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每日財報 楚風
“瓜子大王”洽洽食品業績遭遇近6年來重大挑戰。8月24日,洽洽食品披露2023年中報顯示,公司實現凈利潤同比下降逾兩成,為2017年以來首次業績下滑。中報披露次日,洽洽食品股價跌停。
近幾年來,洽洽食品的業績增速持續下滑,在2019年業績增速達到歷史高點,逐年下降,2022年增速降至個位數。
在此背后,洽洽食品依賴單一產品的副作用日益凸顯。數據顯示,葵花子是傳統產品,為洽洽食品貢獻超過六成的收入,盡管堅果產品作為洽洽食品新發力的領域,但是收入占比尚為兩成左右。
今年以來,洽洽食品業績明顯下滑,主要問題正是出在葵花子產品方面。葵花子銷量有所下降,而毛利率更是降至近幾年新低。在瓜子市場逐漸遭遇天花板的背景下,行業內卷加劇,洽洽食品的未來增長空間也面臨壓力。
凈利潤降逾兩成,第二季少賺5000萬
根據中報,公司營收26.86億元,同比微增0.28%;凈利潤2.675億元,同比下降23.80%;扣非凈利潤1.995億元,同比下降26.93%。
針對業績下滑,洽洽食品解釋稱,主要是因為春節跨期以及公司節前堅果禮盒備貨較謹慎、葵花籽原料成本上漲等原因的影響。
一方面,洽洽食品的營業成本增速大于營收增速。半年報顯示,其營業成本同比增長7.04%,其中直接材料同比增長7.93%。
另一方面,洽洽食品旗下產品銷量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數據顯示,其休閑零食產量同比下降5.60%,銷量同比下降4.69%。
今年上半年,洽洽食品不僅產品銷售乏力,合同負債也有所減少。半年報顯示,合同負債賬面余額較期初下降 48.52%,主要系預收貨款本期向客戶轉讓商品所致。合同負債是指企業已收或應收客戶對價而應向客戶轉讓商品的義務。洽洽合同負債較2022年中期、2021年中期均有所減少,也意味著公司在手訂單量下降。
單品依賴副作用凸顯,第二曲線仍需培育
查閱洽洽食品近幾年來的財報,業績增速已持續放緩,到今年中期陷入負增長。
從營收結構來看,洽洽食品對傳統業務依賴性較大,已被市場詬病多年。2019年至2022年,葵花子產品營收占比維持在65%至70%之間,今年中期,葵花子產品營收占比為67.03%,仍是公司支柱型業務。
洽洽食品在2019年大力發展堅果類業務,這也成為公司第二大收入來源,推動公司業績增長。2021年,堅果類產品營收占比首次超過20%,不過今年中期營收占比又降至19.85%。
盡管如此,洽洽食品仍然未能擺脫對單一產品的依賴。2019年至2022年,堅果類產品毛利率持續增加,但是營收占比過半的葵花子毛利率波動下降,拖累公司的整體業績表現。
今年上半年,洽洽食品凈利潤出現罕見下降,主要問題也是出在葵花子產品方面。半年報顯示,葵花子產品營收為18億元,同比下降2.38%;堅果類產品營收為5.33億元,同比微增1.59%。
與此同時,葵花子產品和堅果類的毛利率都有所下降。半年報顯示,葵花子產品毛利率為24.10%,較去年末下降9.05個百分點,2017年以來首次低于30%,創近幾年來新低;堅果類產品毛利率為26.87%,較去年末下降3.67個百分點。葵花子毛利率在公司歷史上首次低于堅果類產品。
在今年半年報中,洽洽食品也認識到,“市場需求不斷變化,多元化趨勢明顯,公司產品品項相對不夠豐富,傳統產品占據了主導地位。”
市場遭遇天花板?瓜子行業內卷加劇
洽洽食品的業績增速逐年放緩,也被外界認為是行業遭遇“天花板”。對此,洽洽品董事長陳先保曾在2022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無論是主營業務葵花子,還是第二增長曲線堅果業務,都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陳先保表示,葵花籽餐前消費場景的渠道布局還不完善,堅果禮盒還在加快推進下沉渠道,海外市場、零食量販店等都有巨大空間,“產品、品牌、渠道都做好了,市場份額還會高,會逐年提高。”
《每日財報》還注意到,在市場規模增長放緩的同時,瓜子行業入局者眾多,導致行業競爭激烈。由于瓜子制作工藝簡單,可復制性較高,行業門檻低,產品的同質化較為嚴重。這也使得瓜子行業表現出“規模化程度低、市場集中度低”的特點。
除了市場規模占比最大的洽洽食品,還有浙江的大好大瓜子、湖南的童年記瓜子、甘肅的正林瓜子等區域品優勢牌。在傳統品牌之外,三只松鼠、良品鋪子、來伊份等新興品牌也殺入葵瓜子市場。
《每日財報》對比電商平臺的瓜子品牌旗艦店,洽洽食品盡管經過漲價,但是價格與大好大、老街口等品牌整體價格相近,例如一包500克的焦糖味瓜子的售價約為10元;而三只松鼠、良品鋪子和來伊份等新興品牌的瓜子價格更高,正林瓜子價格也較貴。
在2022年度股東大會上,有投資者問及洽洽食品相比其他品牌的競爭優勢、是否存在差異。陳先保回答“并沒有差異”,渠道和品牌就是強項,但是在新品牌層出不窮,傳統銷售渠道式微,新興渠道碎片化的趨勢下,兩個所謂的“強項”很容易被攻破。
如何帶動銷量重回增長通道,是一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