。毫不夸張地說,作為西部工業重鎮,重慶一度支撐起了中國汽車產業半壁江山。時至今日,重慶仍然坐擁全球最大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和中國國內最大汽車產業集群。
然而,當汽車產業進入新能源時代,一度也給重慶帶來困擾。一位重慶領導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如果重慶汽車產業再不謀求轉型,未來面臨的不僅是支柱產業能否支撐得住的問題,背后還有幾十萬人的就業問題。
于是,一場產業之戰打響了。這幾年,重慶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出了產業發展規劃,其中建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制造業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群擺在前面。
創投興,則產業聚。去年8月,《2022年重慶市產業投資基金申報指南》正式出爐,面向社會招募優秀GP,該基金總規模400億元,首批認繳出資額為280億元。子基金應主要投向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領域或主投專精特新企業,主投領域的投資總額不低于子基金規模的70%。
更為轟動的是,今年5月,總規模2000億元的重慶產業投資母基金宣告成立,值得一提的是,該母基金在投資運作方面更突出重點領域,聚焦重慶萬億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等產業集群,與頭部投資機構、產業方共同組建子基金群。
幾經沉浮,重慶汽車本土品牌相繼完成了向新能源汽車等轉型。2017 年,長安汽車開啟 “第三次創業”,并相繼提出 “香格里拉 ”計劃、“北斗天樞 ”計劃等一系列戰略計劃,向世人宣布將全力推進新能源和智能化落地。如今,長安汽車已經構建起包括深藍汽車、阿維塔、長安啟源在內的新能源品牌矩陣。
和長安汽車類似,小康股份也通過與華為合作迎來“第二春”。2021年3月,小康股份宣布與華為達成合作關系,雙方簽署了新能源汽車領域合作備忘錄,并陸續推出賽力斯華為智選SF5、問界M5、問界M7等多款產品。如今,小康股份已經化身全新新能源汽車品牌——賽力斯,市值數百億。
正如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曾盛贊,“重慶不只是一個吃火鍋的好地方,還是一個投資的好地方!”隨著重慶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產業鏈齊聚,外地企業也組團來渝,攪動這一池春水。
彈指一揮間,重慶汽車產業已形成了以“長安系”為龍頭,10多家整車企業為骨干,近千家零部件企業為支撐的“1+10+1000”汽車產業集群。目前全市有長安、長城、吉利、福特、理想、賽里斯等21家整車企業;還有比亞迪電池、吉利電池、博世氫燃料發動機、西部智聯等200家產業鏈重點企業。2022年全市汽車產量209.2萬輛,同比增長4.1%。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36.5萬輛,同比增長140%。
當地產經濟遠去,新興產業成為了兵家兵爭之地,能夠帶來的就業與人才不可估量。而當下,爭搶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各個城市不約而同的選擇。一重江水一重山,重慶也投身于這一歷史洪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