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胡振明
中國軟件(600536.SH)于8月30日晚間披露了《2023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5.35億元,和上年同期相比減少了29.82%,減少了近三成收入;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15億元,和上年同期的-2.85億元相比,虧損擴大了80.9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5.20億元同比也是虧損擴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5.76億元,同比凈流出幅度收窄。

由于經營業績出現大額虧損,截至6月30日,中國軟件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也呈減少,本報告期末為20.01億元,比上年末(即期初)減少了4.91億元,減少19.70%。此外,本報告期末的總資產也下降至不足百億元。
中國軟件原計劃于2023年8月30日(29日晚間)披露《2023年半年度報告》,但是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申請延期一天,實際于8月31日(30日晚間)披露。
此前,中國軟件在發布業績預虧公告時就表示,上半年業績出現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業務主要集中在下半年結算驗收,同時,公司持續加大自主軟件產品、重點業務領域重大工程項目的投入。
中國軟件在半年報中援引國家工信部《2023年上半年軟件業經濟運行情況》的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運行態勢平穩向好,軟件業務收入加快增長,軟件業務出口增速小幅回落;軟件業務總體收入55170億元,同比增長14.2%,利潤總額6170億元,同比增長10.4%;軟件產品收入12959億元,同比增長11.7%,占全行業收入的比重為23.5%,其中,工業軟件產品收入1247億元,同比增長12.8%;信息技術服務收入增長加快(36687億元),同比增長15.3%,在全行業收入中占比為66.5%,其中,云計算、大數據服務共實現收入5515億元,同比增長16.5%,占信息技術服務收入的比重為15%;嵌入式系統軟件收入4667億元,同比增長14%。
在行業整體收入為增長的同時,中國軟件營業收入同比卻減少了10.77億元,且同比下降近三成,這就跟行業整體情況形成明顯的反差。
中國軟件表示,公司現擁有完整的從操作系統、中間件、平臺軟件、應用軟件到系統集成的業務鏈條,覆蓋政府、稅務、金融、電力、應急、信訪、能源、交通、水利、知識產權、工商、公安等國民經濟重要領域,客戶群涵蓋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大型央企等機構部門,其三大業務板塊分別是自主軟件產品、行業解決方案和服務化業務。
中國軟件的業務模式以參加客戶公開招標或單一來源采購的項目型運營為主,同時積極拓展自主產品研發與銷售,承建的項目包含信息化咨詢、定制開發、系統集成、運維服務等,項目應用涉及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軟件上半年的其他收益有2.60億元,差不多相當于凈利潤虧損金額的一半;在其他收益當中最主要的是政府補助項目,上半年有1.83億元;同時,還有545.88萬元的其他政府補助,主要為增值稅加計抵減、收到的其他稅收返還及穩崗補貼等。另外,有71.80萬元政府貼息及獎勵作為非經常性損益金額計入了營業外收入。

根據中國軟件近期披露的《向關聯方出售資產的關聯交易公告》,擬過協議轉讓方式將所持長城計算機軟件與系統有限公司(簡稱“長城軟件”)100%股權以4.86億元的價格轉讓給關聯方中電數據產業有限公司(簡稱“數據產業集團”)。轉讓完成后,中國軟件不再持有長城軟件的股權。
長城軟件在2023年1至6月營業收入為2.96億元,約占中國軟件營業收入的10%;歸母凈利潤為-1.24億元,所虧損的金額占中國軟件上半年虧損額的23.97%。顯然,將長城軟件轉讓之后,中國軟件可以剝離掉一個虧損額較大的子公司。

不過,就這樣一個虧損較大的子公司還賣得比較好的價錢。截至2023年6月30日,長城軟件的歸母所有者權益為27005.82萬元,交易價格為48600萬元,相比之下,交易出現溢價21594.18萬元,溢價率為79.96%。
根據公告,以2023年6月30日為評估基準日,分別采用資產基礎法、收益法對標的公司長城軟件進行了價值評估,其中收益法評估結果為48600萬元,資產基礎法評估結果為45346.86萬元,評估結論采用了收益法評估結果,即長城軟件股東全部權益價值評估結果為48600萬元。交易價格與評估結果相同。
中國軟件表示,各關聯方轉讓長城軟件是公司戰略發展與經營管理的需要,盤活公司資源,優化公司業務結構和資產結構,集中力量發展重點核心業務,加快產品化轉型,聚焦和專注于基礎軟件產品核心主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