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李如嘉
8月31日晚間,中國旅游研究院公布暑期旅游成績單。今年暑期全國國內旅游人數達18.39億人次,占全年國內旅游出游人數的28.1%;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21萬億元,約占全年國內旅游收入的28.7%。
作為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后的第一個暑假,今年暑期的出游熱度明顯高于2019年同期,多數目的地接待游客人數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最熱暑期游已結束,旅游風向有何新趨勢?
中低檔酒店更受歡迎,大眾旅游走向臺前
暑期出游熱度高漲帶動了旅游成本的上升。中國旅游研究院數據顯示,暑期全國各省(不含港澳臺)進港機票均價同比上漲14.17%,酒店客房均價同比上漲46.88%,景區門票均價同比上漲4.63%。
而游客消費則更趨于理性,秉持著“該花花該省省”的理念,追求實惠、親民、小眾。大眾旅游所占的市場地位正在不斷提升。
德邦證券分析師認為,今年以來,受資產價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整體放緩。綜合來看,今年消費更多的偏向低價品和大眾消費,尤其是與出行相關的消費。
同程旅行的財報中提到,上半年,同程旅行居住在非一線城市的注冊用戶占比約87%。二季度,同程旅行微信平臺新增付費用戶中約70%來自非一線城市。
酒店預訂上,熱門目的地的中低檔酒店因為價格優勢更受歡迎,但預訂量上漲也助推了酒店價格提高。根據財通證券研報,北京、三亞、成都三座熱門旅游城市,暑期開始后房價都有一定上漲。
數據顯示,中低檔酒店的價格漲幅均高于中高端酒店。以北京為例,7月2日-7月8日,北京中高端酒店RevPAR(平均每間可供出租客房收入)為571.1元,環比增長8.8%,中低檔酒店RevPAR為487.8元,環比增長15.1%。
截至8月12日,相較于暑期前的房價,三座城市中低檔酒店漲幅依然高于中高端酒店。在入住率上也可以看到,三座城市的中低檔酒店入住率多數情況下高于中高端酒店。
但是在小眾城市,中高端酒店因為高性價比反而更受歡迎。據去哪兒大數據顯示,今年暑期至今,“冷門”目的地城市酒店預訂量同比2019年增長1.2倍,其中中高星酒店預訂量增長明顯,漲幅超1.5倍;儋州、鶴壁、臨滄、玉溪、咸寧、荊州、麗水、臺州、渭南、東營、廣元、昭通地區,高星酒店預訂量同比2019年增長超2倍,其中儋州增幅最大達6.1倍,鶴壁增幅5.7倍居于第二。
親子游火熱,家長仍愿為高價產品買單
航旅縱橫大數據顯示,暑運期間國內機票平均支付價格(不含稅)約為1178元,比2019年同期上漲約14%。
雖然旅游成本上升,但家長們依然愿意支付高成本帶孩子出行。數據顯示,親子家庭更愿意選擇飛行出行,而年輕人和大學生則更青睞高鐵。
據FlightAI航空智能大數據,相比2019年,今年暑期13-17歲學生客群人數高出1.5倍,疫情以來積壓的初高中生出游訴求得到集中釋放。除0-2歲客群有所下降外,18-24歲及25-34歲的年輕人客群增加幅度最小,學生群體里大學生僅有16%的增長。
業內專家向界面新聞表示,縮小出游半徑和降低過夜旅行的比例,是年輕人提高旅行性價比的方式。在大交通和住宿費用縮減后,旅行成本可以大大降低。
今年暑期,研學市場也格外火爆。攜程數據顯示,今年暑期研學游報名人次較去年翻2倍。今年北京一地的研學產品上線數量是去年的1.8倍,北京游學、研學產品報名人次相較疫前增長近2倍。
雖然人數顯著增長,但研學花費有所降低。據攜程報告,今年暑期研學獨立營人均花費是1431元,同比去年下降一成左右;親子營人均花費為3453元,與去年持平。
研學天數也有所減少。暑期1-2日獨立營的訂單數占總數51%,同比去年訂單數增長173%,較疫前增長近8倍。而從長線的研學營來看,5日產品取代了疫前14日的產品成為今年暑期銷售主力,即便是甘肅、云南這樣的長線目的地,家長選擇的主流趨勢也集中在一周以內的產品上。
音樂節帶動旅游消費,文旅結合更緊密
今年夏天,不管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例如西安和大同),還是各地博物館,都備受游客的矚目。在攜程平臺各景區類目中,博物館門票預訂量超越主題公園排名第一,暑期博物館類景區門票預訂量同比去年增長2倍。
“最近我開始感受到博物館的魅力,每到一座城市我都會去當地的博物館逛逛。”廈門的高女士告訴界面新聞,尤其是歷史文化豐厚的城市博物館更值得一逛。她還會因為有旅游攻略中寫到當地博物館別具特色而特地去這座城市拜訪,并且熱衷于購買博物館的周邊文創產品。
各類演出也是文化帶動旅游的重要驅動力。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6月初至8月上旬,演出市場票房為23.27億元,較2019年大幅增長168%。其中6月份周杰倫的演唱會,就為海口吸引了超過15萬游客,創造旅游收入近10億元。
演唱會和音樂節不僅會吸引本地粉絲,也會帶動游客跨省市旅游。周杰倫海口演唱會吸引了省外游客9.51萬人次,占游客總數的61.5%。TFBOYS西安演唱會期間省外游客占比達到了81%。異地游客參加演唱會產生的消費包含大交通和酒店等大額支出,對于旅游經濟的貢獻更大。
這一“以文帶旅”的趨勢也推動景區正在從單純依靠自然風光和自身景區設施資源,走向通過舉辦音樂節、創意市集、文化演出、煙火表演等活動,創造新的消費場景來吸引游客。除了打造新場景,景區也在文創產品方面持續推陳出新。
泡泡島音樂與藝術節的主辦方,北京創娛無界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合伙人車瀅向界面新聞透露,公司收到了各地政府和景區的大量活動舉辦邀約,景區作為音樂節場地,擁有自然景觀優美和交通可到達性高等優勢。現在對于音樂節主辦方來講,在和目的地合作的時候也會做一定的篩選,考慮景區是否過于商業化、景觀是否別具特色等。
大型音樂娛樂演出,短時間內能產生較強的人流聚集效應。但其最終的引流、帶動消費和化流量為存量的效果,還需要經過時間的檢驗。
天津市濱海新區文旅局文保旅游服務中心副主任劉凌對界面新聞表示,想要留下游客,滿意度是關鍵。游客對城市形象、旅游服務的直接感受會影響他是否會重游,或者去推薦這座城市。當地政府應該致力于提升服務的質量以及周邊的配套設施,去滿足游客需求。
出境游“四小時飛行圈”率先復蘇
暑假期間,國際市場的航空運力仍然在恢復中,票價依然高于2019年同期。據飛常準民航看板數據顯示,2023年暑運期間(7月1日-8月31日),國際及地區航線實際執行客運航班量超8萬班次,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近五成水平。
航旅縱橫大數據顯示,出入境機票平均支付價格(不含稅)約為4155元,比2019年同期上漲超過35%。
出境游的主力仍然是親子客群。飛豬數據表明,對比去年,80后帶娃出游客群是今年暑期增長最多、規模最大的出境旅行人群。攜程數據則顯示,上海用戶最愛帶孩子出境游,暑期親子出境機票訂單量高出第二名北京近70%。
攜程數據還顯示,暑期出境游跟團訂單量環比前兩個月增長近六成。具有一定消費力的中青年成為出境跟團的主要報名人群,其中41-50歲占比34%,31-40歲占比33%。
飛豬暑期酒店預訂情況顯示,預訂量最高的前十個海外城市全部位于中國主要出發地城市的“四小時飛行圈”內,其中超過一半目的地為沿海或高緯度的城市,涼爽的氣候和親水特性使之成為避暑游的熱門選擇。
中青旅首席品牌官徐曉磊向界面新聞介紹,出境游目前最熱門的還是中短線,例如港澳地區,還有新加坡、泰國、日本和一些歐洲國家,這些目的地整體旅游接待環境較好。目前旅企希望能夠立足中短線,將中長線的市場也恢復起來。
徐曉磊認為,受到機票、簽證、當地地接社重建等因素影響,預期出境游整體市場在明年上半年才能夠完全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