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徐詩琪
兩家白色家電巨頭美的集團與格力電器在同日發布了半年報。
8月30日晚,美的集團半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1977.96億元,同比增長7.69%;實現歸母凈利潤182億元,同比增長13.98%。
格力電器財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997.90億元,同比增長4.16%;實現歸母凈利潤126.73億元,同比增長10.52%。
美的集團已經與格力電器在營收上拉開近1000億元的差距,業績增速也略高于后者,但格力的利潤與美的只相差55億元左右,不算懸殊,表明格力的利潤水平相當穩定。
空調收入差距不斷拉大
而拉動美的集團增長的主要動力是暖通空調業務,當季營收增長了近百億元(10.54%)至920.06億元,占公司總營收46.71%,這一比例同比增加1.14個百分點;毛利率為23.37%,同比增加2.32個百分點。
美的集團沒有在財報中透露空調業務的內外銷具體數額。
根據奧維云網的統計,上半年國內空調市場零售額整體是907億元,同比增長16%。而美的空調整體營收(包含海內外)已經超過這一數字。這與今年的極端高溫天氣有關,包括今年南方較早出現高溫天氣和華北平原持續高溫??照{行業受氣溫影響較大,再疊加2022年低基數,致使今年增長幅度較大。
格力電器空調收入較美的集團少約220億元,差距進一步拉大,去年同期兩者相差150億元。格力電器上半年空調營收699.98億元,同比增長1.82%,占總營收比重70.54%,比例同比減少1.66個百分點;毛利率35.69%,同比增長5.82個百分點。在毛利率方面,格力空調要較美的高出12.32個百分點。
根據產業在線的數據,上半年家用空調國內銷量方面,美的累計增長19%,格力增長13%;外銷方面,美的減少5%,格力減少13.1%。

華泰證券研報表示,格力電器上半年空調業務表現較為一般,家用空調的內外銷出貨量表現弱于行業整體。不過,期末格力電器合同負債達到289.7億元(同比增長93.5%),或反映出經銷商打款較積極,但尚未充分提貨。后續隨著經銷商庫存下降、提貨增長,公司空調收入提升空間仍較為充足。
B端業務哪家強?
美的集團的B端業務在上半年有較高增長。財報顯示,公司工業技術報告期收入為136億元,同比增長12%;樓宇科技收入為148億元,同比增長21%;機器人與自動化收入為152億元,同比增長24%;機器人、自動化系統及其他制造業期內收入172.62億元,同比增長26.07%。B端業務目前營收規模不高,但增速均高于主營的家電業務。
美的集團在財報中表示,2023年,公司經營思路由之前“合理收入,恢復盈利”調整為“穩定盈利,驅動增長”,經營勢頭有所上升。
而格力電器的多元化向來備受關注。上半年,格力電器空調收入占總收入70.54%,占比小幅下降,但仍是主要收入來源。工業制品和綠色能源業務分別增長了90%和51.3%,業績大幅上升主要受到盾安環境并表影響。盾安環境期內實現營收55.73億元,增長13.95%。此外,智能裝備收入同比增長了23.7%。
值得注意的是,格力鈦(原銀隆新能源)本期業績有所改善。財報顯示,格力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當期營收14.40億元,同比增長約23%;凈虧損1.71億元,同比縮窄約74%;當期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由負轉正,為2.09億元。
不過財報提到,格力鈦仍涉及一項與陽光保險的訴訟案件,由于2015年的“業績對賭”未達標,陽光保險訴求補償共11.5億余元,該案仍處于等待仲裁庭調查取證及裁決階段,格力鈦需要承擔的訴訟金額尚無法估計。
格力電器在財報中還提到了芯片業務進展,報告期內,公司半導體產品出貨量超2000萬顆,自研芯片、功率器件出貨量累計超1億顆;開發了包括32位系列MCU、AIoT SoC和功率半導體等產品,可應用于消費類電子、可穿戴設備、家居產品、健康醫療配套、商用大型機組、工業傳感、高性能電機控制等領域。
從市場表現看,財報發布后,美的集團8月31日跌0.55%,報56.51元/股;格力電器漲1.91%,報35.79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