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商業評論 錢洛瀅
編輯|葛偉煒
防藍光的隱形眼鏡,你戴過么?
平時只在“出席重大場合”時才會戴上美瞳、畫個妝的小瞳(化名),在刷小紅書時看到了一款號稱可以防藍光的透明片隱形眼鏡,讓她很是心動。
“試過很多品牌,但美瞳總體給我的體驗感并不是很好,只要超過5小時就眼干,異物感很強。而且摘戴麻煩……所以平時基本只戴框架眼鏡。”小瞳說道。
而這款防藍光隱形眼鏡之所以讓她心動,一是防藍光的功能是她這樣久對電腦族所需要的,二是宣傳語“超軟鏡片、超水潤,最長佩戴12小時仍然舒適”讓小瞳感覺“聽起來就很舒服。”
她還發現,在防藍光隱形眼鏡出現之前,不少隱形眼鏡已經做到可以防紫外線。除了長時間佩戴是否舒適、能否保持水潤等“硬性指標”,具有更多功能性的隱形眼鏡已經走上了消費舞臺。
在小瞳看來,美瞳是妝容的點睛之筆,但在日常并不必要,而如今,她已經為剛剛下單的透明隱形眼鏡預想出了很多使用場景:“平時運動、做飯或是在戶外時,框架眼鏡會一直下滑或者起霧,不方便,以后或許可以在這種時候用上(透明片)。”
這是否意味著,隱形眼鏡已經逐漸開始從美妝走向日常?
從美瞳說起
說到隱形眼鏡,不得不提近年來中國美瞳市場的發展。
和海外市場先流行日常佩戴的透明片不同,中國隱形眼鏡市場的發展是從美瞳需求的爆發開始的。
早年間,國內美瞳市場被歐美日本的舶來產品所“壟斷”,消費者想要線下配鏡較為困難,而通過非正規渠道購買的眼鏡,質量和售后服務無法保障。
“我看到好多中國女生拉著拉桿箱,成箱成箱地在海外買美瞳,我就在想我們為什么不能做自己的美瞳品牌?”Moody創始人慈然在和營銷人刀姐的對談中,聊到了讓他萌生在美瞳領域創業想法的一幕。
2015年,阿里健康拿到互聯網藥品發布許可,美瞳產品可以在線上公開銷售,行業正式進入了快速成長時期。
五年之后的2020年前后,以Moody、可啦啦(Kilala)、4iNLOOK、拉拜詩(LePheche)等為代表的國產美瞳品牌,在資本的助力下快速發展:
2021年11月,Moody完成超10億人民幣的C輪融資;2022年,大仕城光學和國風系彩瞳品牌NORVEY均融資千萬元;今年2月,4iNLOOK再次宣布完成國藥中金超億元戰略投資。
圖源Moody、可啦啦官方微博
這些美瞳品牌在獲得融資之后,進行了不少線上線下布局的“大動作”。
在線上,可啦啦、Moody等品牌和Line Friends、王者榮耀等年輕人耳熟能詳的IP進行聯動,吸引年輕消費者的目光;
在線下,可啦啦做了不少快閃店、快閃活動,Moody出現在了美妝集合店話梅以及山姆會員店里,而4iNLOOK在全國擁有超320家美瞳集合店,年GMV達6億元,線下貢獻超七成。
“(美瞳)這個賽道現在已經卷得差不多了。”一位早前參與過4iNLOOK融資的投資機構相關負責人告訴新零售商業評論。
但這并不代表資本不再看好這個產業。隨著美瞳挑選和使用方法的逐漸普及,走出“新手村”的消費者們或許需要更進階的產品和服務,而美瞳品牌們,也需要邁向下一步。
這位投資機構負責人透露:“(這些美瞳品牌)目前都在重資產建廠投資。”
品牌們為什么要自建工廠?答案正隱藏在代工廠近年來的發展態勢中。
代工廠,盆滿缽滿?
隱形眼鏡在大陸市場執行的是第三類醫療器械的管理標準,這意味著生產方和銷售方都需要“持證上崗”。
在有能力自建工廠之前,不少新興的隱形眼鏡品牌只能找具備相關資質的廠家代工,這又吸引了不少醫療器械品牌通過收購有資質的代工廠來完成對隱形眼鏡行業的布局。
如魚躍醫療收購蘇州六六視覺科技、江蘇視準以及樂潤隱形眼鏡;愛博醫療收購天眼醫藥;昊海生科收購河北鑫視康等。
今年7月準備沖刺美瞳代工A股第一股的上海蒂螺醫療,不僅擁有自有品牌瑞可可(Realkoko),更是美瞳品牌可啦啦的代工方之一。
圖源Realkoko官網
不過,媒體“藍鯨財經”的記者從內部人員口中獲悉,本次沖擊上市,蒂螺醫療選擇“剝離”其自有品牌瑞可可的相關業務,欲以純B端生意講述上市故事。
B端確實是有故事可說的。
觀研報告顯示,市面上約90%的美瞳產品為代工生產形式,其中中國臺灣生產供應比例較大。國金證券也曾在研報中指出,現階段中國電商平臺熱銷的美瞳品牌制造供應商主要以臺灣地區的精華光學和晶碩光學為主。
這兩家制造商,在近幾年可以說是趁著內陸市場蓬勃發展的東風,賺得盆滿缽滿。
財報數據顯示,作為Moody代工方之一的晶碩光學,在2022 年的營業收入約合人民幣14.41億元,凈利潤3.51億元,銷售凈利率24.37%。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來,晶碩光學的凈利率基本維持在20%上下。
同樣是可啦啦的代工廠之一、亦是美國品牌博士倫代工方的精華光學,2022年營收11.85億元,凈利潤為2.32億元,銷售毛利率29.47%,銷售凈利率19.55%。
美瞳賽道的“淘金熱”,讓“賣鏟人”代工廠們活得更加滋潤了。不僅如此,由于消費者需求快速迭代,品牌商們往往更關注于渠道和營銷等前端能力的建設,而將自己并不擅長的設計、工藝升級交給了制造商。由此,代工廠在產業鏈的話語權明顯提升。
逐漸走向成熟的新興美瞳品牌們同樣看到了“賣鏟人”的境況,為了掌握話語權、控制產品品質與成本,自建工廠便成為了他們發展過程中的必經階段。
機會仍多
美瞳市場已經卷向了供應鏈端,打得熱火朝天,但事實上,透明隱形眼鏡雖然一直在聲量上不大,卻始終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然而,兩者相加,在國內市場的滲透率仍然低到讓人無法相信——據衛健委公布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近視人口高達7億人,但隱形眼鏡滲透率僅8%,美瞳滲透率僅4.5%。
相比美瞳鏡片,透明片的應用場景、復購頻次以及客單價,都更高,尤其是大多數沒有化妝需求的消費者,往往更能接受透明片。正是看到了這些優勢,美瞳品牌們紛紛打起了透明隱形眼鏡生意的主意,透明片迎來了遲來的內卷。
透明片中,材質更好、價位更高、佩戴更為簡單、舒適的“硅水凝膠”隱形眼鏡,成為了近期各大品牌主推的產品,價位非常接近。
Moody、拉拜詩和晶碩在近半年來推出的硅水凝膠產品,圖源淘寶旗艦店
然而,硅水凝膠的核心技術其實被強生、博庫等國際光學大牌所壟斷,國內不少硅水凝膠隱形眼鏡也都系出同源。
有消費者在社交平臺上反饋,優瞳的硅水凝膠產品和博庫光學的硅水凝膠產品“連包裝都一模一樣”。而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博庫光學硅水凝膠顯然更便宜。
優瞳和博庫光學的硅水凝膠,傻傻分不清楚,新零售商業評論攝
如今,包括美瞳在內的隱形眼鏡防UV幾乎已經成為“標配”,還有了文章開頭提到的防藍光功能的隱形眼鏡。此外,“新手友好、好戴好摘”也是透明隱形眼鏡的重要標簽之一。因為透明片面向的大多數消費者仍然是隱形眼鏡的新手,而他們往往也是對隱形眼鏡的使用顧慮較多的人。
隱形眼鏡的普及率還遠遠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么廣。4iNLOOK母公司美目美佳的創始人兼CEO陳裕因此認為,美瞳這樣的消費品離不開線下體驗:“新手去到門店,店員會幫你佩戴,就沒有恐懼感。店員還會當面教你,比如隱形眼鏡不能戴過夜,日拋當天要扔掉等。”
這或許意味著,那些成長于線上的隱形眼鏡品牌很快又會卷向線下市場。
無論是卷向前端供應鏈,還是后端渠道,一個好消息是,如今不少地方政府開始重視隱形眼鏡產業的發展,將產業帶引入當地。
在市場和政府的雙向利好之下,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國內隱形眼鏡生產的原材料和技術將得到突破性發展,而消費者們也能以更便宜的價格購買到舒適度更高的隱形眼鏡產品。
參考資料:
《電商人賣美瞳,開出320家線下店》,21世紀商業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