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實習記者 | 羅容
紫金礦業(601899.SH/02899.HK)有望攀升為歐洲第一大銅企。
8月30日,紫金礦業在公司業績會上回復投資者稱,公司將實施丘卡盧-佩吉銅金礦下部礦帶低成本大規模崩落法采礦工程,及博爾銅礦系列技改擴建項目,未來規劃年產銅50萬噸,有望晉升為歐洲第一大銅企。上述兩座銅礦2022年合計產銅22萬噸。
紫金礦業并未明確其將取代哪一家同類企業,成為歐洲第一。全球銅產量排名前十的企業中,有兩家總部位于歐洲,分別為嘉能可和波蘭KGHM。
嘉能可去年的銅產量為105.8萬噸,但其銅礦主要位于非洲和美洲,KGHM的銅礦近半數位于歐洲本土,該公司去年的銅產量達到46.2萬噸。
紫金礦業上述擴產計劃所涉及的兩座銅礦均位于塞爾維亞,其中丘卡盧-佩吉銅金礦是全球十大高品位超大型銅金礦之一,分為上部礦帶和下部礦帶,兩個礦帶分別擁有銅金屬145萬噸、1855萬噸,平均品位分別為2.63%、0.76%。

銅礦石品位是衡量單位重量的礦石所含銅重量占比的指標,一般認為品位大于1%的為富礦。
紫金礦業通過2018年和2019年的兩次收購,獲得丘卡盧-佩吉銅金礦全部股權,并成立塞爾維亞紫金礦業公司。2021年10月,該礦的上部礦帶正式投產,設計年處理礦石330萬噸,年產銅峰值預計為13.5萬噸。
丘卡盧-佩吉銅金礦下部礦帶目前處于在建狀態,擬采用崩落法大規模開發,正在推進前期工作及證照辦理等。
博爾銅礦含銅量1079萬噸,平均品位0.45%。因技術設備和管理落后等原因,博爾銅礦原先的開發商一度瀕臨破產。2018年,紫金礦業收購該公司63%股份,并更名為塞爾維亞紫金博爾銅業有限公司。紫金礦業先后對其4座礦山及1個冶煉廠實施技改擴建,現均為在產狀態。

紫金礦業主要在全球范圍內從事金、銅、鋅等礦產資源勘探與開發業務。其在全球五個國家累計擁有11座銅礦,本世紀全球新發現的前五大銅礦中,紫金礦業占據三座,分別為丘卡盧-佩吉銅金礦、剛果(金)卡莫阿銅礦和西藏巨龍銅礦。
據國際銅業協會統計,2022年,全球礦山產銅2181萬噸,比2021年增加71萬噸;紫金礦業去年產銅88萬噸,全球排名第六,新增產銅29萬噸,占全球當年增量約40%,是全球主要銅企產銅增長最多的公司。
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03.34億元,同比增長13.5%;凈利潤103.02億元,同比下滑18.43%。
“半年度利潤指標同比有所下滑,主要原因是生產成本上升以及銅價、鋅價階段回調。”紫金礦業財務總監吳紅輝在業績會上表示,因金屬價格下調影響,紫金礦業上半年利潤減少15.6億元。
2023年上半年,紫金礦業主要礦產品產量均實現增長,其中銅產量49萬噸,同比增長14.21%,創下歷史新高。但受制于銅、鋅等金屬價格整體受挫,公司增收不增利。
今年上半年,倫銅均價8719美元/噸,同比下跌10.6%。倫鋅均價2824美元/噸,同比下跌25.7%。
紫金礦業稱,公司全年礦產銅產量或將較2020年實現翻番,超出年初制定的95萬噸產量規劃,有望成為國內首家產量破百萬噸的企業。