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倒在市場熱潮中,合成生物巨頭的鏖戰二十年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倒在市場熱潮中,合成生物巨頭的鏖戰二十年

從實驗室研發到工業化生產,每一步都是九死一生。

圖片來源:Unsplash-Louis Reed

文|氨基觀察

合成生物被看作是一個有望觸發產業革命的風口。風口之下卻是血雨腥風,一家激動人心的技術型創業公司,無論多么創新,曾經有多輝煌,都不等于一定能在財務上成功。

8月10日,有“合成生物鼻祖”之稱的Amyris公司在其官網宣布,已經在美國申請破產,并計劃出售其消費品牌,以改善公司的流動資金狀況。此前,奇華頓也收購了Amyris的部分化妝品原料業務

隨著Amyris申請破產重組,美國2006-2008年間首批上市的20多家合成生物企業已經全軍覆沒。

一切仿佛是個輪回。

2012年,顛覆石油計劃失敗后,Amyris走上了消費品道路,希望用小規模量產盈利,開發了十幾個產品、品牌。

但Amyris做的事情并沒那么容易,生物合成原料要起規模和低成本就夠難得了,要做成一個化妝品品牌也沒那么容易。

在C端市場交了巨額學費后,Amyris選擇重回研發、產業化探索。

一個革命性技術的推動,最終一定會給整個世界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海外頭部企業的翻車,告訴我們不要高估短期的影響,當然,也不能低估長期的變化。

回看Amyris的大起大落,或許能讓我們以更理性的眼光,看待合成生物學當下的火熱發展浪潮。

01 顛覆性的技術,押一把大的

所謂合成生物學,通俗來說,就是利用經過工程化的生物,比如各種細菌,來生產各種我們想要的東西,從柴油等燃料、塑料、尼龍之類的化工品,到角鯊烯這樣的護膚品成分,還有手機的柔性屏材料……

本世紀初開始,就有大量科學家研究這一領域,無數資金也涌入,癡迷于合成生物的潛力、顛覆。

2003年,加州大學化學教授杰·基斯林創立了Amyris,成立伊始便懷著改變世界的雄心。在蓋茨基金會資助下,Amyris培育出一株酵母菌,能大規模生產抗瘧藥物青蒿素的前體物質青蒿酸。

這種合成方法的原理并不復雜,先把生產青蒿素的基因從植物中提出來,導入酵母,讓酵母在大規模發酵中,從簡單的可再生糖類源源不斷生產出青蒿酸,然后提純并將其轉化成青蒿素聯合療法中的衍生物。

利用這種技術,Amyris達到能以100立方米工業發酵罐替代5萬畝的農業種植。據說,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價廉、工業化生產的青蒿素,是Amyris的目標之一。

這為Amyris打開了合成生物的潘多拉魔盒,他們決定大規模生產生物燃料,挑戰石油,改變全球能源格局。

具體來說,Amyris想設計一種細菌,讓它“吃”進去的是甘蔗汁,“吐”出來的是燃料。Amyris開發出一個利用釀酒酵母生產平臺化合物—法尼烯,在進行簡單的氫化反應后就可以生成法尼烷,這是一種可再生燃料。

這個想法非常瘋狂、顛覆。而從實驗室研發到最終的產品落地,合成生物開發過程整體分兩個階段,細胞構建和生產規模放大。

細胞構建以“設計‐構建‐測試‐學習”循環為核心,為此,Amyris開發了一個高通量的工程系統,每月會通過高通量篩選作用于約60萬個候選酵母,只有前100個酵母會被送去發酵。

足夠顛覆的產品與技術,讓成立僅3年多的Amyris,吸引到了頂尖硅谷風投基金幾千萬美元的投資。

只是,藥物和生物燃料雖然都可以用經過基因工程改造的細菌來生產,但二者又有本質區別。藥物可以很昂貴,但生物燃料需要足夠便宜。所以,Amyris需要對每一菌株進行優化,使產生的燃料對微生物自身無毒無害,而且產量必須足夠高,使燃料經濟實用。

產量,也就是生產規模放大,過程其實與傳統發酵工程的放大過程相似。為此,2007年6月,Amyris邀請了幾位石油工業領域的專家加盟,包括后期被投資者一直質疑的CEO梅洛。

他們想要押一把大的。

02 回到現實,技術的妥協

時間來到2010年,通用電氣、奔馳測試了Amyris的生物燃料,發現與傳統燃料沒有區別。同一年,Amyris IPO上市,股價迅速飆升,五個月翻倍,漲到了30多美元。

然而,投資者的高漲情緒很快被Amyris遇到的量產困境給澆滅了。公司股價也一路狂瀉,2012年跌至2美元以下。

這其實是合成生物賽道的共同痛點,如果沒有規模化量產,能講給市場的就只有顛覆故事,畫餅能撐到幾時?

由于Amyris CEO當時還做出了不切實際的承諾,讓市場對公司進一步失去信心。當科學與商業難達共識,一切的導火索由此開始。

前沿技術、投資者的追捧,助長了Amyris關于量產的野心。上市時,CEO梅洛承諾到2012年,Amyris將生產4000-5000萬升法尼烯。為此,公司在巴西建了發酵罐工廠。

新工廠很快開始運轉,問題也開始暴露。比如,實驗室培養皿中的生化反應和工業級別生化罐中環境的大不相同;酵母菌株也比預想的要脆弱,很多時候,發酵罐里充滿了爆炸的酵母細胞尸體,轉化率不足,導致量產進展十分緩慢。

隨著承諾量產日期臨近,梅洛決定擴大工廠規模。

但量產并非簡單的發酵罐規格放大,隨著規模的擴大,發酵水平經常會下降。生產擴大時需要對發酵罐和發酵工藝進行合理計算和設計,并在過程中根據經驗不斷改善發酵工藝,提高發酵水平。

后來,梅洛表示如果有機會重新來過,他會專注于一個工廠,而不是瘋狂擴張。

本質上,這是商業與科學溝通失敗的結果。因為來自石油行業的梅洛認為這點產量很小,但他卻忽略了發酵罐不是抽油機,在實驗室里生產50升和在工廠里生產5000萬升,難度也完全不同。

就像馬斯克說的,實驗室生產/原型開發是容易的,規模化生產才是難啃的硬骨頭。

壓垮Amyris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油價。2011年美國迎來頁巖油革命,石油價格下滑至0.82-1.06美元/升,而Amyris的生物燃料賣給客戶的價格是7.8美元/升,毫無競爭力。

2012年,Amyris宣布未能達到產量目標,虧損擴大至2億美元。幻想破滅,其股價在1年跌去94%。

在生物燃料碰壁后,Amyris放棄了顛覆世界的想法,回到現實,它決定專注于制造小批量精細化學品。

Amyris認為,合成生物技術更適用于那些高端、昂貴的分子,而不是低利潤的大宗商品。這是因為,法尼烯本身有很強的拓展性,經過簡單的反應就可以合成角鯊烷、香精香料等高附加值產品。這讓小批量產品也有利可圖。

03 一流的畫餅能力,糟糕的財務狀況

轉換賽道,一度讓Amyris重新獲得認可。

最成功的產品是角鯊烷。這是一種護膚保濕成分,還能用于RNA疫苗佐劑。傳統技術提取,每三條鯊魚才能提取出1kg角鯊烷,而Amyris用10平方米甘蔗就能生產出1kg角鯊烷。基于此,Amyris從2016年開始推出了Biossance、Pipette等多個護膚品牌。

破產前,Amyris的收入主要由兩部分組成,特許權使用費以及可再生產品,包括原料、消費品。

在2C市場,梅洛的野心又回來了,他要建立美容界第一家清潔和可持續發展的美容集團,目標是占領全球80%的市場。

Amyris也曾短暫嘗到過甜頭。

2021年,Amyris收入為1.88億美元,而2018年還只有0.54億美元。梅洛認為消費品牌業務是主要的增長動力。隨著收入的強勁增長,2021年Amyris股價上漲了一倍,盡管仍未盈利,但市場相信,這是遲早的事情。

但現實是,這種增長只是一時的。

近年來,Amyris原料方面的優勢并沒有得到提升,而是轉頭加大化妝品品牌業務投入。這仿佛是一條不斷投入的“不歸路”,把公司拖向了深淵。

2022年,Amyris總收入為2.7億美元,同比下降21%。這主要是因為原料業務、特許權收入的下降;相比之下,消費品業務增長依舊亮眼,同比增長92%,創歷史新高。

收入下降,公司的成本、費用的增長反而更夸張,最終導致虧損由2021年1.78億美元,擴大至5.69億美元。

這不難理解,化妝品行業競爭激烈,即使產品好,打品牌、鋪渠道、產量爬坡,都是省不掉的步驟,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

Amyris賬上的現金難以為繼了。2022年一季度,賬上還有2.88億美元現金,到年底只剩6443萬美元。這還是在公司大力推行Fit to Win策略、增效降本基礎上得來的。

另外,根據Amyris在2022年財報電話會議上的表述,其在巴西工廠已投入近1億美元,但進展緩慢。

缺錢對公司業務的影響在今年一季度暴露得更加淋漓,營收環比下降26%,虧損達1.93億美元。曾經快速增長的消費品業務,因為缺錢減少市場營銷等問題,收入大幅下滑35%。

一季度末,賬上現金僅剩1124萬美元,Amyris撐不下去了。在向特拉華州破產法院提交的文件中,公司列出的資產在5億美元至10億美元間,負債卻在10億美元至100億美元間。

實際上,Amyris的倒下并非沒有預兆,只是一直以來仍有人愿意相信公司和CEO對外畫的餅,比如能融到錢解決現金流危機,再比如通過提價、減少市場費用各種舉措降本增效。

就在一年多前,還有投行上調了Amyris目標價,原因是認可公司的Fit to Win戰略,以及管理層透露消費品牌增勢不錯。可見公司的畫餅能力是一流的。

但多次落空的承諾,耗盡了投資人的期許。

04 未來的空間無限,但現實的能力有限

在合成生物領域,關于做產品還是做平臺一直都有爭論。

Amyris曾展現了一種路徑,讓不少人相信兌現一個新技術的全部潛力,不能只做上游舒服輕量的事情,最終以消費者需求和優秀產品為中心的公司,更有機會勝出。

Amyris有自己的產品、品牌、工廠,Ginkgo則是平臺型代表,奉行輕資產戰略,目標是打造一個平臺,讓人類最終能夠以類似計算機編程的方式去改造生物。

簡單來說,Ginkgo為跨生物體的細胞編程打造了一個平臺,通過平臺服務于希望對細胞進行編程的各種客戶,無論其應用于食品、醫藥,還是農業。Ginkgo通過賣服務的方式與下游客戶綁定,走合作研發路線,生產和營銷由合作伙伴負責。這避免了研發產品失敗的風險,但也放棄了后面品牌、產品的價值鏈。

梅洛不認同Ginkgo的商業模式,認為這對于獲得持續性收入作用不大,“擁有自己的工廠非常重要,因為制造環節正是當前釋放合成生物技術潛能的瓶頸環節。”

盡管現階段,Ginkgo還在證明自己的路上,Amyris卻證偽了自己。

作為生命科學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合成技術未來的空間是無限的,只是,現實的能力是有限的。

從實驗室研發到工業化生產,每一步都是九死一生。即使能做到最后階段,但無法量產,也等于白做。

顯然,經歷生物燃料的失敗后,Amyris已經意識到合成生物要想獲得長遠發展,必須邁過量產這道坎。這是難,但必須要做的事情。但Amyris卻選擇在品牌運營層面耗費大量精力和財力。

Amyris的失敗也并非孤例。Zymergen同樣是一家明星光環加身的合成生物公司,上市前融資總額超過10億美元。它曾設計出一種可折疊的光學薄膜,適用于折疊手機。

但2021年上市后僅3個月,Zymergen就因錯誤判斷市場需求和大規模生產的困難,被曝臨近商業化的核心生物膜產品量產失敗,而后賣身給Ginkgo。

Zymergen的經歷,說明產品型企業一旦選品失敗,就會陷入巨大被動。

由于合成生物的應用選擇很廣,因此,選擇什么領域、產品很重要,企業也必須正視及充分評估合成生物技術在商業化過程中的重大不確定性,否則很容易重蹈Amyris、Zymergen的覆轍。

技術的發展經常伴隨著泡沫,大多數人容易高估一項新技術的短期變化,而低估它的長期影響。合成生物技術的發展也不例外。

那么,你還愿意為技術充值信仰嗎?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氨基观察
界面财经号
IP属地:北京
生物医药新时代的商业智库和价值灯塔

下載界面新聞

倒在市場熱潮中,合成生物巨頭的鏖戰二十年

從實驗室研發到工業化生產,每一步都是九死一生。

圖片來源:Unsplash-Louis Reed

文|氨基觀察

合成生物被看作是一個有望觸發產業革命的風口。風口之下卻是血雨腥風,一家激動人心的技術型創業公司,無論多么創新,曾經有多輝煌,都不等于一定能在財務上成功。

8月10日,有“合成生物鼻祖”之稱的Amyris公司在其官網宣布,已經在美國申請破產,并計劃出售其消費品牌,以改善公司的流動資金狀況。此前,奇華頓也收購了Amyris的部分化妝品原料業務

隨著Amyris申請破產重組,美國2006-2008年間首批上市的20多家合成生物企業已經全軍覆沒。

一切仿佛是個輪回。

2012年,顛覆石油計劃失敗后,Amyris走上了消費品道路,希望用小規模量產盈利,開發了十幾個產品、品牌。

但Amyris做的事情并沒那么容易,生物合成原料要起規模和低成本就夠難得了,要做成一個化妝品品牌也沒那么容易。

在C端市場交了巨額學費后,Amyris選擇重回研發、產業化探索。

一個革命性技術的推動,最終一定會給整個世界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海外頭部企業的翻車,告訴我們不要高估短期的影響,當然,也不能低估長期的變化。

回看Amyris的大起大落,或許能讓我們以更理性的眼光,看待合成生物學當下的火熱發展浪潮。

01 顛覆性的技術,押一把大的

所謂合成生物學,通俗來說,就是利用經過工程化的生物,比如各種細菌,來生產各種我們想要的東西,從柴油等燃料、塑料、尼龍之類的化工品,到角鯊烯這樣的護膚品成分,還有手機的柔性屏材料……

本世紀初開始,就有大量科學家研究這一領域,無數資金也涌入,癡迷于合成生物的潛力、顛覆。

2003年,加州大學化學教授杰·基斯林創立了Amyris,成立伊始便懷著改變世界的雄心。在蓋茨基金會資助下,Amyris培育出一株酵母菌,能大規模生產抗瘧藥物青蒿素的前體物質青蒿酸。

這種合成方法的原理并不復雜,先把生產青蒿素的基因從植物中提出來,導入酵母,讓酵母在大規模發酵中,從簡單的可再生糖類源源不斷生產出青蒿酸,然后提純并將其轉化成青蒿素聯合療法中的衍生物。

利用這種技術,Amyris達到能以100立方米工業發酵罐替代5萬畝的農業種植。據說,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價廉、工業化生產的青蒿素,是Amyris的目標之一。

這為Amyris打開了合成生物的潘多拉魔盒,他們決定大規模生產生物燃料,挑戰石油,改變全球能源格局。

具體來說,Amyris想設計一種細菌,讓它“吃”進去的是甘蔗汁,“吐”出來的是燃料。Amyris開發出一個利用釀酒酵母生產平臺化合物—法尼烯,在進行簡單的氫化反應后就可以生成法尼烷,這是一種可再生燃料。

這個想法非常瘋狂、顛覆。而從實驗室研發到最終的產品落地,合成生物開發過程整體分兩個階段,細胞構建和生產規模放大。

細胞構建以“設計‐構建‐測試‐學習”循環為核心,為此,Amyris開發了一個高通量的工程系統,每月會通過高通量篩選作用于約60萬個候選酵母,只有前100個酵母會被送去發酵。

足夠顛覆的產品與技術,讓成立僅3年多的Amyris,吸引到了頂尖硅谷風投基金幾千萬美元的投資。

只是,藥物和生物燃料雖然都可以用經過基因工程改造的細菌來生產,但二者又有本質區別。藥物可以很昂貴,但生物燃料需要足夠便宜。所以,Amyris需要對每一菌株進行優化,使產生的燃料對微生物自身無毒無害,而且產量必須足夠高,使燃料經濟實用。

產量,也就是生產規模放大,過程其實與傳統發酵工程的放大過程相似。為此,2007年6月,Amyris邀請了幾位石油工業領域的專家加盟,包括后期被投資者一直質疑的CEO梅洛。

他們想要押一把大的。

02 回到現實,技術的妥協

時間來到2010年,通用電氣、奔馳測試了Amyris的生物燃料,發現與傳統燃料沒有區別。同一年,Amyris IPO上市,股價迅速飆升,五個月翻倍,漲到了30多美元。

然而,投資者的高漲情緒很快被Amyris遇到的量產困境給澆滅了。公司股價也一路狂瀉,2012年跌至2美元以下。

這其實是合成生物賽道的共同痛點,如果沒有規模化量產,能講給市場的就只有顛覆故事,畫餅能撐到幾時?

由于Amyris CEO當時還做出了不切實際的承諾,讓市場對公司進一步失去信心。當科學與商業難達共識,一切的導火索由此開始。

前沿技術、投資者的追捧,助長了Amyris關于量產的野心。上市時,CEO梅洛承諾到2012年,Amyris將生產4000-5000萬升法尼烯。為此,公司在巴西建了發酵罐工廠。

新工廠很快開始運轉,問題也開始暴露。比如,實驗室培養皿中的生化反應和工業級別生化罐中環境的大不相同;酵母菌株也比預想的要脆弱,很多時候,發酵罐里充滿了爆炸的酵母細胞尸體,轉化率不足,導致量產進展十分緩慢。

隨著承諾量產日期臨近,梅洛決定擴大工廠規模。

但量產并非簡單的發酵罐規格放大,隨著規模的擴大,發酵水平經常會下降。生產擴大時需要對發酵罐和發酵工藝進行合理計算和設計,并在過程中根據經驗不斷改善發酵工藝,提高發酵水平。

后來,梅洛表示如果有機會重新來過,他會專注于一個工廠,而不是瘋狂擴張。

本質上,這是商業與科學溝通失敗的結果。因為來自石油行業的梅洛認為這點產量很小,但他卻忽略了發酵罐不是抽油機,在實驗室里生產50升和在工廠里生產5000萬升,難度也完全不同。

就像馬斯克說的,實驗室生產/原型開發是容易的,規模化生產才是難啃的硬骨頭。

壓垮Amyris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油價。2011年美國迎來頁巖油革命,石油價格下滑至0.82-1.06美元/升,而Amyris的生物燃料賣給客戶的價格是7.8美元/升,毫無競爭力。

2012年,Amyris宣布未能達到產量目標,虧損擴大至2億美元。幻想破滅,其股價在1年跌去94%。

在生物燃料碰壁后,Amyris放棄了顛覆世界的想法,回到現實,它決定專注于制造小批量精細化學品。

Amyris認為,合成生物技術更適用于那些高端、昂貴的分子,而不是低利潤的大宗商品。這是因為,法尼烯本身有很強的拓展性,經過簡單的反應就可以合成角鯊烷、香精香料等高附加值產品。這讓小批量產品也有利可圖。

03 一流的畫餅能力,糟糕的財務狀況

轉換賽道,一度讓Amyris重新獲得認可。

最成功的產品是角鯊烷。這是一種護膚保濕成分,還能用于RNA疫苗佐劑。傳統技術提取,每三條鯊魚才能提取出1kg角鯊烷,而Amyris用10平方米甘蔗就能生產出1kg角鯊烷。基于此,Amyris從2016年開始推出了Biossance、Pipette等多個護膚品牌。

破產前,Amyris的收入主要由兩部分組成,特許權使用費以及可再生產品,包括原料、消費品。

在2C市場,梅洛的野心又回來了,他要建立美容界第一家清潔和可持續發展的美容集團,目標是占領全球80%的市場。

Amyris也曾短暫嘗到過甜頭。

2021年,Amyris收入為1.88億美元,而2018年還只有0.54億美元。梅洛認為消費品牌業務是主要的增長動力。隨著收入的強勁增長,2021年Amyris股價上漲了一倍,盡管仍未盈利,但市場相信,這是遲早的事情。

但現實是,這種增長只是一時的。

近年來,Amyris原料方面的優勢并沒有得到提升,而是轉頭加大化妝品品牌業務投入。這仿佛是一條不斷投入的“不歸路”,把公司拖向了深淵。

2022年,Amyris總收入為2.7億美元,同比下降21%。這主要是因為原料業務、特許權收入的下降;相比之下,消費品業務增長依舊亮眼,同比增長92%,創歷史新高。

收入下降,公司的成本、費用的增長反而更夸張,最終導致虧損由2021年1.78億美元,擴大至5.69億美元。

這不難理解,化妝品行業競爭激烈,即使產品好,打品牌、鋪渠道、產量爬坡,都是省不掉的步驟,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

Amyris賬上的現金難以為繼了。2022年一季度,賬上還有2.88億美元現金,到年底只剩6443萬美元。這還是在公司大力推行Fit to Win策略、增效降本基礎上得來的。

另外,根據Amyris在2022年財報電話會議上的表述,其在巴西工廠已投入近1億美元,但進展緩慢。

缺錢對公司業務的影響在今年一季度暴露得更加淋漓,營收環比下降26%,虧損達1.93億美元。曾經快速增長的消費品業務,因為缺錢減少市場營銷等問題,收入大幅下滑35%。

一季度末,賬上現金僅剩1124萬美元,Amyris撐不下去了。在向特拉華州破產法院提交的文件中,公司列出的資產在5億美元至10億美元間,負債卻在10億美元至100億美元間。

實際上,Amyris的倒下并非沒有預兆,只是一直以來仍有人愿意相信公司和CEO對外畫的餅,比如能融到錢解決現金流危機,再比如通過提價、減少市場費用各種舉措降本增效。

就在一年多前,還有投行上調了Amyris目標價,原因是認可公司的Fit to Win戰略,以及管理層透露消費品牌增勢不錯。可見公司的畫餅能力是一流的。

但多次落空的承諾,耗盡了投資人的期許。

04 未來的空間無限,但現實的能力有限

在合成生物領域,關于做產品還是做平臺一直都有爭論。

Amyris曾展現了一種路徑,讓不少人相信兌現一個新技術的全部潛力,不能只做上游舒服輕量的事情,最終以消費者需求和優秀產品為中心的公司,更有機會勝出。

Amyris有自己的產品、品牌、工廠,Ginkgo則是平臺型代表,奉行輕資產戰略,目標是打造一個平臺,讓人類最終能夠以類似計算機編程的方式去改造生物。

簡單來說,Ginkgo為跨生物體的細胞編程打造了一個平臺,通過平臺服務于希望對細胞進行編程的各種客戶,無論其應用于食品、醫藥,還是農業。Ginkgo通過賣服務的方式與下游客戶綁定,走合作研發路線,生產和營銷由合作伙伴負責。這避免了研發產品失敗的風險,但也放棄了后面品牌、產品的價值鏈。

梅洛不認同Ginkgo的商業模式,認為這對于獲得持續性收入作用不大,“擁有自己的工廠非常重要,因為制造環節正是當前釋放合成生物技術潛能的瓶頸環節。”

盡管現階段,Ginkgo還在證明自己的路上,Amyris卻證偽了自己。

作為生命科學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合成技術未來的空間是無限的,只是,現實的能力是有限的。

從實驗室研發到工業化生產,每一步都是九死一生。即使能做到最后階段,但無法量產,也等于白做。

顯然,經歷生物燃料的失敗后,Amyris已經意識到合成生物要想獲得長遠發展,必須邁過量產這道坎。這是難,但必須要做的事情。但Amyris卻選擇在品牌運營層面耗費大量精力和財力。

Amyris的失敗也并非孤例。Zymergen同樣是一家明星光環加身的合成生物公司,上市前融資總額超過10億美元。它曾設計出一種可折疊的光學薄膜,適用于折疊手機。

但2021年上市后僅3個月,Zymergen就因錯誤判斷市場需求和大規模生產的困難,被曝臨近商業化的核心生物膜產品量產失敗,而后賣身給Ginkgo。

Zymergen的經歷,說明產品型企業一旦選品失敗,就會陷入巨大被動。

由于合成生物的應用選擇很廣,因此,選擇什么領域、產品很重要,企業也必須正視及充分評估合成生物技術在商業化過程中的重大不確定性,否則很容易重蹈Amyris、Zymergen的覆轍。

技術的發展經常伴隨著泡沫,大多數人容易高估一項新技術的短期變化,而低估它的長期影響。合成生物技術的發展也不例外。

那么,你還愿意為技術充值信仰嗎?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城市| 靖远县| 巩留县| 华坪县| 徐闻县| 定边县| 大同县| 安图县| 松滋市| 天水市| 富宁县| 仁寿县| 普兰县| 宽甸| 曲阳县| 综艺| 巴彦淖尔市| 原阳县| 山东省| 札达县| 安徽省| 朝阳县| 济南市| 抚宁县| 马龙县| 建阳市| 搜索| 玛多县| 中宁县| 从化市| 临猗县| 阿图什市| 镇远县| 孝感市| 博客| 商水县| 盐山县| 安阳市| 堆龙德庆县| 襄城县| 治县。|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