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每日人物社
長達兩小時的電影,就像由一個個在抖音上傳播的“高光物料”組成,每一個人物都扁平如同工具,只為了推動故事進行和反轉。坐在黑暗里的觀眾來不及細想,就被撲面而來的情緒點燃,隨后分享欲快速兌現成票房。林遠總結這種模式——“抖音電影”。他甚至覺得,今年可以被稱作抖音電影的元年。
文 | 常芳菲
編輯 | 金匝
運營 | 栗子
史上最強暑期檔
林遠又一次猜錯了。
他是北京一家連鎖影院的影院經理,對他這樣的電影人來說,暑假一直是一年里的“黃金時代”,他關心戰況,也關心結局。
但戰況和結局,林遠都沒有料到——電影行業迎來史上最強暑期檔,幾部影片都超預期發揮,狠狠拉動了票房大盤,總票房超過206億,創了影史新紀錄。
電影票漲價,也擋不住打工人。平時工作忙碌的王涵,頭一回被工作日電影院的人潮擠走。她早就習慣到了電影院再挑一場最近的電影,上周去看《孤注一擲》,卻發現連續兩場都滿員,只能臨時換影院,“從來不知道工作日的電影院也有這么多人”。
第一名的懸念維持到最后一刻——35.25億的《孤注一擲》,以微弱優勢反超《消失的她》,成為暑期檔票房冠軍。
現在來看,這是一場“全程沒有人掉棒”的爆款接力賽。《消失的她》用東南亞題材開了個頭,《八角籠中》緊跟在后,《封神》票房潛力剛剛發揮出來,《孤注一擲》又在大規模點映后提檔。記錄不斷被后來者刷新:《孤注一擲》上映短短14小時,《消失的她》創下1.59億的首映日票房紀錄就被打破。
與此同時,電影人此前傳統的判斷標準,同時失靈。
大導演的光環逐漸褪色。諾蘭時隔六年的中國行,帶來了極高的關注,但沒有為新片打開市場。眼看著朋友圈的討論度極高,浙江東部縣城的影院經理張帆立刻把《奧本海默》的日排片增加到5場,也安排了IMAX影廳,但結果出人意料——每一場上座率都不高,而當天隔壁影院上映的是《孤注一擲》,觀影人次立刻反超他200。他第一次真切意識到,“諾蘭的粉絲,不是觀影的基本盤”。
而另一邊,爆款變得難以預測。幾個月前,林遠還沉浸在二季度票房不及預期的沮喪里。暑期檔映前看片結束后,他的判斷里,“《封神》排第一,但很難超過20億”,其余類型片,按照過往的同題電影作為參照系,也就“十億左右的賣相”。當時貓眼、燈塔專業版媒體超前預測的結果,也和林遠的判斷接近。
而事實完全相反。話題電影第一次釋放潛能,《孤注一擲》和《消失的她》成了35億的爆款,《封神》也完成了逆襲,“我們判斷的模型需要重新校準”。
▲ 9月1日,暑期檔總票房達到206億元,《孤注一擲》和《消失的她》票房均超過30億元。圖 / 燈塔專業版
抖音“造神”
比起電影人,抖音,在今年成了更精準的灰度測試器。林遠發現,走進影院的人閑聊時最常提到的詞是“抖音”,電影票房,也和物料在抖音上的熱度、播放量完全成正比。
對《封神》來說,抖音成了票房逆襲的關鍵。
電影的開局并不順利。接近《封神》的王晶晶透露,導演認為宏大的世界觀、電影工業化水準是最核心的價值,所以前期宣傳物料都來自20分鐘的幕后紀錄片。除了饕餮、雷震子的建模過程,就是演員對戲的場景。但這類時長在五六分鐘的抖音視頻,點贊量始終在兩三萬徘徊。前期宣傳策略沒能帶來傳播,還一度連累電影貼上爛片的標簽。上映后首日的票房,就承受了差評的后坐力——4911萬,按這樣的走勢,電影很難收回成本。
轉折點出現在24小時之后。
扮演殷郊的陳牧馳開始為角色造梗。用膠布和膠水“連夜粘頭”之后,質子團在抖音立刻成為核心傳播點。截至目前,#姬發話題累計播放量達到9.8億,#質子團達到1.4億。嘗到甜頭之后,主創紛紛下場配合。“商務殷語”讓62歲的費翔變成了全民Daddy,對作品一向嚴肅的烏爾善也走進了小楊哥的帶貨直播間。有觀眾調侃,讓導演烏爾善改名為尤爾善,取“無(封神)23”到“有23”的諧音(指23億票房),他在現場就真的將微博簡介改成了U23。
營銷和口碑,一齊把《封神》從ICU里拉了出來。正式上映9天后的周末,電影連續兩天單日票房破億。這時,自來水們的二創才真正進入大眾視線。用王晶晶的話說:“即便是自來水,背后也要靠專業宣發鋪墊、推動。”
▲ 商務殷語掀起了社交網絡上的模仿熱。圖 / 網絡
對《孤注一擲》來說,抖音是一開始就被選中的陣地。電影的賬號,30天漲粉超211萬,抖音話題#電影孤注一擲#參與人數超21萬,累計播放量超181億。6月底,飾演詐騙團伙首領王傳君“想成功,先發瘋,不顧一切向錢沖”的洗腦口號,成了首個點贊量突破500萬的爆款短視頻。就在當天,貓眼想看這部電影的人數,增加了37000人。
接下來,粉絲超千萬的達人加入了電影宣傳。王傳君對窗外作出抹脖子動作后,再虔誠拜佛的反差片段,引發了“黃鈺杰”“徐潔兒”的模仿,兩位的粉絲數分別為1261萬和541萬。詐騙團伙的“殺豬盤揭秘”“張藝興挨打”,也都成了點贊量破百萬的內容——《孤注一擲》的想看人數達到了第二波高峰。
▲ 《孤注一擲》的切片視頻配合解說,能達到單條500萬贊。圖 / 抖音
暴力奇觀、焦慮恐懼,通過短視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捕獲人心,并把它們兌換成票房。
《消失的她》擊中了女性廣泛的婚戀焦慮。短視頻的宣傳主題一度是——愛不會消失,但愛會讓你消失。首輪話題完成發酵后,抖音上又開始營銷“戀愛腦治療處方”。自此,票房高歌猛進,最終停在35億。
林遠第一時間感受到了觀眾對反面角色的憤怒。影院里,主演朱一龍的人形立牌被反復折斷,不管前一天怎么粘,第二天就恢復原樣。這一刻他知道:“《消失的她》成了。”
而《孤注一擲》的宣傳方,伯樂營銷CEO的張文伯,在微博上分享了觀眾買單的訣竅:一個越來越明確的現實是——和誰都能聊的話題。比如“手撕渣男為閨蜜報仇”“我就是看不得像王寶強這樣的老實人被欺負”“我兒子看完電影之后主動要背《蜀道難》,平時按著他腦袋都不看”,不管有沒有平時進電影院觀影的習慣,聽到這些話題,保不齊都想買張票一探究竟。畢竟社交是人類的本能。
這些似曾相識的話題,幾乎都登上過抖音的熱搜。
合上最后一環
抖音,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電影營銷的一種“標配”。
段如云在一家頭部公司做宣發,她總結:盡管每部電影的宣發費用不同,但抖音是最受重視的一份,“絕對的大頭”,在總宣傳費用里,占比能超過三分之一。有的電影,甚至會把抖音營銷作為唯一的押寶。
相對應的是,微博的份額被逐漸蠶食,“轉化率不高,還容易出負面(新聞)”。
不是每個導演都能接受這樣的現實變化。《封神》開售票房不佳時,就有不少自來水自發地為導演烏爾善及其團隊做建議:“快去小楊哥直播間,他們那流量大。” 但王晶晶透露,烏爾善一開始并不認同。
對于宣傳節奏,烏爾善開始有明確、嚴肅的要求。核心目標是保留作者性,“就連抖音的倍速混剪,他都并不喜歡”。但也許是首日票房讓團隊意識到,營銷是挽救票房的最后機會。電影上映半個月后,導演才第一次帶著主演于適、娜然走進了瘋狂小楊哥的直播間。只要他展開談藝術、工業,小楊哥就會立刻打斷,推進下一個環節。烏爾善只能憨笑兩聲,也許他還不適應這樣的宣傳模式,但流量的好處實實在在:20萬張電影票幾乎立刻搶光。
在接受36氪采訪時,他說起從電影上映那天起,他就每天都和宣發負責人開會,總結問題,及時調整。“營銷也是一場戰役,也需要非常的專業性和應變能力,跟電影創作的難度不相上下。”
但抖音的野心遠不止于此。它不滿足于只做電影宣傳渠道,而是希望走向上游,完成電影宣發、制作、賣票的閉環。
和美團貓眼、阿里淘票票靠補貼搶占市場不同,抖音布局的第一步是宣發。2017年,抖音也是依靠短視頻營銷,創造了《前任3:再見前任》的票房神話,今年暑期檔的故事,其實早已發生過。
當時是短視頻第一次展示自己的傳播力。抖音上充斥著大量《前任3》里的橋段——觀眾在電影院里哭成淚人,再配文“一個以為不會走,一個以為會挽留”,病毒式傳播的片段,成了票房起飛的燃料。
此前幾乎沒人看好《前任3》,一個中低成本的愛情片,沒有IP,沒有流量明星,而同檔期強敵環伺,前有馮小剛導演的《芳華》,后有好萊塢大片《星球大戰》。但《前任3》,以“顛覆影評人已有的知識體系”的速度,拿下了19億票房。
盡管如此,業內人士依然認為,這種成功只是曇花一現,但沒想到的是,對抖音來說,有關電影的一切,才剛剛開始。
2019年,抖音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短視頻平臺。主流觀影人群和抖音用戶畫像也逐漸重合——30歲以下,女性為主。當年4月,抖音宣布安樂影片、萬達影視、光線影業、阿里影業、新麗電影、英皇電影6家影視公司展開官方合作。從此之后,幾乎所有主流的院線電影均會在抖音開設官方賬號,發布物料宣傳。上游內容公司入場,加速了抖音成為宣傳的第一渠道,抖音逐漸成為電影營銷的“標配”平臺。
2020年,抖音踏出第二步。在為春節檔《囧媽》的線上播放權豪擲6.3億之后,抖音文化成立,這標志著它正式切入電影制作、發行領域。
成立3年,抖音文化的參投形式,始終以聯合出品為主,目的是確保成為電影宣傳的核心平臺。
段如云向每日人物透露:“抖音的投資體量、目的都和微博接近。”成立當年,抖音以聯合出品方的身份參投了13部電影,深度參與《盛夏未來》《大地之田》兩部影片。
剛剛過去的暑期檔,抖音一共參投了5部影片。翻開片單,除了挑中《孤注一擲》《消失的她》兩大爆款之外,還包括沈騰、艾倫主演的喜劇電影《超能一家人》,吳京主演的《巨齒鯊2:深淵》,王一博主演的《熱烈》。每一部,抖音相關話題的播放量都能達到數十億。
根據《中國企業家》統計,自2014年以來,10年間上映的國產電影票房總榜前20中,抖音就參投了7部。
只剩票務,抖音就能合上電影產業的圓環。2020年底,抖音和貓眼合作CPS返傭功能——創作者可以在二創的短視頻中放入購票鏈接,平臺按照實際購票轉化支付傭金。很快,抖音意識到自己“為他人做了嫁衣”。一年以后,抖音就收購了第三方票務平臺影托邦,并更名為抖音電影票。
開年以來,抖音把重心放在了影院、達人的直播間,給用戶挑選電影來看,而不是任由用戶零散地選擇買哪部電影的票。這和抖音集團的戰略密切相關。今年開年,抖音給本地生活業務定了一個激進目標——1500億GMV,這意味著翻倍的增長。據東西文娛報道,電影票務在其中占有數十億GMV的目標。選擇直播間購票,既可以服務于抖音本地生活的戰略,又能避免和貓眼、淘票票正面競爭。
但現實是,大廠們時時刻刻處在競爭中,摩擦不可避免。7天前,暑期檔5部電影聯合發布懸賞征集“網絡水軍”線索的公告,它們背后的共同投資方,都是淘票票或阿里影業。
這場輿論戰,更像是春節檔的連鎖反應。《滿江紅》與《流浪地球2》也一度陷入票房爭議,背后的參投方同樣是貓眼與淘票票。段如云覺得,這是市場復蘇的跡象。“有電影開畫(上映),才會365天都在打仗。”
產品經理電影
社會情緒變幻不停,每個時代都有合格的產品經理出現,為電影把脈。
一線從業人員能最直接察覺到行業的變化:抖音對電影的影響,進入全新的階段,不止作用于宣發,甚至直接影響了內容。
這個暑期檔,觀眾已經見識到了“現實”的盛況——殺妻、詐騙、階層滑落,而這背后的共同情緒都是恐懼,對婚姻、對暴力、對噶腰子傳說和電詐團伙,乃至對整個東南亞地區的恐懼。
長達兩小時的電影,就像由一個個在抖音上傳播的“高光物料”組成,每一個人物都扁平如同工具,只為了推動故事進行和反轉。坐在黑暗里的觀眾來不及細想,就被撲面而來的情緒點燃,隨后分享欲快速兌現成票房。林遠總結這種模式——“抖音電影”。他甚至覺得,今年可以被稱作抖音電影的元年。
▲ 《消失的她》抖音置頂視頻為現場拍攝花絮。圖 / 抖音
另一邊,是好萊塢電影的集體啞火,《變形金剛:超能勇士崛起》《碟中諜7》都只拿下個位數票房。行業不再需要國產電影保護月。
不斷創造票房紀錄的導演陳思誠,成為了符號,象征一種冷酷的精明。幾年時間,電影導演們也在事實上完成了“質疑、理解、成為”的全過程。
這種產品經理指導電影的理念,始于2014年。
10年前,中國電影票房首次突破了300億人民幣,同時,它是電影票補元年,曾經的百度、貓眼等互聯網大廠進入電影產業。而也是在這一年,新生代導演密集出現,郭敬明是其中代表人物,是第一個被稱作“產品經理”的導演。
《小時代》三部曲切中了10年前最重要的問題——年輕人怎樣面對財富和權力的誘惑。他的電影和“物質”糾纏在一起:花園洋房、外灘派對還有靜安區呼嘯而過的豪車。放在今天的標準來看,這也是一部成功的電影。上映第五天,微博提及量超過195萬,是同檔期競爭對手的總和。他用同一種主題,攬下13億票房。當時的投資人在接受采訪時說:“中國電影的核心是了解觀眾需求并為之服務。”
此后,徐崢接過了最佳產品經理的頭銜。他執導的《人在囧途之泰囧》《港囧》靠喜劇獲得成功,兩部電影的票房接近29億。就在這一年,陳思誠走進了電影行業,電影版《北京愛情故事》,同樣把他帶進了億元導演俱樂部。
作為產品經理,他們的共性就是懂得怎么在格調、通俗之中掌握平衡。早在10年前,郭敬明就驕傲地總結過產品經理的成功秘訣,帶著俯視的快感。
“我非常清楚大眾的審美是什么,然后我會給他比這個審美再高半格的東西。給他一樣高的東西,他會覺得你太平庸,太普通;也不能給他高一整格的東西,他接不到,所以他不覺得那個東西美,所以你要在中間一個非常準的位置。不管我寫小說,還是拍電影,還是做(別的)什么,我都很清楚,大眾其實想要的是這樣的東西。”
而現在,抖音已經成了這些產品經理們觀測大眾審美的陣地。不止一位從業者提及,未來還有很多脫胎于社會議題的電影會和觀眾見面,它們是我們將無法避開的“抖音電影”。
(應受訪對象要求,林遠、張帆、王晶晶、段如云均為化名)
參考資料:
[1]抖音電影,成為貓、淘外的“第三極”還差幾步?,傳媒圈
[2]抖音電影扣上了最后一環,在影院私域大年,東西文娛
[3]《消失的她》18天票房超30億,互聯網大廠成為爆款收割機,中國企業家雜志
[4]電影·短視頻營銷白皮書,巨量引擎、貓眼
[5]郭敬明:我非常清楚大眾的審美是什么,南方周末
每人互動
你看了哪些暑期檔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