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網站周三發布《2023年上半年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其中提到,將督促地方統籌各類資金、資產、資源和各類支持性政策措施,緊盯市縣加大工作力度,妥善化解存量隱性債務,優化期限結構、降低利息負擔,逐步緩釋債務風險。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是財政部列出的下半年五個工作重點之一。財政部表示,要進一步壓實地方和部門風險。嚴格落實“省負總責,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各負其責”的要求。加強跨部門聯合監管,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強化定期監審評估,堅決查處新增隱性債務行為,終身問責、倒查責任,防止一邊化債一邊新增。穩步推進地方政府債務合并監管,推動建立統一的長效監管制度框架。
國泰君安證券在近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債務余額是存量指標,真正決定償債壓力的是付息成本,通過降低利率的方式控制付息成本是降低債務負擔的重要途徑。降低付息成本的主要方式有再融資債券高息轉低息、轉為政策性銀行貸款、利用低息抵押融資置換高息非標債務等。
“雖然市場對重啟特殊再融資債化解地方隱性債務的預期升溫,但從各地債務限額余額來看,總規模可能不超過2萬億元,與存量隱債規模相比顯得杯水車薪。因此我們認為,下一階段化債重點將從存量隱債清零轉變為降低付息成本。”國泰君安在報告中稱。
財政部提到的下半年其他四項工作重點包括:加力提效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強經濟財政運行監測和形勢分析,密切跟蹤地方和部門預算執行情況,用好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合理加快財政支出進度。延續、優化、完善并落實好減稅降費政策,支持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堅決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支持解決政府拖欠企業賬款問題。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研究擴大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范圍,持續加強專項債券項目儲備和投后管理,提升專項債券資金使用效益,引導帶動社會投資。加強財政、貨幣等政策的協調配合,強化預期管理,更好發揮協同效應。
支持做強做優實體經濟。確保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惠企創新政策應享盡享,引導更多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研究深化財政科技經費分配使用機制改革,不斷提升科技投入效能。堅持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重中之重,強化創新驅動,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保障力度,研究支持先進制造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健全鄉村振興投入機制,堅決守牢確保糧食安全、防止規模性返貧等底線,扎實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等重點任務。落實區域重大戰略,增強區域發展協調性均衡性。用好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等政策,支持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用好社會保險補貼、職業培訓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等政策,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鼓勵企業吸納就業。強化各級財政“三保”責任落實,指導地方統籌轉移支付資金和自有財力,在優化支出結構上多下功夫,加大財力下沉力度,加強庫款保障情況監測預警,對困難地區及時予以適當支持,確保基層“三保”不出問題。持續做好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基本住房等民生保障,上調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水平,加強困難群眾救助幫扶,支持做好防汛抗旱工作,不斷織密扎牢民生兜底安全網。
進一步嚴肅財經紀律。深入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于進一步加強財會監督工作的意見》,加大財會監督力度,推動形成財政部門主責監督、有關部門依責監督、各單位內部監督、相關中介機構執業監督、行業協會自律監督的財會監督體系,依法依規加強對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其他組織和個人的財政、財務、會計活動的監督。完善各類監督主體橫向協同、中央與地方縱向聯動、財會監督與其他各類監督貫通協調的工作機制,形成監督合力,提升監督效能。穩妥推進財會監督專項行動,在推動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有效貫徹落實的同時,嚴厲打擊各類違反財經紀律行為,強化通報問責和處理處罰,使紀律真正成為帶電的“高壓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